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四娘:只问工程谁倡首莫将成败论前身

2011-05-24编辑于翔汉

中国三峡 2011年4期
关键词:莆田木兰

文/陈 陆 编辑/于翔汉

上:木兰陂纪念馆里的钱四娘塑像摄影/陈浩/CFP

我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是官家兴办的,而她却自己出资治水造陂;我国历史上治水英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她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修筑的陂塘在建成后被洪水冲毁,但当地人却世世代代记住她的名字。

下: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摄影/陈浩/CFP

木兰陂纪念馆里的碑亭。 摄影/陈浩/CFP

“试看海滨邹鲁妈祖家乡:紫霄怪石,三紫凌云;石室藏烟,壶山致雨;智泉珠瀑,碧濑飞泉;钟潭噌响,草堂夹漈;西湖水镜,木兰春涨;湄屿潮音,好一派锦江春色。”

“遥赏文献名邦梅妃故里:柳桥春晓,九华叠翠;白塘醉月,绶溪钓艇;宁海初阳,东山晓旭;古囊峢献,天马晴岚;梅寺晨钟,西岩晚眺;谷城梅雪,更几株秀木南山。”

这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概括出了福建莆田妇孺皆知的传统景观二十四景。其中最有名的一景为“木兰春涨”。

每逢春水初涨,木兰陂上水面宽广,波光潋滟。两岸青山绿树倒映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树,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特别是堰闸式滚水坝的33座陂墩,宛如一架巨型钢琴上的一排琴键,横亘在木兰陂上。

涨起的溪水越堰而下,汇成一排大瀑布,发出轰雷巨响。堰下滚滚波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奔腾入海,场面蔚为壮观。由此“木兰春涨”成为当地的一大胜景。

正是这个关键性的景观,改变了900多年前此地“只长蒲草,不长禾苗”的蛮荒,使得兴化平原的万顷良田变成沃土,呈现出“好一派锦江春色”。

木兰陂,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建成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位于福建省莆田市郊南门外约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

这是古人为了保证沿海垦田耕稼而兴建的一座具有内截溪流、外捍海潮、排洪蓄水、灌溉通航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木兰陂建成后,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造福千载。从建成至今日的近千年中,木兰陂虽历遭风、雨、洪、潮的侵袭,依然巍然屹立,泽被百姓,为当地的经济发挥着作用。

都江堰孕育出了丰饶富庶的天府之国,而木兰陂,使得灾难频仍的兴化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因此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 摄影/陈浩/CFP

治水造陂建首功

很久以前,兴化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海岸上升,加之千万年来众多溪流挟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海湾。泥沙受大海潮水的顶托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一片冲积平原。但最初这片平原因受旱涝灾害及咸潮的侵害无法耕种,“只生蒲草,不长禾苗”,后来人们围垦造田尝试虎口夺粮。

兴化平原上有条重要的河流——木兰溪。它发源于德化戴云山,汇合德化、永春、仙游三县三百六十余条溪涧之水,流入莆田,从三江口入海。它在莆田境内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1830平方公里。

木兰陂未建之前,春天溪水暴涨,淹没农田庄稼。一泻无余的洪水甚至冲毁房屋,威胁乡民和牲畜的生命。夏日干旱少雨时节,溪水断流,池塘见底,禾苗枯黄,庄稼绝收。台风来临,咸潮又常常沿着海边直涌至仙游县境。

木兰溪流域由于旱、涝、潮等灾害持续不断,四周百姓终年辛劳,却常常是颗粒无收。他们梦中都盼望能在木兰溪上筑陂,以达蓄水阻潮之效。

但在木兰溪上筑陂并非易事。木兰溪水量变化大,流程短,流速快,有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达每秒3710立方米。陂塘除了蓄水功效外,还要抵御台风、暴雨和大潮。所以要在这么一条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的溪流上筑成蓄水阻潮的陂塘,历来只是一种幻想。

最早主持兴建木兰陂的人是一位年轻的女性——钱四娘。她早年丧母,父亲在广东为官,她为父亲操持家务,父女俩相依为命。其父一生勤政为官,后积劳成疾,病故任上。

年仅16岁的钱四娘扶父亲灵柩自广东归福建长乐故里安葬。途经莆田时,不巧遇到木兰溪上溪涧春水暴涨,洪水泛滥成灾,房屋被淹,良田、道路被冲毁,钱四娘一行也被困在途中无法前行。

当地生民涂炭的惨境,呼天抢地的呼喊,令这位花季少女揪心不已。父亲一生勤政为民的精神感召着她,于是四娘萌发起在莆田修建陂塘的心愿。

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历来是官家应做的事,一个民间女子要担当这个重责谈何容易?俗话说:“一寸堤坝,一寸金。”光是修筑经费就不是一个小数。更何况组织劳力、勘探设计等繁重的工作,不靠官方的力量,实在困难重重。

