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在人间方可成

2011-05-14李惠普

读者·校园版 2011年23期
关键词:刘瑜青石导师

李惠普

这所由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李英强创办的名为“立人”的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罕有的存在,它没有自己的校舍,只能借用初中的宿舍和教室,硬件设施落后;它没有校长,没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资金基本依靠公开的小额募款;它的第一期只是15天的暑期学校,学员不到80位。但是,它有令许多正规大学都羡慕的师资,还有着高远的理想: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探索另一种模式

晚上的课程开始前,青石中学突然停电了。停电的那个夜晚,授课的导师是熊培云,讲课内容是“我的学思历程”。为了保证课程照常进行,义工和志愿者们买来蜡烛。烛光摇曳中上课的场景被学员发到微博上,“最浪漫的一课”吸引了许多网友的转发。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另一条微博也广为流传:“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这段话的作者秋风正是立人大学的导师之一。在这个夏天,近百名年轻人和秋风、熊培云等导师一起,吟诵诗歌、开读书会、仰望星空、排演戏剧,探索了另一种教育模式,也体验了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小镇的闯入者

从6月底开始,陆续抵达的年轻人打破了蕲春县青石镇的平静。

隶属于以应试教育闻名全国的黄冈市,青石的大部分居民对大学的真正意义并不了解。立人大学开学前,义工陈仲伟去学校附近的店里复印招生简章,女老板问他:“招来一名学生,能拿几百的回扣?”

“让理想主义更理想主义,让脚踏实地更脚踏实地。”在报名表中,汕头大学商学院学生苏顺德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也代表了相当多报名者的心声。高中毕业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是立人大学的两个目标群体,前者往往对大学所知甚少,不知该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4年;后者则常常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失望,在同学群体中显得另类、孤独。

年轻的毒

北京大学的张健和清华大学的刘瑜是前两名抵达立人大学的导师,他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

张健开设的第一门课是“国家:起源与组织”。刘瑜则讲述了她的学思历程。

“我的学思历程从一片空白,到随波逐流,到头重脚轻,走了很多弯路。”刘瑜说,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她也在年轻时中了很多“毒”,以为“北洋军阀的统治是民不聊生的,西方议会都是互相攻讦,资产阶级都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后来,她又随大流读萨特、尼采,因为“那时手捧一本布迪厄、福柯就等于现在手里拿着一部iPhone4”。到最后她才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体验到“小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一种草叫什么的欣喜”。

最穷的浪漫

在这个手机没有3G信号的小镇,物质的匮乏考验着每一位导师、学生和志愿者。

导师来上课,全凭自愿,不但没有讲课费,还要自掏路费,辗转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住在镇上唯一的一家宾馆,每晚房费80元,房间里时常有蟑螂出没。

在这所中国最穷的大学,浪漫却并不是奢侈品。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一些学生不经意地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忍不住叫了出来。从此,学生三五成群地去蕲河边看星星成了风靡一时的活动。

校园停电后,不仅晚上的课在烛光中进行,之后两个白天的课也移师户外。在蕲河边的沙滩上,熊培云讲胡适,希腊女作家芒果讲柏拉图和理想国,学生们围坐一圈,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一起去读诗吗

开学时,李英强就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成立社团,自主发起活动,他还专门向学校申请了3间教室作为活动场地。

当天傍晚,一张A4大小的广告就贴在了一楼的墙上——“一起去读诗吗?时间:早6点半到7点半。地点:第一站‘悦来亭(校园内的小亭子)。”

墙上的广告越贴越多。几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打出“在这里,读懂新闻”的口号,组织了关于新闻学和记者工作的讨论,邀请前来担任导师的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和《南方周末》记者参与。成天抱着一把吉他的长发文艺青年,则发起了“摇滚乐在中国”的主题沙龙……

出生于1994年的无锡高中生邹天昱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她在报到前一天才下定决心买了火车票。但抵达青石后,她很快成为活跃分子,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她举着机器拍摄视频,见人就问:“你饿吗?”“你觉得自己自由吗?”这位准备出国读影视的小姑娘,正在模仿那部经典的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拍摄自己的电影。

导师亦为课余活动做出了贡献。张健开了读书会,研讨《想象的共同体》。而作为曾经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郭宇宽为学生们讲授了“辩论与说理”,还组织了两场辩论赛。刘瑜则带来了一部反映“文革”中青年人的纪录片与大家分享。此后,观影成为一项重要活动。学生们也在老师的支持下,外出夜宵、喝酒、吟诗。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

对于学生们来说,短短15天的时间能真正改变多少东西?

“在半个月内学到很专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立人大学暑期学校本身就希望成为一个激发性的项目,是打开盖子,拍一拍,有些人的榆木疙瘩可能就被打通了。”李英强说。

实际上,来到立大的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这从他们的课外调研选题就可以看出来——有人选择研究乡村的小额信贷问题;有人将目光投向镇上和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人研究乡村美育问题,之后还准备筹建一个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乡村艺术教育……

在开学典礼上,李英强读了一段诗: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

那以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

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

……

这段诗出自穆旦的《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写诗时,他正和一群师生一起走在去昆明的路上。到昆明后,他们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事实上,不少人都将立人大学和西南联大做比较——立大的学生亦是离开了城市,一头扎进了“自由阔大的原野”,在简陋的校舍中追寻真理。

不过,李英强有着更大的“野心”,他希望将立人大学常态化,他说:“我们将会办一个新式的大学,聚集一流的学者,为那些有心向学而被现行教育体制排斥的青年创造接受真正大学教育的机会。”

(崔嵘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7月28日,罗奇志图)

猜你喜欢

刘瑜青石导师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导师的猫
最有意义的生活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刘瑜,走上“平凡之路”
院子里的那块青石
大青石圆梦记
刘瑜:自然而然的绘画和生活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