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邻水县田家湾集群煤矿矿山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及特征值计算

2011-05-12张维科吴鑫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7期
关键词:邻水县田家冲沟

张维科 吴鑫泷

(1、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前言

邻水县田家湾集群煤矿地处华蓥山山脉中南段,邻水县四海乡四海村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6°46′45″—106°46′59″、北纬 30°13′13″—30°13′38″。矿区北距邻水县约30km、距广安市约60km。自田家湾集群煤矿开采以来,矿区及周边矿碴堆积体堆积成片,国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矿碴堆积体有形成泥石流的可能,将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田家湾集群煤矿属于民营矿山,矿山建于九十年代,于2002年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时关闭。该矿山主要为当地农民私自开采修建的小煤窑。据现场调查访问,整个矿山共有煤窑窑井多达十几处。

田家湾集群煤矿共包括两处开采区,两处开采区分别位于两条相邻的冲沟内,两条冲沟相距约500m。

2 自然环境概况

2.1 气象与水文

矿区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年只分旱、雨两季。一般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的5月为旱季。最大年降雨量为1709.9mm(1979年),最低年降雨量为837.9mm(1966年),日最大降雨量222.3mm,小时最大降雨量88.6mm,多年平均降雨量1150-1300mm,邻水县西部高登山至宝顶一带(即田家湾集群煤矿所在区域)则可达1800mm,为华蓥山地区的降雨中心。降雨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约40%的雨量又以暴雨、阵雨的形式降下;秋季以绵雨的形式降下;冬季降雨量最少,仅占6%(见表2-1)。

年平均气温16.8℃,月平均气温最低为一月份3.5℃,最高为七月份28℃,日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份的高登山一带,可在-6--3℃之间,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和八月上旬可达43℃。

表2-1 邻水县年月降雨量表(1971-2000)(单位:mm)

华蓥山山脉隆起成为地面径流的分水岭,其东侧溪沟及冲沟均汇入御临河。区内地表沟谷发育,多为季节性溪沟,呈树枝状分布,暴雨季节,常引发山洪。

矿区位于华蓥山山脉中南段东侧,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多发育溪流、冲沟。矿区内主要发育有由西向东流向的两条冲沟,沟内旱季一般无流水,雨季水量较大,一般流量可达2.0~5.0 m3/s,主要水源为降雨,沟水沿煤炭沟矿渣堆积区坡脚向下游汇入御临河。

2.2 地形地貌

矿区区域地貌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区,山脉走向总体平行于主构造线方向、呈线状延伸。在区内强烈的构造作用和岩层差异风化的双重作用下,形成槽谷和山脉平行的侵蚀构造中低山、单面山地貌。

矿区地处华蓥山脉的中南段、为中低山山地,由一组北东向的山岭与谷地组成。矿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一般400~1200m。

矿碴堆积区周边表层植被较好,主要为灌木林和草地,堆积区周边植被覆盖率达95%。

2.3 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踏勘和区域地质资料,矿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填土层(Q4ml)、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

2.3.1 第四系人工堆填土层(Q4ml)

主要为矿山开采堆积的矿碴,分布于矿区沟谷内,为碎块石土,结构松散-中密,干-稍湿,灰黑色,主要岩性成份为灰岩,碎石粒径一般2~6cm,块石块径一般20~30cm,个别块径大于40cm,碎块石含量50~60%,煤屑、粉质粘土和角砾等充填。

该层堆积不均匀,堆积厚度一般5-15m、局部达20m以上,自然稳定坡度在32-35°。

2.3.2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

分布于矿碴堆积区周边,主要为全风化的残积土,黄色、黄褐色、灰白色等,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碎砾石,可塑,稍湿,碎砾石含量占10-30%,结构较松软,层厚一般0.5-2m。

2.3.3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

区内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层厚30—200m。岩层产状为倾向 215~319°,倾角11~57°。

3 矿山基本特征

目前,邻水县田家湾集群煤矿均已关闭。整个矿区仅存在矿渣堆积体。邻水县田家湾集群煤矿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约15万吨/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附表D确定田家湾集群煤矿属小型矿山。

