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1-06-02潘金瓶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边界指标体系城乡

潘金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潘金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以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居住区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应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建构了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水环境、土环境、气环境、生物环境、生态能源这5大评价维度对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25个基础指标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体现城乡边界地域特色。最后,以义乌佛堂镇大成社区居住区为案例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实践操作性。

城乡边界;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边界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地域,位于该区域的居住区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多发的区块。目前已有关于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方面的大量研究,但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尚无专门的研究,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国情、地情的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是规范指导此类型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1 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建构

1.1 确立评价模型的维度

生态居住区或绿色社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是确立本评价维度的主要依据。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把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自上而下地确定水环境、土环境、气环境、生物环境、生态能源这5大评价维度。

1.2 选取具体量测指标

根据评价原则选取的一般性原则,如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等,以及根据评价客体的特殊性原则,如边界特色性、城乡双重性等,结合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一步选取确定各个维度下的具体量测指标。

1.3 构建评价模型

根据系统论的层次性原理,按评价指标的系统组织层次属性的不同,建立了一个包括4层次、25个基础指标的递阶结构。采用AHP 分析法对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层指标进行赋值,即权重分配 (表1)。

表1 城乡边界居住区地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

2.1 数据获取

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数据分为统计性数据、提取性数据以及体验性非直接数据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在获取的方法上各不相同,包括社区统计、官方统计年鉴、设计图纸提取等9种。

2.2 评价计算方法

主要有3方面,一是指标标准化的计算方法,二是指标赋权重值的方法,三是指标最后合成的计算方法。此外,还要考虑指标缺失状态下的合成计算方法。

2.2.1 指标标准化计算法

对基础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目的是把不同单位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使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从而方便进行综合测评分析。指标标准化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指标性质,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并结合定性描述判断制定数据标准化得分标准 (表2)。

表2 评价指标得分标准

续表2:

2.2.2 指标最后合成的计算方法

该评价模型采用加权总和的方法计算评价结果。对部分指标缺失采用可得指标得分乘以权重之积除以不可得指标权重的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忽略缺失指标对评价值的影响。

2.3 评价结果等级定性

对综合评价的最后得分 (EI),进行分区段评判,具体标准见表3。

表3 评价等级表

3 案例分析

3.1 概况

选择义乌市城乡边界区域佛堂镇的大成社区作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案例。该社区位于佛堂古镇西南方向,工业区的西北面,由原来的镇东、镇西、糖厂等3个居民委员会组成。新建成的居住区占地总面积约12万㎡,总户数为1500户,目前已入住600户。居民主要是该镇当地居民,属于集中安置型小区。

3.2 义乌佛堂镇大成社区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

3.2.1 评价流程

采用上述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按照原始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化处理、评价综合指数合成3个步骤对义乌佛堂镇大成社区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3.2.2 评价结果讨论

共获得有效数据22项,3项缺失。其中生物环境直接得分13.125,与生物环境关联密切项得分17.5,占总得分的47%。经换算,该社区生态环境总得分为69.5分,属于B级,定性为生态环境建设较好,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该评价结论与实地调查观测基本一致。

4 结语

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水、土、气、生、能源”5维度,4层次,25个基础指标来判断居住区生态环境水平。该指标体系充分重视生物环境因素,直接赋权0.25(满权为1);关联密切项因素赋权0.236,占指标体系的48.6%。在义乌佛堂镇大成社区居住区应用案例研究过程中,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显现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指标获取困难,成本高,准确性差;二是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需要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的非客观的影响;三是指标数量繁多,导致计算工作量较大;四是对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特色体现性指标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1]苏为华.综合评价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郭娜,王云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10,8(5):14 -16.

[3]张一奇,许卫良.城市住区景观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和应用[J].中国城市林业,2010,8(2):28 -30.

[4]田桂娥,卢育红,谷峰,等.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法[J].中国城市林业,2009,7(1):57 -60.

[5]赵霞,吴泽民,李亚亮,等.合肥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与绿地环境的关系[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27 -30.

Research on Eco-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Urban-Rural Areas

Pan Jinp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This paper took the eco-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urban-rural are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established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in urban-rural areas with system theor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by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like system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after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The indicator system was adopted to analyze comprehensivel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urban-rural areas in terms of 5 dimensions,i.e.water environment,soil environment,air environment,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energy,and the 25 basic indicators should be select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areas.At last,Dacheng residential area of Fotang Township under Yiwu City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o test the practical operability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urban-rural area,residential area,eco-environment,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

S731.9

A

1672-4925(2011)04-0031-03

2011-06-14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2006BAJ11B04)

潘金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边界指标体系城乡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