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子黄芩配伍前后栀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2011-05-17毕志明郭井妹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芩栀子红花

毕志明,郭井妹,张 珊,李 萍

中国药科大学 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中药复方配伍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栀子常与黄芩配伍,在许多古方及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应用,如黄连解毒汤、黄芩清肺汤、龙胆泻肝汤、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栀子金花丸等。栀子配黄芩,可增强清热解毒除燥之效,起到相须相使的作用。因主治病证的不同,栀子、黄芩常以不同比例配伍出现在各古方及中成药制剂中,其中最常用的配伍比例为1︰1,而 3︰1、2︰1、1︰2、1︰3 等也较常见。

栀子苷与西红花苷-1是中药栀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1]。栀子苷为《中国药典》(2010版)中栀子的指标性成分[2],其主要药理活性有保肝利胆、免疫增强等[3];西红花苷-1在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活性[4-6]。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比例的栀子、黄芩配伍前后煎煮液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观察配伍对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1200),包括四元泵,自动进样器,紫外检测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BP211D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H-4型)。

栀子与黄芩饮片购于南京先声药店,经李萍教授鉴定分别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栀子苷(geniposide)和西红花苷-1(crocin-1)均自制,并经各种理化常数和MS、NMR鉴定结构,HPLC法测定纯度均大于98%;水为超纯水;甲醇为色谱纯 (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甲酸为分析纯(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梯度洗脱条件为 0~5 min,10~25%B;5~22 min,25%~38%B;22~26 min,38%~55%B;26~38 min,55%~70%B;38~43 min,70%~100%B;43~48 min,100%B。检测波长程序设定为0~22 min,238 nm;22.01~48 min,440 nm。流速 0.8 mL·min-1;柱温 25℃;进样量 5 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西红花苷-1对照品适量于5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1、0.21 mg·mL-1的混标储备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栀子、黄芩分别粉碎,过60目筛,备用。分别精密称取栀子0.5 g(栀子单味药),栀子 0.5 g、黄芩 0.167 g(质量比为 3︰1),栀子 0.5 g、黄芩 0.25 g(质量比为 2︰1),栀子 0.5 g、黄芩 0.5 g(质量比为 1︰1),栀子 0.5 g、黄芩 1 g(质量比为 1︰2),栀子 0.5 g、黄芩 1.5 g(质量比为 1︰3)各4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 mL,称重,分别煎煮回流 0.5、1、2、3 h,冷却后纯水补重,摇匀,0.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0.5 g,4份,按“2.2.2”项下操作,制成黄芩单煎阴性对照溶液。

2.3 专属性试验

依照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吸取四个不同提取时间供试品溶液(1︰1)、阴性对照品溶液及混标溶液各5 μL,进样分析,色谱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色谱图见图1。

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混标储备液,分别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标溶液,按“2.1”项下,进行分析测定,以峰面积值(Y)为纵坐标,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进行回归计算,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848.7X+120.01,r=0.9999;Y=9780.1X-17.493,r=0.9998。 表明栀子苷在0.343~5.48 μg范围内,西红花苷-1在0.0328~0.525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考察

取混标溶液5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2个成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其 RSD 分别为:1.41%、1.33%,结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及稳定性考察

取1︰1配比的栀子-黄芩混合粉末5份,平行操作,煎煮1 h,按“2.2.2”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色谱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0%、1.05%,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取其中1份样品,分别于 0、4、8、12、24 h 后进行测定,两成分的色谱峰面积RSD分别为0.92%、2.21%,表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7 样品的测定

将不同煎煮时间、不同配比的栀子-黄芩供试品溶液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5 μL,并计算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煎煮时间栀子-黄芩不同配比样品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mg·g-1)

3 讨 论

中药汤剂一直是中医用药的主要方式,汤剂的煎煮过程主要是有效成分的溶出及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本实验考察了栀子与黄芩配伍前后中栀子中主要化学成分——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栀子与黄芩配伍后,栀子苷的含量略有增加,西红花苷-1的含量增加较明显。栀子苷在煎煮0.5 h时溶出基本达到平衡,继续煎煮含量变化不大;而西红花苷-1在煎煮0.5 h时含量达到最大,继续煎煮则含量降低。配伍后,各个不同配比中西红花苷-1的含量均有增加,在煎煮时间为0.5 h到2 h时各配比中西红花苷-1的含量增加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煎煮时间达到3 h时,各配比中西红花苷-1的含量差异较明显。

实验中发现,由于西红花苷-1受热不稳定,故西红花苷-1的回收率很低;而栀子苷很稳定,当提取时间为1 h时,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为0.75%。考虑西红花苷-1的稳定性较差,应低温、避光保存,最好现配现用;药材水提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但放置时间超过24 h,西红花苷-1的含量将减少。

我们比较栀子与黄芩配伍前后提取液的色谱图,没有新的色谱峰出现。研究中还发现,除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外,栀子中还有多个色谱峰面积都有所改变,其中西红花苷-2和西红花苷-3的含量增加明显,其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此次实验只考察了常用的5个配比,而栀子与黄芩还有很多不同的配比,需进一步考察各种配比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反复验证。

[1] 谢学建,张俊慧,马爱华,等.中药栀子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43-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1-2.

[3] 彭 婕,钱之玉,刘同征,等.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保肝利胆作用的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2):105-8.

[4] 马世平,周素娣,舒 斌,等.西红花总苷的药理学研究:对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1998,29(8):536-9.

[5] 陈 阳,杨 婷,黄 娟,等.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2):248-51.

[6] 绪广林,钱之玉.西红花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草药,2002,33(5):439-42.

猜你喜欢

黄芩栀子红花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三分之一故乡的栀子
听俗语 聊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