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更真实的瞿秋白

2011-06-05王铁仙

博览群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瞿秋白共产国际革命

○王铁仙

《瞿秋白传》,王铁仙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58.00元

上世纪80年代,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瞿秋白的传记和传记性著述,很有价值。此后20年来,中共党史和瞿秋白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出现了很多新成果,还出版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译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7卷等大量解密资料,其中不少与瞿秋白有关,因而有必要编撰一本新的瞿秋白传记。

我们从2003年底开始组成编写组,历时七年,数易其稿,完成了这本《瞿秋白传》。我们吸取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反复认真查阅新面世的卷帙浩繁的原始资料,同时重新细读瞿秋白本人的许多著述,加以比照辨析,精心结构,客观描述,全面评论,力求写出一个更真实的瞿秋白。

勇猛精进,永不停息,是贯穿瞿秋白一生的人生态度。瞿秋白真正走上社会、投身革命事业,从“五四”算起,只有16年。但是他立志改革社会、创造新文化后,“哲学研究不辍”,非常刻苦,没有一天虚度光阴;他为探求社会主义真理,不顾艰险赴俄,“宁死亦当一行”;他努力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断不可一日或缓”;他被排除出党的政治岗位后,异常迅速地主动转到革命文学战线……正是如此勇猛精进、永不停息的精神,使他在短短十余年里,在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多个领域里,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理论上,他在中国首次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较早指出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党内的右倾错误。在实践上,他为促成国共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蒋介石、汪精卫“分共”后,在南昌起义的决策上起了重要作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继而主持“八七紧急会议”,负起党的主要负责人的重担,结集趋于涣散的党的队伍,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他力主将主战场向农村转移,进行“游击战争”,实行“农民割据”,“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国际上,他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许多贡献。过去,许多人,包括我本人,主要是对他在革命文学和文化事业上的贡献印象深刻,对其政治上的业绩不甚了了。这次通过大量、全面的阅读和研究,我们清楚地看到,瞿秋白的活动,主要是在党的理论建设、宣传,以及许多重要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实践,原来印象中的瞿秋白,不是完整的真实的瞿秋白。他确实如今天党内所公认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有思想的”政治家。当然,瞿秋白同时也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他在文学理论与创作以至文字改革上的业绩,特别是与鲁迅一起对左翼文学运动的推动和指导,是一个重要侧面,不能忽略或小觑。否则,也不能写出真实的瞿秋白。

波澜起伏,曲折悲壮,是瞿秋白令人瞩目的政治生涯。瞿秋白出身封建旧家,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姿态走到革命队伍中来。他感情丰富,多思善感,温文尔雅,富于诗人气质。后来投入严峻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置身于种种政治旋涡之中经受长期的磨练。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之气,但未能根除“绅士意识”。他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也具有很强的政治才干,但是在处理党内矛盾时,总不脱书生性情,以致“没有知人之明”,曾为人播弄。这些难以清楚拆解开来的品德和弱点,给他个人造成政治上的重大曲折。他担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期间,一度陷入“左”倾盲动,这确实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但不久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却一直被牢牢抓住不放;在共产国际工作时期,他力图摆脱共产国际“左”的思维和苏联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对中共的束缚和掌控,但收效甚微;在履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职责、整顿中山大学校务前后,深受向忠发和王明宗派小集团的困扰和暗算,以致被解除团长职务;在六届三中全会上实事求是地处理了李立三“左”倾问题,却被指责是“调和主义”,背上了“两面派”的罪名,然后在四中全会上被“赶出政治局”;最后在江西中央苏区任职时他政治低调而工作努力,但还是被排除在长征队伍之外,被俘后壮烈牺牲。他身后也没有得到安宁,在死去31年之后,又被卷入汹汹波涛,遭到第二次的死灭!瞿秋白在世时,面对来自内部的无情打击,始终以革命领袖人物的广阔胸怀,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忍辱负重,从容淡定,不改革命初衷。有些人看不到他骨子里的豪迈宏放,指其为“懦弱畏葸”,一味强调他是文弱书生,真是皮相之见。实际上,相对于党的其他杰出的领袖人物,瞿秋白和他们一样具有共同的崇高革命品格、出色的政治才干,只是在精神气质和命运遭际上有某种特殊性和复杂性。

瞿秋白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也有一些偏颇和失误。如他批判彭述之、陈独秀“两次革命论”的错误思想而强调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的前途、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责任时,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他曾错误判断政治形势,造成一时的盲动;他在积极推动和维护左翼文学运动时,产生过将阶级性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偏误。这些失误,在党的幼年时期是很难避免的。但我们对此没有回避,作了具体的叙述和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回避或轻描淡写,是违背历史著述必须是“信史”的原则的,也不能再现真实的瞿秋白。

综观瞿秋白的一生,最使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是他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永不言败的必胜信心,坦白真诚的品性和平等、民主的作风。同时,他又始终以一个平常人自处。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一直动人地表现出深挚的爱情、温暖的亲情、热诚的同志友情、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眷恋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是一个可敬的革命领袖人物,也是一个可亲的普通知识分子。瞿秋白的一生,可歌可泣,色彩斑斓。我们力图把这样一个瞿秋白再现出来,希望这本传记对瞿秋白的研究者们乃至一般党史专家有参考的价值,同时也能为一般读者公众所接受。

猜你喜欢

瞿秋白共产国际革命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中国的出行革命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五四批判”与“文腔革命”——瞿秋白“第三次文学革命”思想论析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