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九湖:神农架的眼睛

2011-05-24于翔汉编辑

中国三峡 2011年4期
关键词:神农架沼泽高山

文/于翔汉 编辑/陈 陆

左:大九湖面积有17平方公里,处于一块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的峡谷里。 摄影/朱洪

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神农架,群山连绵,素有“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之称。在这连绵的群山当中,有一抹由湖泊、沼泽、湿地组合而成的“高山平原”,如同神农架明亮的眼睛,镶嵌在波涛般的高山及森林中。

它的面积有17平方公里,处于一块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的峡谷里。

如果说神农架是一座上天赐予人类的自然宝库,那么大九湖湿地,则是这座自然宝库中流光溢彩的珍宝。或许,你从朋友口中、书本上,可领略到大九湖的美丽。然而,大自然永远比你想像的要精彩。当有一天,你真正身临其境时,你会为大九湖天然的美色而倾倒、赞叹。

蓝天、草甸、村庄、河流、白鹭,甚至突如其来的雷电、暴雨,当这些已远离现代都市的元素,经自然之手随意组合在一起,你又如何不为大自然的造化而心生感动。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桃花源般的宁静与超脱,感受风云变幻的天气带给你的震撼。碧波荡漾的湖水,繁花似锦的草甸,悠闲的牛群,天真的牧童,让这里的一切超凡脱俗。

右:在神农架的高山之上,大九湖草甸上悠闲的牛群,令它拥有湖北省的“呼伦贝尔”草原之美誉。 摄影/张志华

在神农架连绵的群山当中,有一抹由湖泊、沼泽、湿地组合而成的“高山平原”,如同神农架明亮的眼睛,镶嵌在波涛般的高山及森林中。摄影/朱洪

湖北的“呼伦贝尔”:大九湖的前世今生

平均海拔1700米的大九湖,是亚高山的一片湿地。它西通重庆,北通陕西,南达湖北巴东与长江三峡相接,是连通渝、鄂、陕交通的中转站。大九湖既是木材基地,又是天然牧场。

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条溪流、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由此博得“高山盆地”、“天然草场”之美称。

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大九湖,被高山环绕,最高峰霸王寨海拔2624米,四周为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群山,以此形成大九湖的天然屏障。大九湖总面积76245亩,其中湿地面积24675亩;在湿地面积中,沼泽湿地面积占11685亩。

大九湖九道山梁间流出的九条溪流,如九条玉带从云雾中飘落而下,在这高山平原上形成九个波光闪闪的高山湖泊,并由一条溪流串联起来,大九湖由此得名。大九湖周边重峦叠嶂、古木参天,盆地中百花缤纷、绿草如茵,一派高山湿地特有风光。

作为高山湖泊的大九湖,在解放初期还罕见人迹,因为深深的沼泽足可以把人吞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地方政府为发展畜牧业,在大九湖修建了一条汇集四处漫溢湖水的人工河,即今天的黑水河。黑水河将大九湖沼泽里的水逐渐控干,并露出湖底,由此形成大九湖今日之地貌。

作为堵河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重要的涵养地,大九湖湿地质量直接影响堵河的水质,其巨大的蓄水、保土、保肥、减灾增产、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汉江中游生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

游览大九湖,观察其四周山形,是件有趣的事情。那九座扎向大九湖平川的山头,酷似九条苍龙在争饮甘醇,龙头、龙须、龙身、龙尾,无不逼真、生动。由此,民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未回头,何时识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

这首歌谣,貌似描述大九湖的风光,实则是在赞美大九湖的绝佳风水。是啊,背山面水,看似葫芦的地形,完全符合中国人对风水宝地制定的标准。如果不是远离人类,谁又能说大九湖不会出天子,不会出诸侯呢?

人烟罕至的大九湖,没有出现天子,没有出现诸侯,却出现了与天子、诸侯相关的美丽传说。

据传,九龙争饮源自神农氏采药酿酒之时。其时,神农氏召来九条苍龙来大九湖饮酒,结果全喝醉了。苍龙们醉卧在大九湖吸受日月之精华,化作“四周山纵横,中间一地坪,绿树满坡生,水接天坑渗”的神妙景观。

这便是流传于大九湖著名的“九牛之说”,这一传说印证着“薛刚反唐”的故事。话说李显被母后武则天贬为房州卢陵王,他做梦都想重登帝位。一日,李显在梦中得神农老祖点化,特命薛刚为帅,在大九湖屯兵、练兵,一举推翻武周王朝,恢复了唐号,李显由此重登皇位。

至今,大九湖还保留着诸如洗马池、薛仁贵后裔、薛刚反周十字号、娘娘坟、点将台、小营盘、擂鼓台、鸾英寨、八王寨、古盐道等遗迹。按此传说,安静悠闲如世外桃源般的大九湖,却也有过烽火连天、号角激荡的岁月。只不过而今旌旗湮没,风烟散尽,留下的,只不过是些神话般的传说罢了。

且不论大九湖是否曾经旌旗四起,风烟弥漫,说它是“湖北省的呼伦贝尔”、“神农架之肾”,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神农架之肾:首个远离都市的国家湿地公园

不去大九湖,等于没到神农架。

作为首个远离都市的国家湿地公园,大九湖被誉为“神农架之肾”。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山湿地之一,大九湖的保护价值尤显珍贵。

据碳14年龄测定表明,早在距今约15,000至20,000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大九湖湿地沼泽就已经形成,并完整保存至今。相对于其他地区,大九湖湿地沼泽早于远古时形成,连续性强,积累速度缓慢。

大九湖湿地是一块远离尘嚣的湿地。在全国湿地生态系统中,大九湖独具生态学价值。它是华中地区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北纬31度)唯一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同时也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及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和汉江流域的第二蓄洪区,承担着汉江中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角色。

