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络酮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11-05-30郭胜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肺性中枢纳洛酮

郭胜武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PE)是慢性肺胸疾患发生严重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时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预后不良。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阻断β-内啡肽(β-EP)的毒性作用,解除其引起的中枢呼吸抑制,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脑缺血,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的恢复[1,2]。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62例,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51岁~82岁,病程平均12年;62例中嗜睡伴意识不清32例,烦躁17例,昏迷10例;均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符合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和1980年全国第3次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应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0.8 mg,加入10%葡萄糖100 ml静脉输注,3 h~4 h进行1次,意识状态改善后可减少纳洛酮的用量为0.4 mg,6 h~10 h进行1次,疗程为7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意识状态明显好转,神经及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脑缺氧基本纠正,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2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20 mm Hg;有效:意识清楚,神经及精神系统症状好转,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由重明显减轻,血气分析PaCO2下降 <20 mm Hg,PaO2上升 <20 mm Hg;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及清醒时间的比较(见表1)。

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PaO2均明显升高(P<0.01),PaCO2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气分析及清醒时间的比较

表1 两组血气分析及清醒时间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1,▽与对照组比 P>0.05,▽▽与对照组比 P<0.01

清醒时间治疗组 54.1±6.5 91.5±9.3▼▽ 72.5±12.5 54.7±8.6▼▽ 14.2±13.4组别 治疗前PaO2(mm Hg) 治疗后PaO2(mm Hg) 治疗前PaCO2(mm Hg)治疗后PaCO2(mm Hg)15.6▽▽对照组 56.5±7.1 90.6±11.4 71.8±11.5 53.8±8.1 28.6±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为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临床病死率达3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多语或少语、失眠等脑皮层功能减退症状以及意识障碍与精神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呕吐、视乳头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时动脉血气的特点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氧疗和呼吸兴奋剂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尼可刹米是最常用的呼吸兴奋剂,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增加中枢吸气驱动,加强呼吸肌收缩,克服气道阻力,提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肺通气量,使 PaO2提高,PaCO2下降,从而减轻呼吸衰竭症状,另外,尼可刹米对大脑皮层、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均有轻微的兴奋作用,具有一定的苏醒作用。

纳络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的阻止了β-内啡肽与受体结合,解除β-内啡肽对脑干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提高脑灌注压,改善脑血流,减轻再灌注损伤;刺激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实现对脏器的保护,改善组织氧合;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从而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症,改善通气,增加PaO2,降低PaCO2,改善pH值[3];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衍生物,是纯粹的吗啡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其相似,对48种阿片受体亚型都有拮抗作用,而其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和毒性[4];个别患者应用纳洛酮后可产生高度兴奋,在应用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明显的抽搐、烦躁等。特别是合并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发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及时处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药物变态反应等。本组结果表明,纳络酮能促进肺性脑病患者神志的恢复,改善肺通气,是治疗肺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1]胡湘明.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及试验观察.中国急救医学,2000,20(8):488.

[2]唐忠平,陈小男,陈敏.纳络酮对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及意义.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1):50.

[3]赵亚丽.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67-68.

[4]张晓玲.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4):290-291.

猜你喜欢

肺性中枢纳洛酮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文化中枢和遗产链:丝绸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关注肺性脑病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