田家湾集群煤矿包括两处堆积区,即堆积一区和堆积二区,总堆积方量约22.6×104m3。

3.1 堆积一区基本特征

矿渣堆积一区内冲沟,为季节性沟,流域面积约1.1km2,主沟长约 1.65km,纵坡降约263‰,两岸斜坡植被发育较好,未发现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堆积一区矿渣堆积体长度约488m,宽度约40~60m,总方量约12.6×104m3。该堆积体堆积坡度较陡,一般在30-40°。堆积体主要为碎块石土,性质不均匀,其碎块石含量55%以上,粒径一般3~10cm,最大者可达40cm,主要成分为灰岩、砂岩块体及煤渣碎屑。

堆积体呈松散~稍密,堆积体整体呈稳定状体,但部分堆积体由于堆积体前缘受沟水冲刷,呈欠稳定状态。堆积体表面植被不发育,整个堆积体表面呈裸露状,仅有零星杂草,堆积体表面雨水冲刷严重。经统计,泥石流动储量约6×104m3。

3.2 堆积二区泥石流基本情况

矿渣堆积二区内冲沟,为季节性沟,流域面积约0.85km2,主沟长约1.25km,纵坡约240‰,两岸斜坡植被发育较好,未发现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堆积二区矿渣堆积体长度约180m,宽度约50~80m,总方量约10×104m3。该堆积体堆积坡度较陡,一般在30-40°。堆积体主要为碎块石土,性质不均匀,其碎块石含量55%以上,粒径一般3~10cm,最大者可达40cm,主要成分为灰岩、砂岩块体及煤渣碎屑。

堆积体呈松散~稍密,堆积体整体呈稳定状体。堆积体表面植被不发育,整个堆积体表面呈裸露状,仅有零星杂草,堆积体表面雨水冲刷严重。经统计,泥石流动储量约5×104m3。

4 矿山泥石流发育条件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矿山泥石流的成因主要有:

4.1 地形条件

邻水县地处华蓥山脉中段,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起伏较大。地貌上大致以襄渝铁路为界,东部为中低山地貌区,该地貌区山峰重叠,沟壑纵横,谷底狭窄,山高坡陡,危崖耸峙,形成垄脊状山脉。田家湾集群煤矿区冲沟汇水面积较大,分别为1.1km2及0.85km2,纵坡上陡下缓,平均纵坡降约240~263‰。两岸斜坡坡度较陡,多大于45°,为泥石流水源汇集及流通提供了较好的地形条件。

4.2 物源条件

泥石流物源主要是田家湾集群煤矿矿渣。堆积体结构较松散,表面坡度较大,局部坡度达70°以上,在坡脚遭冲蚀局部有垮塌现象,经统计该部分物源约有12.6×104m3,其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11×104m3,沟域内松散物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4.3 水源条件

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1300mm,最大年降雨量1709.9mm,日最大降雨量222.3mm,小时最大降雨量88.6mm。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所附暴雨量等值线图田家湾集群煤矿所在地区的1/6h、1h、24h多年最大暴雨量平均值分别为17.3mm、40mm、103mm。四川山区泥石流激发雨量一般为一次雨量 48~50mm左右或 10min雨量 8~12.2mm,勘查区完全具备引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条件。

表4-1 勘查区不同频率下雨强值计算

综上所述,沟域内的固体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和活动。当雨强大于等于泥石流的激发雨强时,可能暴发泥石流,暴雨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

5 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及计算

(1)泥石流流体重度。泥石流重度的确定采用查表法获取,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附录H填写泥石流调查表并按附录G进行易发程度评分,评分结果为86分,再根据表G.2数量化评分(N)与重度、(1+φ)关系对照,可得出泥石流重度为1.593t/m3(如表 5-1)。

表5-1 评分(N)与重度、(1+φ)关系对照表

(2)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通区内没有支沟发育,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分别选择堆积一区堆积二区沟口2个典型断面进行流量的计算。

泥石流峰值流量采用雨洪法计算。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断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推理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Qc计算。

1、频率为P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QP)

洪水流量Qp:

取暴雨时的最大洪峰流量,按推理公式:

式中,SP--某频率的雨力,mm/h。其计算式为:

出山口处一带暴雨洪水流量计算结果见表5-2。

表5-2 暴雨洪水流量计算结果表

2、频率为P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公式:

