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2004~2010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2011-05-31苏佳赵晓静康锴陈豪敏许汴利

当代医学 2011年26期
关键词:托幼传染病发病率

苏佳 赵晓静 康锴 陈豪敏 许汴利

猩红热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1]。该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败血症性关节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并且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可造成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暴发流行。本文对河南省2004~2010年猩红热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掌握其流行特点,为猩红热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04~2010年报告的河南省猩红热病例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同期猩红热暴发疫情资料。

1.2 病例定义

猩红热病例诊断标准参照《猩红热诊断及处理原则标准》(GB15993-1995)进行;暴发定义:凡一周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均应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

1.3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2007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4~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整体呈常态散发水平,2006年发病数有较大幅度下降,但2007年即大幅上升,之后逐年降低。7年共报告猩红热4767例,其中2004年762例、2005年769例、2006年621例、2007年854例、2008年707例、2009年537例、2010年517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004年0.7862/10万、2005年0.8241/10万、2006年0.6620/10万、2007年0.9093/10万、2008年0.7553/10万、2009年0.5695/10万、2010年0.5450/10万。7年间未报告猩红热死亡病例和猩红热暴发疫情。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4~2010年猩红热每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均出现在其传统的高发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冬、春季)或延后1个月。其中2005~2006年和2009~2010年两个冬春季节的发病数较低,但2010年冬季发病数急剧上升,并于当年12月份达到7年来的月发病数最高水平(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除济源和驻马店之外,其余11个省辖市近七年来每年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济源2005年及2008~2010年共4年零报告,驻马店2005年零报告。

从发病率来看,2004~2010年,每年发病率超过全省平均数的地市数量分别为5个(占27.78%)、6个(占33.33%)、6个(占33.33%)、7个(占38.89%)、8个(占44.44%)、7个(占38.89%)和6个(占33.33%)。其中,郑州连续7年位居全省发病率首位;洛阳和濮阳两市有6年,三门峡、焦作、开封三市有4年位居全省发病率前五名(见表1)。

表1 2004~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前五位地区分布

2004年以来猩红热发病呈常态散发状况。2007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率达到7年间的最高水平,超过0.9/10万;2009年和2010年则连续两年降至0.6/10万以下的较低水平。从地区分布来看,除豫中的郑州发病率远高于其它省辖市外,豫北、豫西地区持续高发,豫东仅有开封市能进入年发病率前五名,豫南地区则持续低发。

2.2.3 人群分布

2004~2010年,河南省共报告猩红热病例4767例,其中男性病例3054例,女性病例1713例,男女性别比为1.78:1。性别比最高的年份为2010年(2.08:1),最低的年份为2004年(1.55:1)。7年间,4-组、5-组和6-组各有2年、3年和2年发病率位居各年龄组首位(见表2)。

2004~2010年,河南省报告猩红热病例职业构成比居前3位的均为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其他职业构成比很低。2004~2006年,发病职业构成比最高的均为学生;2007~2010年,发病职业构成比最高的均为幼托儿童(见表3)。

3 讨论

根据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2004~2010年,我国猩红热年报告病例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走势,趋势转换拐点为2007年。7年的报告病例数分别为逾10000例、逾20000例、逾25000例、逾33000例、近28000例、近23000例和不足20000例。以此看来,河南省的猩红热疫情形势与全国整体情况较为接近。从流行强度来看,近年来河南省的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全国情况基本相同,河南的猩红热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而在此高发时段内的1月或2月份,往往存在一个发病低谷,这既与春节期间病例就诊量下降和网络报告迟滞有关,也提示我们家庭内的猩红热传播几率可能要远低于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图1)。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猩红热流行的季节性,在每年新学期开学的9~10月份和2~3月份,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开展主动的健康教育活动,严密防控猩红热疫情。

猩红热病例目前基本依靠临床诊断,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该病的轻型病例和不典型病例数量日益增长,因此基层普遍存在漏诊漏报现象;同时,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也导致该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和预后不良[2]。上述这些情况不仅极易造成猩红热的局部暴发流行,也容易误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方向。目前,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也开始出现了多样化和扩大化的趋势,食源性传播屡有报道,成人患者的报告数量也有一定增长[3]。这成为了猩红热整体疫情趋缓的现状下,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新课题。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关注度很高,而社会关注度的增大对传染病网络报告疫情的影响也很大,当然这在给科学防治猩红热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

表2 2004~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病例年龄分布

表3 2004~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病例职业分布

图1 2004~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月发病趋势

针对猩红热暂无免疫预防制剂、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日趋多样、易感人群日益增大的特点[5],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第一,加强全民特别是小学、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猩红热健康教育,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第二,加强对猩红热之外的其他链球菌感染病例(如细菌性咽峡炎、细菌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的管理;第三,设立省级监测点,开展主动监测,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被动监测信息结合;第四,与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结合,尽快开展链球菌病原学监测,关注优势菌株的变化,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33.

[2]苏健,董太明,陈志红,等.不同地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T分型与耐药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5):265-266.

[3]Yang SG,Dong HJ,Li FR,et al.Report and analysis of a scarlet fever outbreak among adults through food_borne transmission in China[J].J Infect,2007,55(5):419-424.

[4]王陇德.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及举措[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3:5-10.

[5]邴桂梅.猩红热患者治疗期问检测肝功能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0,16(26):108.

猜你喜欢

托幼传染病发病率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0-3岁托幼机构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呼和浩特:幼儿不可私自带食品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