但钱四娘不为所惧,她回到长乐家乡,把父亲安葬完毕后,便变卖了家产,又募捐了些钱财,凑齐十万缗准备来莆田木兰溪上建陂。对此,《闽书》记载:“宋治平初,莆人告病。长乐有钱媪者,提金九撒如斗大,来将军滩前,催民陂焉。”

一个未婚女子不将家产用于安排自己的未来,也未用来造福乡梓,而是带到几百里之外的莆田去修建陂塘,家人反对,乡人不解。她不知花费了多少口舌才说服了家人,安抚了乡亲,带着巨资离家来到莆田,发起筑陂壮举。

莆田人看到钱四娘一个单身弱女子来到这里,为他们家乡治水造陂,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自动投工出力。钱四娘来莆田后,便与工匠们一起长途跋涉,察看地形地势,最后选择了木兰溪水刚刚出山的将军岩为堰址。她与民工一起风餐露宿在将军岩前“堰溪为陂”,并从鼓角山西南开出引水渠,打算用陂塘蓄积的水来灌溉兴化平原。经过三年的辛苦奋战,建陂工程终于告竣。钱四娘与众乡亲欢喜之极。

将军岩右岸是鼓角山麓,岩盘裸露,直趋河中,对岸为河谷农地,基础不相一致,且水势右急左缓。加之溪面狭窄,坡陡流急,堰址又处于地高流急之处,“与水争势”。当陂塘刚刚修好,一场洪水便不期而至,咆哮的洪水将几年辛苦筑起的陂塘冲得石崩堤溃。

福建莆田市的钱庙,系为纪念修建木兰陂而殉身的钱四娘所建。 摄影/陈浩/CFP

一腔热血,万缗家资,众民希望,霎时尽付东流。十九岁的钱四娘痛心不已。因不堪受此打击,含悲带恨投水而死。人们闻讯纷纷前往祭吊,相传悲哭之声震动天地,历七昼夜不绝。

木兰陂牌坊 摄影/陈浩/CFP

造陂自有后来人

钱四娘的故事感天动地,引得有仁有义之士唏嘘不已,他们决定将钱四娘未竞的事业进行到底。

最受震动的是钱四娘的同邑人林从世。他想:钱四娘小小女子,有那么大志向,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还不如她?于是,林从世携带十万缗家资,从长乐前往莆田木兰溪筑陂。他吸取教训,将堰址下移至温泉口。

但这里虽然溪水流速较缓,但离大海太近。当工程完工后,汹涌的海潮又将大堰冲毁,筑陂工程又告失败。对此,《闽书》记载:木兰陂“既成又决”,其原因“隙扼两旁,堤岸突高,涛怒流悍,是以再坏。”

熙宁八年(1075年),在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的促进下,侯官(今属闽侯县)人李宏挟资七万缗来莆田第三次修筑木兰陂。长乐僧人冯智日也前来辅助。他们吸取前两次筑陂失败的教训,细心勘定了沿溪的地质和水情,涉水插竹为记,选择在钱、林两陂故址之间的木兰山麓作为陂址。

这里溪面宽阔,水势较缓;离海较远,海潮涌来时已是强弩之末,加上溪床岩石结构基础坚实,是个理想的陂址。他们细心设计,缜密施工,在广大民工的大力支持下,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木兰陂终于在元丰六年(1083年)筑成。

木兰陂工程,向上可以阻挡溪流,向下可以防御海潮。在整个陂坝的结构上,正对着溪流主道的北段,为重力坝型;南段缓流,则采用堰闸坝型,并设冲沙闸。这种设计,北可以消杀激流,南利于冲排淤泥,又能适应多雨和干旱季节洪枯流量差异较大等特点。

枢纽工程为陂身,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流堰为堰闸滚水式,长219米,高7.5米,阔35丈,深2丈5尺,设陂门32个,有陂墩29座,旱闭涝启。堰坝用数万块千斤重的花岗石钩锁叠砌而成。溪底填以横石,其上布以石柱,犬牙交错,互相钩锁极为牢固,900多年来,经受无数次山洪的猛烈冲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在陂的堰坝下数里的地方,又彻以长石,筑有海堤,阻遏浪潮。

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其中南干渠长约110公里,北干渠长约200公里,沿线建有涵洞和“水则关”等建筑物300多处,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涝,经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

我国古人建造了多个人工陂塘,用以存蓄水分,调节江河流量,其中最著名的为芍陂和鉴湖,它们的规模和效益都是其他陂塘无法比肩的,但最终都未能逃脱湮没的命运。

而木兰陂虽在规模和效益上无法望其项背,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经过900多年来的不断维修和保护,经受住了无数次的风雨考验,战胜了无数次的旱涝灾害,至今仍然横卧中流,造福世人,成为福建古代水利综合工程技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木兰陂的建筑在古代是一个艰巨而伟大的创举,它的建成利国利民。宋林大鼐在《李长者传》一文中述道:陂成后,“后人海而耕,皆仰余波,计其所溉,殆及万顷,变泻卤为上腴,更旱为膏泽……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闽侯县志》亦载:“陂成溉南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遂废五塘(即横塘、新塘、陈塘、唐坑塘、许塘)为田,令民耕种,岁可得谷二千六百五十余石”,大大促进了莆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清清溪水木兰陂 千载流传颂美诗

