APP下载

提升承接水平 发挥核心作用

2011-06-05

决策 2011年6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示范区

一年来,合肥市按照“一年打基础”的战略目标,通过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综合实力大幅提高,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示范区建设为合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品牌。2010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2.5亿元,占示范区的3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1亿元,占示范区的24.9%,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占示范区的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02亿元,占示范区的33.5%,地方财政收入为259.43亿元,占示范区的37.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税收增量的5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和新增就业岗位的70%、都是外来投资企业贡献。今年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亿元,同比增长16.3%,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增幅继续位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首位。1-4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4.2亿元,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1亿元,增长21.9%;财政收入198.7亿元,增长43.8%;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07.0亿元,增长47.5%;实际到位外资5.46亿美元,增长22%。

第一,把好项目质量关,实现高位承接

一是利用特色会展招商。2010年先后举办、承办了徽商大会、中国企业500强高峰会、自主创新对接会、家博会、农交会、苗交会,组团参加了西洽会、厦洽会、世博会、中博会,在温州、深圳、广州、上海、杭州、香港等地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开展招商推介,全年通过会展招商引进项目89个,协议投资达846.7亿元。

二是开展新兴产业链招商。围绕京东方、彩虹玻璃、赛维LDK太阳能光伏电池等1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大项目,成功引进配套项目197个,签约投资总额524亿元。

三是开展省外重点区域招商。在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市等省外重点区域,开展120余次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实现招商引资1633亿元,同比增长40.4%。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合肥市项目引进速度明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抢滩”效应。

第二,把好环境保护关,实现绿色承接。合肥市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调节阀”和“助推器”,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是在招商引资的源头主动拒绝高污染项目。2010年,合肥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拒绝污染项目34个,投资总额高达1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

二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把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环评关。对“两高一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选址的7个项目进行环评否决。

第三,把好土地集约利用关,实现集约承接

一是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将土地“闸门”前置,建立“双向约束”制度,即对用地单位设立投资强度、产出额度、上缴税收、闲置处罚等约束,政府设立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办结等约束。二是统筹推进节地试点。编制了《合肥市滨湖新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专项规划》。在功能布局、对外交通走廊、区域路网、拆迁安置、空间利用等八个方面进行节约集约用地实践。三是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在用好增量,挖掘存量的同时,提高承接项目的投资标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市区四个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5亿元的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由企业通过租赁标准化厂房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四是创新土地整治模式。整合所有支农项目和资金,把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好政策和资金“组合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治,形成了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合肥经验”。

通过科学承接,合肥市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承接项目数量实现新突破。2010年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1310个,亿元以上项目127个,比上年增加231个;竣工工业项目1275个,增加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8个,增加55个。

二是承接项目层次实现新突破。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跳,在全国确立了先发优势。以京东方6代线为引领,带动一批大项目落户合肥,合肥被确立为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为龙头,聚集了国轩高科动力等25家企业,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以彩虹光伏玻璃等项目为龙头,实现了合肥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实施量子通信等103个公共安全项目,成功抢占全国公共安全产业“制高点”;以熔安动力等项目为支撑,开启了合肥高端装备制造新时代。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到位资金214.6亿元,占全市实际到位资金总量的13.1%,占工业到位资金的36.7%。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实现新突破。为适应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合肥市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和“共同建设”等方式,不断创新承接平台,先后设立了5个共建园区,分别为合肥经开区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了合肥创新创业园、合肥高新区与肥西县按照“区划不变、户籍不变、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统筹发展”的原则,合作开发建设柏堰科技园,高新区与蜀山区联合开发南岗科技园、合肥经开区与肥西县合作开发新港工业园、新站试验区与长丰县合作共建60平方公里国家级平板显示基地,合肥市集中示范园区起步区就位于该平板显示基地内。此外,合肥和阜阳、六安寿县等共建园区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四是有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各级财政新增财力近一半投入民生工程建设。新农合、农村五保供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超过90%。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新建续建一批保障性住房和复建点工程。2010年带动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118元,增长17.4%以上。通过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一项项福利政策的落实,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示范区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合肥市朝霞小学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生态合肥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