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探讨

2011-05-29罗居刚

治淮 2011年8期
关键词:垫块保护层测点

罗居刚

(安 徽 省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院 蚌埠 233000)

1 前言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将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作为强制性验收检测的项目之一,随后该项业务被大面积推广,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的颁布,规范了检测手段及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但是,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受到检测条件的制约,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检测仪器设备的状态、测试部位的选取、检测参数的设置、检测数据的取舍,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误判。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现场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2 检测仪器设备的状态

钢筋探测仪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规程中对仪器性能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10~50mm范围内检测允许误差应为±1mm。不同的钢筋检测仪,测试深度相差较大,目前市场上主流设备多为120mm和360mm两种探头,测试深度在60mm和170mm以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测试结果,误差一般可控制在土木工程允许的10%误差以内,因此应根据测试部位的设计保护层厚进行合理选择。现场测试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检定周期内,并确定设备工作处于正常状态,如出现异常(数据不稳定或漂移),需及时进行校准。大部分钢筋检测仪使用的是4节或6节5号碱性电池,新电池电压为6V或9V,当电池电压低于50%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钢筋检测仪信号值得以充分反映。

3 测试部位的选取

不同构件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受力特性,为充分反映保护层厚度对构件的影响,测试部位的选取尤为重要。在多数情况下,应选取对结构安全影响较大的部位进行检测,如砖混结构中悬挑梁、悬臂板、独立梁及楼面板等混凝土构件;框架结构中的框架主梁、框架柱、楼面板及悬臂构件。

板类构件要选择顶板底面靠近中心区域,且检测的钢筋应为底排受力钢筋,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检测应选择板边中间区域,需离板边约600mm左右,并避开梁体钢筋的影响。

梁体检测区域应选择在梁体跨中区域或四分之一跨至四分之三跨区域内,且应检测底排所有主筋。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避开以下几个区域:①梁底钢筋焊接区域,②框架结构中梁支座附近区域,③多梁相交区域,尤其是井字梁结构的相交区域。此类检测区域容易因一些偶然因素导致对检测结果的误判。

对悬臂构件(如悬挑板、悬臂梁)应检测构件上表面靠近根部的上排受力钢筋,需离相交梁或墙体600mm左右。

4 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过程中,应使构件表面清洁、平整、无污物,且应避开强交变电磁场,测点周边不应有较大金属预埋件或富含铁磁质的物体。首先确定被测受力钢筋的排列方向(如图1中a1、a2),然后垂直于受力钢筋的走向布置测线(如图1中b1、b2),测试应位于间距较大的相邻两根钢(箍)筋之间。

沿测线对受力钢筋进行连续扫描,确定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板类构件每条测线上不少于6个测点(受力钢筋),对梁类构件应进行全部检测。检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探头复位。钢筋探测仪在测试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探头中或多或少的剩磁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将探头举到空中,远离铁磁质进行复位操作,以提高测试精度。

表1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单位:mm

②预设钢筋直径。在了解设计及施工情况后,应预设最接近混凝土内部钢筋真实值的直径,以提高测试精度。对板类构件,钢筋间距一般为100~200mm,直径为8~12mm,相邻钢筋影响较小,预设直径可取设计直径,对梁类构件,钢筋间距较小,钢筋较密,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钢筋间距现场检测钢筋直径,并结合设计情况,预设不同的钢筋直径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试。

③移动速度。对不同类型的测试构件,移动速度可有快有慢,并应快慢结合。远离目标钢筋时可快速移动,接近目标钢筋时应缓慢移动,并应来回移动,以准确地测试钢筋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少测试结果的漂移。

④保护层厚度偏小。对小于仪器最小示值(如6mm)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加设标准垫块(如10mm厚的有机玻璃或无磁木质垫块)的办法进行检测,检测后将垫块厚度扣除即可。

⑤异常数据的取舍。当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调查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料,查明原因,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尽量消除因抽样检测中一些偶然因素和减少二次抽检带来的检测负担,使抽样检测能做到科学、准确地反映工程质量。

5 检测数据处理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中规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采用钻孔、剔凿验证,数量不少于30%且不少于6个测点。

①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钢筋越密,影响越显著;

②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供参考;

③混凝土含水率较高,钢筋探测仪接受信号受到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偏低;

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点值应采用平均检测值,按下式计算:

c0——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1mm;不加垫块时c0=0。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很小时,一般不需要修正,此时 cc,i=0。

如在某工程现浇板负弯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过程中,根据构件总数及规范抽检数量要求,抽取5块有代表性的现浇板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每块板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测试6个测点,检测过程中避开其他钢筋的干扰,合理布置测线,并采用钻孔验证。该层现浇板为同一批构件,采取同一修正值cc,i=0.6mm,其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

对单测点是否合格应根据允许偏差进行判别,对于单位工程的合格性判别应根据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点率进行判别,《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均给出明确的判别依据。根据修正后的测点平均值,现浇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合格率为90%,应判为合格。

6 结语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是结构验收和安全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测数据的精确程度关系到工程验收和建筑物的安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检测过程中应做到尽心、细心,认真对待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以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工程验收和安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JGJ/T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张福生.现浇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几种不利位置分析[J],工程质量,2007(11):15-17.

[4]赵晖、吴晓明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J],无损检测,2009,31(7):551-553,575.

猜你喜欢

垫块保护层测点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某废钢渣车间落锤冲击振动特性研究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有关问题探讨
干燥寒冷环境下汽轮机砂浆块裂纹成因及控制措施
寻找空气保护层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因果分析的保护层分析技术研究
动量轮诊断测点配置与资源占用度成本评价
环氧垫块管理及维修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