悠悠900多年,时空流转,沧桑巨变,而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仍屹立于天地之间,润泽着万顷田园,它给莆田人带来了旱涝保收的、富足的生活,也负载着乡民对造陂先驱——钱四娘的崇仰景慕。

莆田人清楚地知道,钱四娘修筑的陂塘,早已在洪水中灰飞烟灭,如今木兰陂的一砖一石均与钱四娘无关。但对这位失败的英雄,人们却给予无限的尊崇。不少莆田人不知道林从世、李宏,却没人不知道钱四娘。

因为他们记得:在莆田的历代官吏无视人民的死活,面对灾难却漠然处之之时,是一个外乡的花季少女义无反顾地自觉承担起治水造陂的重责,其侠肝义胆真可谓动天地泣鬼神。所以当地的人们说:没有钱四娘,就没有后来人林从世、李宏;没有将军滩的失败,也就没有木兰陂的成功。

“有德于民民祀之。”老百姓把对钱四娘的思念,化为一个众口流传的故事:她的尸体漂至下游溪畔的一座山丘旁,飘香七日,当地群众感德不已,把她就地安葬并建庙纪念。庙名取为“香山宫”。

人们又在木兰陂旁修了两座庙,一为纪念钱四娘的“贞惠庙”,一为纪念李宏、林从世等人的“义庙”。

对于钱四娘,莆田人敬若神明而顶礼膜拜。他们坚信,钱四娘虽早已投水殉难,但她的那一缕香魂,近千年来盘郁流荡在木兰陂山水间,保护着木兰陂的堰堤渠闸,护佑着一方的平安。

历代名人高士,也把钱四娘比作女娲、大禹、李冰来歌颂。历史上有许多诗篇歌颂他们创建木兰陂的功绩。如宋代名人徐铎《木兰谣》、陈俊卿《过木兰陂》、龚茂良《题木兰陂》、吴叔告《吊钱四娘》、刘克庄《协应钱夫人庙祀辞》;元代朱德善《木兰陂》;明代余琦《过李长者祠》、彭韶《游木兰》;清代宋际春《木兰陂》,均以动人的的诗篇歌颂钱四娘的义行壮举。

清人徐清来作诗《钱姬庙》云:“莫云巾帼少奇人,愿溺甘饥诣水滨。只问工程谁倡首,莫将成败论前身。”

1962年冬,文豪郭沫若参观木兰陂后,也欣然命笔写下《咏木兰陂》诗六首,其中一首云:“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钱四娘的义行壮举感动着世代的莆田百姓,并将她的精神深植心底。至今莆田民间还流传着钱四娘建陂的两个很感人的小故事,以此可体察他们对钱四娘的感念之情。

第一个故事是“抓也十八,捧也十八”。说的是钱四娘建木兰陂时,招募了很多民工,每天发放工钱要花费好多时间。四娘就干脆用篓装着钱放在工地上,规定每人每天十八枚,让民工自己抓取。百姓对四娘很崇敬,不敢多取。

据说有个年轻人,因家中老母亲得病没钱医治,想多取些钱给母亲买药。有一次领工钱时,他趁别人不注意,双手捧了一大把,装入怀里。回家后,母亲知道了大骂儿子昧了良心,并拒绝服药和吃饭。左邻右舍也纷纷谴责他,他很惭愧,决定把多拿的钱放回钱篓。但是,当他取出钱点数时,感到十分奇怪,因为数来数去也只有十八枚。

这事很快传开了。从此,“抓十八,捧也十八”就成了莆田人民的一句口头语。虽则意思似乎是说,人的财运有数,该多少就只有多少:实则也表达了莆田人对不知恩感恩者的谴责,对钱四娘义举的尊崇。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钱四娘在建陂期间,白天带领民工劳动,晚上总是提着双灯,在陂上巡视。那年中秋夜,陂塘已经建成,当洪水突然来到。四娘还是提着双灯,在陂上来回跑动,指挥民工护陂。后来,陂被洪水冲垮,四娘提着双灯,纵身投入木兰溪中。

莆田人说:钱四娘死后仍然惦念着木兰陂。到现在,每当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浓黑的夜幕中,人们会看到隐隐有双灯从香山慢慢移向木兰陂。当地人说:这是钱四娘的香魂回到她魂牵梦绕的陂塘,正提着双灯在巡陂呢!

一个花季少女的义举,能产生如此久远的影响,就在于她至善至纯的襟怀,急公好义的精神,以及百折不回的意志,这些都如木兰陂的韵山灵水淘漉浸瀹着莆田人民的心,使木兰陂成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激励着莆田人追求远大理想,鼓舞他们走出家门,以“敢拼才能赢”的精神去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莆田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Mulan Mulan
若是木兰能网购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爱心车队抵达莆田送去冬日温暖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