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麻醉对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产程观察

2011-06-04黄锡欢

河北医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黄锡欢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无痛分娩目前是围产医学中的热点和重要课题。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3例待产且有镇痛要求的初产妇应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同时选取同期可比、待产且未给予镇痛的初产妇87例为对照组进行镇痛疗效及产程等对比分析,以探讨有效的镇痛方法以确保分娩中母婴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70例,均为我院待产且均拟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孕妇。其中有镇痛需求者83例,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9.3±2.3)岁;妊娠周数38-40周,平均(39.2±1.0)周;其余87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9.5±2.2)岁;妊娠周数37-40 周,平均(39.3±1.2)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且未见头盆不称、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两组在年龄、妊娠周数等资料上未见统计学显著性(P >0.05),可比。

1.2 方法: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镇痛。观察组在产妇宫口开大、进入活跃期产程后于产妇腰2、腰3椎体间隙穿刺,且于硬膜外放置麻醉导管、固定。向导管内首次注入10mL、0.1%的利多卡因以测试麻醉平面。测试成功后将微泵连接好并控制好镇痛药物混合液输注速度。镇痛药物配方包括罗哌卡因、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1%、2mg/L,输注速度以每分钟5-6mL为宜,并于产妇宫口全开后停止用药。分娩结束后胎心监护30min后送至病房。分娩中密切观察两组镇痛情况、产程等。

1.3 镇痛疗效判定[1]:疼痛Ⅰ级:产妇分娩中完全无疼痛,或仅稍微感觉不适,产妇活动自如,安静。疼痛Ⅱ级:产妇分娩中感觉轻度疼痛,产妇安静、可忍受,无躁动。疼痛Ⅲ级:产妇分娩中感觉中度疼痛,但可忍受。疼痛Ⅳ级:产妇分娩者中感觉重度疼痛,且无法忍受,时有躁动、喊痛。其中疼痛Ⅰ-Ⅱ级视为镇痛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镇痛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83例中Ⅰ-Ⅱ级者75例,镇痛有效率90.4%;对照组87例中Ⅰ-Ⅱ级者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 (n)

2.2 产程比较:观察两组产程情况如表2,观察组第一产程(6.56±2.34)h,总产程(7.47±3.01)h;对照组第一产程(9.34±3.45)h,总产程(10.90±4.17)h。两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产程情况 (h)

3 讨论

由于分娩时产痛持续时间长且疼痛剧烈,产妇在分娩时痛苦较大,容易引起产妇、胎儿氧平衡失调,造成胎儿窒息甚至引起产妇产后抑郁[2]。产妇在分娩时第一产程后期产痛最为剧烈,主要与子宫分娩时规律性收缩有关,由于子宫底、体的平滑肌纤维间神经丛在子宫收缩时受到巨大牵拉、扩张,痛觉传导至胸椎、腰椎直到3大脑中央后回,产生剧烈疼痛。分娩第二产程的产痛则主要与胎头下降、盆底组织扩张有关,由于胎儿下降,造成了产妇阴道、盆底周围组织的扩张,扩张引起的机体损伤反射至体表而引起较为严重的体表疼痛[3]。

如在产妇分娩时进行有效镇痛,可明显缓解或消除产妇的精神压力,从而降低产妇血浆中儿茶酚胺等含量,进而减轻分娩时宫缩性疼痛。且有文献[4,5]报道,给予镇痛可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从而减轻或快速缓解产妇产痛。理想的分娩镇痛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操作容易、简便,镇痛效果可靠,对产妇、胎儿影响较小。②对产妇宫缩、产妇运动无影响。③不对产妇意识状态造成影响,产妇能清醒参与分娩过程。④对产妇中转为手术分娩无影响。本研究中所用镇痛药物罗哌卡因、芬太尼经硬膜外麻醉镇痛即可满足上述要求,罗哌卡因为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其对产妇心脏、血循环无影响或影响较小,胎儿经胎盘吸收罗哌卡因量也较小,同时罗哌卡因低浓度情况下感觉、运动分离明显,对产妇子宫收缩、腹肌收缩无影响[6]。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协同减轻产妇宫缩痛,且对胎儿无呼吸、循环等影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从本研究看,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总产程及显著减轻产妇产痛。这说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镇痛,能明显缩短分娩产程,给药容易,对产妇、胎儿影响小,是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镇痛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产妇有无合并镇痛相关并发症,如交感神经阻滞导致的低血压、产妇仰卧位性低血压、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高引起产妇呼吸抑制等。如产妇发生低血压,应立即补充血容量,肌注收缩血管药物,对体位性低血压要立刻转为左侧卧位[7]。同时在分娩期间要加强护理,在密切关注产妇产程进展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心、胎儿有无宫内窒息,监测产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以尽早发现产妇病情变化、尽早进行处置。

[1]孙素丽,李彩云,史伟丽.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12.

[2]吴新民,陈倩.分娩镇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0.

[3]欧理,袁宁霞,陈佳.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2):109-110.

[4]康环.分娩镇痛30例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8):16-17.

[5]杨瑞,张玲.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07,20(2):234-236.

[6]马艳,王健.间苯三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缩短产程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14-115.

[7]仇春波.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程护理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739-2740.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