Qc=(1+φ)·Qp·Dc

式中:Qc—频率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p—频率为P的暴雨洪峰值流量(m3/s);φ—泥石流泥砂修正系数,φ=(γc-γw)/(γH-γc);Dc—泥石流堵塞系数值。

采用雨洪法求的各断面处泥石流峰值流量值,计算结果见表5-3。

表5-3 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表

(3)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6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Q=KTQC

式中Q—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m3);T—泥石流历时(s);QC—泥石流最大流量(m3/s);

根据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结果,同时,结合泥石流沟道特征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历时约30分钟1800s,按上式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4。

5-4 一次泥石流过流量计算表

(4)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7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QH— 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m3);Q—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m3);rc—泥石流重度(t/m3);rw—水的重度(t/m3);rH—泥石流固体物质的重度(t/m3)。按上述公式对出口处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5。

表5-5 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计算表剖面

(5)泥石流整体冲压力。泥石流整体冲压力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3.1-8式计算:

式中P—泥石流冲压力(KN);λ—建筑物形状系数,圆形建筑物λ=1.0,矩形建筑物λ=1.33,方形建筑物λ=1.47;rc—泥石流重度(KN/m3);VC—泥石流平均流速(m/s);α—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压力方向的夹角(°)。

计算过程主要选择拟建拦渣坝部位15-15’(堆积一区)、4-4’(堆积二区)断面进行计算。建筑物形状系数按矩形建筑取λ=1.33,坝位泥石流整体冲压力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详见表 5-6。

(6)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泥石流遇反坡,由于惯性作用,将沿直线前进的现象称为爬高;泥石流遇阻,其动能瞬间转化为势能,撞击处使泥浆及包裹的石块飞溅起来,称为泥石流的冲起。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ΔH—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m);ΔHC—泥石流爬高(m);VC—泥石流平均流速(m/s);b—泥石流迎面坡度的函数。

表5-6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计算表

此处仍选择拟建拦渣坝部位15-15’(堆积一区)、4-4’(堆积二区)断面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5-7。

表5-7 泥石流爬高和冲起高度计算表

(7)泥石流弯道超高。泥石流弯道超高指泥石流在沟槽转弯处因凹岸处流速较快,流体增厚,凸岸一侧流速较慢,流体变薄而产生超高的现象,当凹岸为陡壁时将对凹岸产生强大的侵蚀作用。泥石流弯道超高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附录I.27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Δh—泥石流弯道超高(m);VC—泥石流平均流速(m/s);R—主流中心曲率半径(m);g—重力加速度(m/s);B—泥面宽度(m)。选择拟建拦渣坝工程部位(堆积一区15-15’剖面,堆积二区4-4’)计算泥石流弯道超高,其弯道超高计算结果为:堆积一区0.91m;堆积二区0.97m。工程设计时应尽充分考虑泥石流弯道超高。

6 泥石流危害性评价

泥石流主要危害对象为堆积一区两侧10余户村民住房和40余亩耕地分布,以及其沟谷下游山脚两个自然村60余户居民和300余亩耕地等,矿区中部有公路通过,该公路为通往下游居民区的重要通道,也受到泥石流的威胁。堆积二区泥石流主要威胁周边和下游分布的50余户村民和200余亩耕地。

结论

1、邻水县田家湾集群煤矿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渣,总体积约22.6×104m3,矿渣堆积于两条冲沟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2、田家湾集群煤矿矿渣堆积于两条冲沟内,冲沟汇水面积大,分别为1.1km2及0.85km2,冲沟纵坡上陡下缓,平均纵坡降约240~263‰。两岸斜坡坡度较陡,多大于45°,为泥石流水源汇集及流通提供了较好的地形条件。

3、邻水降雨丰富雨量大,在暴雨诱发下矿区容易形成泥石流。

4、根据现场调查及相关资料对泥石流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计算。

5、泥石流对附近居民具有较大的危害。

[1]徐友宁,何芳,陈华清.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山地学报》ISTIC PKU-2007年6期.

猜你喜欢

邻水县田家冲沟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科长投案,揭开县里近十年最大腐败窝案
朱晓琴作品
风机基础设计在冲沟发育地区的应用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依托旅游产业的乡镇规划探析
四川邻水县老体协健身操分会加入老年大学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①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冲沟发育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冲沟走向对大跨软岩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