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能如何开发

2011-05-24郭军

中国三峡 2011年4期
关键词:水能库容水电

水墨大坝 摄影/魏启扬

水电开发的现状和潜力

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加快水电发展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尽管仅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的“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制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实现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为兑现这一承诺,我国需要采取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目前,中国核电在中国整个电力装机中的比重不到2%,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约为22%。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已经无可争辩。那么,水电与化石能源相比,减排作用到底有多大?一度电相当于355克标准煤释放的热量。但是我国原煤质量不一,平均热量为每公斤20920千焦,低于标准煤释放每公斤29288千焦。因此一度水电可以替代497克原煤。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曾算了一笔账“1度电≈0.5千克煤”,即一度水电约可节约0.5千克原煤。以三峡工程为例,如果将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这对减轻我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水电开发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首选。

水电优势和国际水电开发现状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相比其他能源拥有许多优势。因此,国际上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水电。最早大量开发水电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兴建了一批大坝,当时,水电占全美电力供应量的40%,水电装机容量为9万千瓦。华盛顿州全州水电装机容量到1997年已达到了2183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2625.3万千瓦的83.2%。现在,美国所有河流中只有一条黄石河尚未开发。

目前世界上有165个国家已明确将继续发展水电,其中110个国家规划建设规模达3.38亿千瓦。发达国家因已基本完成水电开发任务,重点投入转移到对已建水电站的更新改造、增加水库的泄洪设施等,以提高防洪能力、调整电站运行调度、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如北美、欧洲等不少国家。发展中国家多数制定了规划,约在2025年左右基本完成水电开发任务,如亚洲、南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多数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也一直致力于发展水电,但限于资金、技术等条件,大力开发水电仍然有很多困难,如非洲的不少国家。还有一些政局不稳的国家,虽然急需发展水电,但限于国力等条件,推进非常缓慢。2008年世界上在建大坝有1200多座,其中60米以上大坝有370余座,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等55个国家。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平均已开发水电占其经济可开发量的比例为40%,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为71%,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开发水平则相对较低。

我国的水能资源和水电开发

中国的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其中水能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3800多条。

水能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约占全世界水能资源总量的1/6,居世界第一位。根据径流量和落差估算,中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944亿千瓦,全部开发后预计年发电量60829亿千瓦时。全部开发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预计为5.416亿千瓦,可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

从第一座水电站建设至今,我国水电发展已历百年。新中国成立前,虽有发展水电的需求,但由于国力衰微,只能艰难创业,在建设的量和质方面都只是起步。1949年以前,我国高于15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只有22座,且洪灾、旱灾是当时我国面临的心腹大患,虽然有大力发展水电的需要,但无力顾及。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算至改革开放始。我国在这一阶段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大坝,是国际上修建水库大坝最活跃的国家,但是修建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灌溉等。相比之下,由于水电与火电相比,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难、见效慢等原因,总体上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三峡、小浪底、二滩等特大型水库大坝建成。我国水电发展在这一阶段实现了质的突破,由追赶世界水平到很多方面居于国际先进和领先,不少水库大坝经过了1998年大洪水、汶川大地震等的严峻考验。而小湾等300米级高坝为代表的水电站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水电站设计质量高、建设速度快、施工质量好。同时,成熟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突出了综合效益。

湖北利川腾龙洞,水能资源丰富。 摄影/税晓洁/CFP

气候变化条件下更需开发水电

为了有效利用水能资源,在高落差的流域往往发展起接力式的梯级电站。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流的重力势能,梯级开发就如同一队站在不同台阶上的人,站在最高处的人把一桶水倒至比自己低一阶的桶里,第二个人继续往低一阶传递。只要存在水头差,上一级电站使用过的水流就仍可为下一级电站利用。这样根据河流各段不同落差,逐级修建水坝,以集中落差,调节流量,可以达到河流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例如,1933年,美国政府组建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田纳西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管理。十几年的时间,在田纳西干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库、30座水电站、9个梯级13座船闸,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经济较发达地区。

河流(特别是大江大河)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全面规划,协调好干支流、上中下游、库容和装机容量与淹没损失,以及发电与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关系,综合利用资源。所以,有效的梯级开发会对整个流域产生持久的正面影响。以乌江为例,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0平方公里,集中落差2124米,水量与黄河相当,是名副其实的水电“富矿”。根据国家批准的《乌江干流规划报告》,乌江干流拟建11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79.5万千瓦。依次为北源六冲河上的洪家渡水电站,南源三岔河上的普定、引子渡水电站,干流上的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水电站。乌江流域的整体开发,将更有利于统筹规划,有利于实现水电开发经济、环保、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外宾们被三峡工程所震撼,纷纷在此留影 摄影/陈文

典型国家的人均库容

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储水设施建设

发展水电离不开修建水库大坝。联合国定义了一个人类发展指数以综合反映各国人均的GDP、寿命和教育水平。把各国人类发展指数与人均水库库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水库大坝发展水平与国家人类发展水平呈较强的正相关。人类发展指数大于0.9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平均为3184立方米,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7~0.8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平均为541立方米,如中国2007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772,在182个国家中列第92位,人均库容528立方米,人类发展指数介于0.5~0.6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仅为125立方米。这与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所指出的“全球水基础设施的分布与全球水风险的分布呈反比关系”是一致的。因此储水设施建设通常既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每年预计需要增加6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不少人把河道变干归因于水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河道干涸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引起的总用水量持续上升,是区域发展超越水资源承载力的表现。要实现供水安全和生态良好的目标,必须提高用水效率和增加雨洪利用,必须进一步修建足够的储水设施。因此,加快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也是解决日益严峻的水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必会被更多的国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水能库容水电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动库容概化计算研究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水能生火
长江水电之歌
白龟山水库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