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银Ⅰ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皮及真皮中Bcl-X表达的影响※

2011-06-04马学伟张培红云雅卿王家颖

河北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基底层真皮银屑病

马学伟 陈 虎 张培红 云雅卿 王家颖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克银Ⅰ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皮及真皮中Bcl-X表达的影响※

马学伟 陈 虎 张培红1云雅卿2王家颖3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目的 观察克银Ⅰ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皮及真皮中Bcl-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应用克银Ⅰ号方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阿维A胶囊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选取10例正常皮肤作为正常组。结果 2组总有效率均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表皮、真皮少量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尽显弱阳性。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表皮各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Bcl-X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2组治疗后Bcl-X的表达除基底层变化不大外,其余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表皮角质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Bcl-X的表达已基本恢复正常,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仍高于正常(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银Ⅰ号方可能通过改善Bcl-X在银屑病表皮及真皮中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银屑病;中药疗法;表皮;真皮;基因,Bcl-2;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09276418D-22)

1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妇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 河北省高阳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高阳 071500

3 河北省高阳县医院儿科,河北 高阳 071500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疑难病,是一种多基因控制的良性增生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已发现其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有某些凋亡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2006-01—2011-01,我们应用克银Ⅰ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例,并与阿维A胶囊治疗20例对照观察,并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及真皮中Bcl-X的表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0例均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5~65岁,平均36.3岁;病程3个月 ~27年,平均5.8年。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61岁,平均33.8岁;病程4个月~24年,平均6.3年。同时选取10例手术室正常皮肤作为正常组。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并连续切片。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皮肤损害以红色炎性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可有点状出血。皮损形式可有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混合状等多种类型,但境界明显。皮损可发生在身体表面各处,发生头皮处者,毛发呈束状;发于甲板(指、趾)者,可有点状凹坑呈顶针状或甲板不平整、变黄增厚。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风热型白疕的诊断标准。主症:新皮疹不断出现,以丘疹、斑丘疹为主,皮疹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刮去鳞屑见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次症:初发或复发,可有不同程度疹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具备主症及次症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该证候。

1.2.3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既符合西医寻常性银屑病诊断,又符合中医风热型白疕诊断;常规检查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入院前3个月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复方氨肽素片和维A酸者。

1.2.4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心、肝及肾等内脏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检测与定期复诊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5 剔除标准 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纳入后发现不符合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克银Ⅰ号方。药物组成:紫草15 g,赤芍药 12 g,生地黄15 g,红花12 g,当归12 g,全蝎6 g,水牛角粉20 g,蜈蚣2条,大血藤30 g,黄芩12 g,连翘12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对照组 予阿维A胶囊(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26),起初每日30 mg,顿服(与主餐一起)。3周后,每次20 mg,每日3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加3%过氧化氢(H2O2)室温处理10 min,在枸橼酸盐缓冲液(pH 6.0)中微波加热10 min进行抗原修复。患者用药后每次随访或就诊时,询问并记录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程度。

1.5 疗效标准 皮损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法[1]。按红斑、浸润、鳞屑及皮损面积进行PASI评分。治愈:PASI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显效:PASI下降60% ~90%;无效:PASI下降不足30%或无变化[1]。

1.6 实验判断标准 以胞质或胞膜有棕黄色颗粒状沉积为阳性。先按阳性细胞比例将无、1% ~25%、26% ~50%、51% ~75%、76% ~100%分别记为0~4分;再按染色强度将无、弱、中、强分别记为0 ~3 分[1]。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表皮及真皮中Bcl-X表达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表皮及真皮中Bcl-X表达

由表2可见,正常组表皮、真皮少量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尽显弱阳性。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表皮各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Bcl-X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2组治疗后Bcl-X的表达除基底层变化不大外,其余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表皮角质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Bcl-X表达基本恢复正常,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仍高于正常(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在用药过程中有2例出现口干、眼干,3例出现手足明显脱屑,2例出现恶心、腹痛。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在2年内有生育愿望的女性禁用阿维A胶囊,克银Ⅰ号方无此副作用。