在高山之上遭遇草原,令人产生进入桃花源般的幻觉。摄影/于翔汉

大九湖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湿地,湿地区域内有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及紫茅沼泽等湿地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小黑三棱群落和睡菜群落,为国内首次记载。

在大九湖湿地,有陆生脊椎动物34科55属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有高等植物141科466属97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湿地内的苔草地榆、灯心草、血见愁、老鹳草、大戟、假水生龙胆、穿心柴胡等植物,均为首次记载。

在大九湖沼泽中,埋藏有大量泥炭,最大厚度达3.5米。大九湖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可谓大自然赐予的宝地。

专家称,大九湖湿地物种资源多样性,具有典型性、特殊性、代表性及稀有性,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是我国研究湿地演变演化和气候变化的科研基地。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具有重大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的一种资源,一旦丧失则不可弥补;确信具有远见的国家政策与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相结合,可以确保湿地及其动植物区系得到保护。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覆盖地球表面6%的湿地,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着生存环境,享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大九湖还蕴藏着神秘、丰富的人文资源。“薛刚反唐”的历史传说令人留连,川鄂古盐道的历史遗迹至今犹存。人们可以从这些历史遗迹中,了解和追溯早期游民的生活轨迹。此外,汉民族史诗《黑暗传》以韵律优美的旋律,用山歌的方式在大九湖广为传唱,向世人展示神农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轨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弥足珍重的湿地资源,在二十世纪中叶,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态劫难。

时代变迁中的大九湖

因山高路远,自古大九湖人烟稀少。在一个相对封闭而稳定的环境中,大九湖的泥炭得以连续堆积。建国初期,大九湖湿地基本保持着自然状态,仅有居民250人。如今,居民已发展到千余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爆发了为期三年的自然灾害。在此期间,大批逃荒者涌入大九湖,导致人口剧增。从1958年起,大九湖开始建立农牧场,发展骡、马、牛、鹿、羊、猪等养殖业;尔后,开始种植独活、党参、三七、杜仲、当归、黄连、川鸟等多种中药材,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在大九湖,你可以领略桃花源般的宁静与超脱,感受风云变幻的天气带给你的震撼。碧波荡漾的湖水,繁花似锦的草甸,悠闲的牛群,天真的牧童,让这里的一切超凡脱俗。 摄影/朱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大九湖实施沼泽开沟排渍工程,先后将湿地内的天然河流裁弯取直,挖通了5.4公里的排水干渠,疏通了5处落水孔,扩大了泄水能力。1986年至1999年,根据允许开发木材资源的政策,共砍伐1000余亩天然林。随后,又开垦人工草场、改良自然草地5000多亩。2001年以后,大九湖开始大规模种植萝卜、白菜等高山反季节蔬菜,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盲目、无序开发,极大地破坏了大九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呈现旱生化趋势,森林和灌木丛逐步向沼泽地发展,生物富营养化程度加速了泥炭沼泽的演替进程。湖泊水面消失、沼泽面积锐减、泥炭资源干涸、湿地功能退化、水体污染严重、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部分珍稀植物消亡。

秋天的大九湖五彩斑斓。 摄影/朱洪

一场场“人定胜天”的大会战后,大九湖的水终于排干了,湖却不见了,渔家远遁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景色消失了。大九湖不再是“湖”的概念,而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存在。

当历史进入新的世纪,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潮流。就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湖北省提出“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方针。

于是,神农架林区开始了治理大九湖生态环境的历程。

2005年,神农架林区制定了“先建国家湿地公园,再申报进入国家重要湿地目录”的决策,由此拉开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序幕。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全票当选《湿地公约》常务理事国,任期三年,这距中国成为《湿地公约》缔约国的1992年,已经过去了13年。

2006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国家八大湿地公园名录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名列第四。

2007年3月,神农架林区政府对大九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泽,并对湿地范围内的部分农民进行生态移民。如果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人类盲目、无序开发,是对大九湖的“破坏性毁容”,那么,退耕还林、还草、还泽及生态移民工程,就是恢复还大九湖本来面目的“美容手术”。

2008年,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展开。标志性工程:湿地公园主大门;控制性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涉水工程、生态移民搬迁、湿地科研监测综合楼和职工宿舍及相关附属工程、大九湖集镇供水和“三纵两横”路网建设及路灯安装、“七线”下地综合管沟、环湖公路26公里改造、生态修复绿化等一系列工程。

2010年,首期11条生态暗坝、11个调蓄湖一期涉水工程完工。

与此同时,神农架地方政府还同各大专院校联合,在人工湿地处理面源污染的技术应用方面,在利用水生植物建造人工浮岛处理水污染的科学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进一步发挥了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价值。

昔日的耕地重新回到水下,原生态湿地重现大九湖。

而今的大九湖,水资源的蓄积调控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季节性迁徙候鸟种类有所增加,新出现了东方白鹳、灰鹤、大白鹭、苍鹭、牛背鹭、灰头麦鸡、池鹭等多种以前未曾在大九湖湿地区域分布的候鸟。

与此同时,大九湖旅游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招商引资的四星级宾馆落户大九湖;农家饭庄、农家旅店由最初的两三户发展到60多家,旺季平均月收入大多在万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服务人数超过500人,旅游日接待能力由原来不足200人提升到700人以上。农民靠种地的饭碗丢了,但超过半数的农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2000多元增加到2009年的4000多元。

无疑,大九湖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学者告诉我们:生态修复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九湖将会更美。

猜你喜欢

神农架沼泽高山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高山从何而来?
沼泽时代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Passage Seven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
红树林沼泽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飞过高山》等
爱情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