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arshall-White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2011-05-28张锐利张运华王仁欣张喜清苏芳张永玉

关键词:白斑双下肢上肢

张锐利 ,张运华 ,王仁欣 ,张喜清 ,苏芳 ,张永玉

(1.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威海 264200;2.山东省文登市三病医院,文登 264400)

Marshall-White综合征又称Bier贫血斑。过去认为,临床较少见。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笔者研究了2007年3月—2010年10月两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6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皮肤CT中的表现,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均符合Marshall-Whi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5.5∶1;年龄20~51岁,平均(30.65±17.09)岁,发病年龄:20~30岁 10例,31~40岁9岁,41~51岁7例;病史10d~18年,吸烟者17例,均为男性患者。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为静止状态下,四肢出现白斑(白斑直径约0.5~1.2cm,圆形或类圆形,形状不规则,边界不甚清晰,散在分布),无任何自觉症状,当双上肢下垂或站立后,白斑变得明显,白斑之间有正常肤色,见图1、图2,部分患者双上肢远端白斑周围潮红,上臂和大腿近端用止血带加压后白斑周围皮肤逐渐变潮红甚至发绀,而白斑变得更清晰,肢体去除加压后平卧,或抬高患肢一段时间,白斑明显变淡甚至消失,潮红、发绀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剧烈活动、洗热水澡、摩擦患处后白斑亦可明显变淡甚至消失。局部皮温无异常,全身皮肤弹性好,感觉无异常。患者均无家族类似病史。

4例自述夏重冬轻,6例自诉冬季加重,遇冷后部分白斑增多扩大;6例伴入睡困难,3例多梦、早醒;4例常出现心慌:其中3例心律不齐;4例有胸闷;4例常紧张;15例血常规均无异常;18例心电图:3例心率快110~120次/min,心率不齐4例;凝血功能无异常。16例进行皮肤CT检查:白斑处表皮黑素细胞无减少,表皮和真皮乳头色素颗粒无减少,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未见扩张、充血。2例伴轻度双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双下肢白斑较双上肢未见增多。

1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维生素E1个月后仅4例白斑部分减少,其余6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自行停药。2例伴多梦,服谷维素20mg/次,3次/d,1个月有效,其中1例(多梦早醒者)连服2个月睡眠改善,白斑消失>80%。

2 讨论

Marshall-White综合征又称Bier贫血斑 (Bier’spots),本病好发于四肢、手背、足背,皮损为圆形、类圆形淡白斑,肢体下垂时明显,抬高患肢,皮损可消失或减轻,可伴有失眠症和心动过速,多见于有神经质的中年男子[1]。

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与以下三种因素相关:①神经精神状态不稳定导致毛细血管功能失调是可能的致病因素。②与血黏度增高有关:Bessis等[2]报道了1例患冷血球蛋白血症的泛发性Bier’spots病例,皮损在站立及暴露于寒冷时更加明显,认为血液的高黏度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白斑的原因。③可能与静脉曲张或静脉压力增高有关。有文献报告1例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出现了Bier贫血斑,产后则消退,因此静脉曲张或静脉张力增加可能是导致Bier贫血斑的原因[3]。Gniadecki等[4]也发现了8例患有轻度静脉曲张的患者出现了Bier贫血斑样的损害,通过激光多普勒对皮肤小血管研究,推测Bier贫血斑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在静脉充盈时,弹力小动脉收缩不良所致。然而本观察中26例有2例伴轻度双下肢浅静脉曲张,双下肢白斑较双上肢未见增多。

另外,笔者发现26例患者中吸烟者17例,占65.4%,远高于人群吸烟率25%(人群男性吸烟率50%)。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该病与吸烟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但有研究证实,吸烟能使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说明吸烟和尼古丁能导致长期吸烟者急性内皮功能不全[5]。吸烟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黏滞度增高。故考虑本观察中吸烟患者较多并非偶然现象。

本例26例中男性22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5.5∶1,略高于文献报道。其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有22例,与文献报道的好发年龄相符。笔者观察到患者站立肢体下垂,近端加压时红斑明显,而抬高患肢,红斑消退,白斑部分消失或色泽变淡,而部分白斑之间为正常肤色,皮肤CT未发现白斑处黑素细胞数量减少,真皮乳头毛细血管结构未见异常,故考虑白斑是局部血管收缩所致,而红斑可能是局部血管扩张或瘀血所致。夏育民等[6]报道皮肤组织病理均提示表皮及真皮内无色素异常。朱嵌玉研究活血理气中药(由丹参、红花提炼而成)对该病有一定疗效[7]。本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伴睡眠障碍、紧张等,且2例应用谷维素治疗的患者均睡眠改善后该病明显好转,提示精神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由于该病进展缓慢,不影响健康,历来对其研究较少,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18篇81例(2007年之前国内文献报道4篇20例,2007年至今报道14篇61例),其中男43例,女18例,发病年龄16~43岁。近年来发病率、就诊率有不断增高趋势,可能与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求及对美的追求等有关。该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为一多因素疾病,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病与吸烟、神经精神因素等的关系。目前无特效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 患者双上肢皮损

图2 患者双下肢皮损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5.

[2] BessisD,DereureO,RivireS,etal.DiffuseBierwhitespotsrevealing cryoglobulinaemia[J].BrJDermatol,2002,146:921-922.

[3] SchoenlaubP,DupréD,RedonJY,etal.NumerousandlargeBier’s spotassociatedwithpregnancy[J].EurJDermatol,1999,9:230-231.

[4] GniadeckiR,GniadeckaM.Constitutivespeckledvascularmottling oftheskinresemblingBierwhitespots:lackofvenoarteriolarreflex indermalarterioles[J].ArchDermatol,2000,136:674-675.

[5] NeunteuflT,HeherS,KostnerK,etal.Contributionofnicotineto acuteendothelialdysfunctioninlong-termsmokers[J].JAmColl Cardiol,2002,39:251-256.

[6] 夏育民,徐世正,梁虹.Marshall-White综合征 2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8):496-497.

[7] 朱嵌玉.丹红注射液治疗10例Marshall-White综合征[J].陕西中医,2010,31(3):319-320.

猜你喜欢

白斑双下肢上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请您诊断
维吾尔医治疗85例外阴白斑临床疗效总结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