3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增生性皮肤病,其发病因素复杂,近年来认为其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背景。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机制,引起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细胞的自然死亡。凋亡作为一种对宿主本身无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模式对体内损伤的、死亡的以及多余的各种细胞进行有效地清除[3]。Bcl-X是新近发现的Bcl-2家族的基因,文献报道Bcl-X具有2种表达形式Bcl-xL和Bcl-xS,Bcl-xL为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是比较重要的癌基因,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而Bcl-xS为通过抑制Bcl-2而发挥作用的重要的促凋亡基因[4]。有研究者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角朊细胞中Bcl-2与Bcl-X表达不一致,银屑病皮损中的角朊细胞无Bcl-2,却有很高的Bcl-X。由此得出结论:银屑病中Bcl-X的过度表达可能阻断了角朊细胞的最终分化与凋亡,使之获得永生性,有特殊的病理生理意义[3],银屑病中Bcl-X的过度表达改变了角朊细胞的正常分化,引起过度增生,可解释病理学上的棘层增厚、角化异常表现。茅晓红[5]研究发现银屑病表皮存在Bcl-X的过度表达,Bcl-2表达与正常相似,而且皮损真皮的炎症浸润细胞Bcl-X表达增多,治疗后恢复正常。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生多与内有伏热、瘀毒内蕴,血虚受风、寒湿阻滞有关,我们临床所观察的寻常型银屑病40例患者为风热型,风热侵淫,毒蕴浊停,阻于肌肤,肌肤失养,故治宜解毒化浊,凉血搜风通络。克银Ⅰ号方中紫草、大血藤清热解毒凉血为君药;生地黄、赤芍药、水牛角粉清热凉血为臣药;配伍当归养血通络,全蝎、蜈蚣搜风通络,红花活血通络为佐药;连翘清热散结为使药。诸药配伍,使热毒能清,毒浊能解,经脉通畅,血行风自灭,进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应用克银Ⅰ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发现,治疗前皮损表皮各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的Bcl-X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2组治疗后Bcl-X除基底层变化不大外,其余比治疗前均有降低,表皮角质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Bcl-X已基本恢复正常,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仍显著高于正常。说明克银Ⅰ号方与阿维A胶囊作用相当。另外,国外文献认为,表皮及血管内皮Bcl-X水平的变化早在非皮损中就已发生,经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提示银屑病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并且是皮损复发的基础[6]。应对银屑病这种高复发的疾病,克银Ⅰ号方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将是银屑病患者临床用药的良好选择。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2-76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

[3]游浩,张端莲,陕声国.Bcl-Xl基因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6):586-588.

[4]Nicolosi A,Moreira ED Jr,Shirai M,et al.Epidemiology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four countries:cross-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rectile dysfunction[J].Urology,2003,61(1):201-206.

[5]茅晓红.银屑病皮损中原癌基因Bcl-X的表达及意义[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4):200-203.

[6]Wang ET,Sandberg R,Luo S,et al.Alternative isoform regulation in human tissue transcriptomes[J].Nature,2008,456(7221):470-476.

Effects of KeyinⅠRecipe o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epidermal and dermal expression of Bcl-X in psoriasis

MA Xuewei*,CHEN Hu,ZHANG Peihong,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e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bei,Shijiazhuang05003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KeyinⅠRecipe on epidermal and dermal expression of Bcl-X in psoriasis.Methods40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0 psoriasis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 by KeyinⅠRecipe,and 20 psoriasi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 by acitretin capsules.The therapeutic course was 30 days in two groups.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hree courses.The expressions of Bcl-X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P)in the lesional and psoriatic skin.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P>0.05).Expressions of Bcl-X in all layers of epidermis,inflammatory cell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 in derm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P<0.01).After the 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Bcl-X in all lay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except in basal layer(P<0.01).The expression of Bcl-X in cuticle of epidermis,inflammatory cell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 in dermis were turn to normal level,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X in stratum granulosum and stratum spinosum in the lesional skin were still over-expression(P<0.01).ConclusionKeyinⅠRecipe is effective in adjust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X in epidermis and dermis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Psoriasis;Therapy of Chinese herb;epidermis;dermis;Bcl-X;Gene expression;Immunohistochemistry

R392.31;R394.2;R758.630.22

A

1002-2619(2011)12-1771-03

马学伟(1968—),女,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临床工作。

2011-11-02)

猜你喜欢

基底层真皮银屑病
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9例临床病理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P16、P53、Ki-67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急诊使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指(趾)末节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