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先行破解“垃圾围城”

2011-05-04高波涛

民生周刊 2011年18期
关键词:焚烧厂垃圾焚烧垃圾处理

□ 本刊记者 高波涛

北京先行破解“垃圾围城”

□ 本刊记者 高波涛

4月14日,厨余垃圾生化分解处理机在北京红狮家园启用。图/CFP

“每当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就会拎起昨晚上打包好的垃圾,下楼随手丢进垃圾桶里。”小张告诉记者,自己也想垃圾分类,但是在家里就没这习惯,另外小区垃圾分类的桶还是很少。他只看到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垃圾桶,而小区的居民也都是将垃圾一股脑儿扔进一个垃圾桶里。

就在随手一扔的过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已经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

用活动促进认识

4月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迎着和煦春风,由北京市首都文明办、市政市容委、商务委共同举办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社区月”活动在海淀区召开。这是继在朝阳区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后的又一次活动,为动员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实施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这项活动北京市将持续开展下去。

据了解,2010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了30余次“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周四垃圾减量日”和“再生资源回收日”的主题活动。垃圾减量首要做的就是垃圾分类工作,北京市2011年又新增1200个居住小区和1200个农村垃圾分类达标试点任务,垃圾分类达标率将达到45%左右;为带动全社会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还建立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北京已招募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5000余人,2010年,600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全部到位。

此外,从3月至11月,每3个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绿色社区活动月、绿色餐饮活动月和绿色乡村活动月活动。通过针对居民家庭开展垃圾分类、以餐饮街为重点推广适量点菜、剩菜打包,在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广净菜进城、使用环保购物袋等,来达到垃圾分类与减量的目的。

垃圾分类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再生资源的再回收。2010年,北京市共新建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39个。建成朝阳区、延庆县2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初步形成约4000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15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资源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67万吨,同比增长6.1%;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同比下降5%,垃圾减量初见成效。

可以说,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资源化处理工作及舆论引导的推进,加上处理能力的提高和处理方式结构比例的优化,已经大大缓解了“垃圾围城”带来的危机。

积极引导观念转变

针对城市垃圾处理,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生化处理、焚烧、卫生填埋。生化处理适合处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可生产肥料、营养土等。焚烧法适于处理高热值的垃圾,技术成熟,减量化程度高,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可产生热能和电能,处理成本较高,需要先进成熟的尾气处理技术。

在北京28座处理设施中,卫生填埋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方式,其可处理各种垃圾,技术成熟,调节能力强,但也消耗大量土地,并且占用的土地不能重复利用。当人们意识到卫生填埋已经满负荷运转、不适合当前土地紧缺的情况下,垃圾焚烧又面临重重阻力。

观念是可以转变的,关键是如何去答疑解惑。在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将建焚烧厂的时候,争议声就铺天盖地,不仅居民反对情绪激烈,而且由专家形成的“主烧派”和“反烧派”也各自为据。

在僵局中,北京市政府邀请居民代表参加政府组织的考察团,到日本、澳门考察垃圾处理。通过10天的破解之旅,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原本反焚烧的黄小山提出了自己深切的感悟,眼下最重要的是“垃圾分类”。

北京已建成两座焚烧厂,顺义杨镇焚烧厂和朝阳高安屯焚烧厂,市政府确定的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于2010年10月奠基开工,建成后将每日新增焚烧规模3000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从卫生填埋为主向焚烧和生化处理为主的转变。

针对市民对垃圾焚烧的质疑,有关人士解释,垃圾焚烧厂主要污染控制措施,是在垃圾进行焚烧前先分类或分选,只将适合焚烧的部分进行焚烧。同时,保证燃烧控制条件,烟气在高温(大于850℃)下的停留时间大于2秒,保证有机物的彻底分解和防止二噁英的生成。

全世界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厂约2100座;总焚烧处理能力约为2.3亿吨/年(62.1万吨/日),实际焚烧量约为1.65亿吨/年,相当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总量。

努力探索综合处理

任何一种垃圾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垃圾热值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一般会采用焚烧处理,一些灰土类垃圾就多采用卫生填埋,而通常要采用几种方法分别处理不同成分的垃圾,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垃圾综合处理是今后垃圾处理发展的趋势,就是将多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结合在一起,每种处理技术仅处理适宜的生活垃圾组成部分,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永在谈到今年垃圾分类小区时说,将在原有基础新增1200个,垃圾分类达标率到达45%,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系统建设及衔接工作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北京市垃圾处理结构不合理,以填埋处理方式为主,生化及焚烧处理比重太低,难以适应垃圾处理的发展需求;三是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还偏低,一时难以改变过去的习惯,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所以下一步将积极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系统建设及衔接问题。结合“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调整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在2012年 2:3:5,实现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2015年为4:3:3,基本满足不同成分垃圾处理的需要,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意识。

加快建设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南宫焚烧厂等一批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全市焚烧比例2012年达到20%以上;继续推进南宫堆肥厂扩建工程等一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确保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比例2012年达到30%以上,这都成为北京市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围城之战”,政府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你我,又该做些什么呢?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焚烧厂垃圾焚烧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现状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垃圾焚烧锅炉长周期运行受热面设计优化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运营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众风险感知研究
生活垃圾焚烧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与研究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