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代人婚姻观大PK

2011-04-20汪文娟

民生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代人婚姻观婚姻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四代人婚姻观大PK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80后”、“90后”多“闪婚”。

有人说婚姻是学校,从此之后两个人才能学会真正成长;有人认为婚姻是圣殿,虽然美好,却有着许多不能触碰的禁地;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葬送的是浪漫和激情,留下的只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现实中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每代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网上广为流传着一个婚姻观的诙谐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差异越来越大。谈恋爱时,‘60后’是隔路走,‘70后’是手牵手,‘80后’是抱着走,‘90后’什么样的都有。至于婚姻,‘60后’很多是结婚了才开始谈感情,‘70后’大多是恋爱了就结婚,‘80后’大多是同居后觉得合适才谈婚论嫁,‘90后’大多玩玩而已,别说闪婚、裸婚,裸体婚都有可能发生。”寥寥数语,直观地反映四个不同年代人对婚姻、爱情的不同看法。虽然理解各有不同,但每一代人心目中理想的婚姻从未改变模样——我欣赏你、我珍惜你、我爱你,一心一意。

“60后”:“婚姻中的我们是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

六十年代的人走过了岁月大半辈子,他们是用婚姻守住了爱情,还是在婚姻中产生了爱情呢?刚过完50岁生日的成女士用她的故事展示了他们那代人的风花雪月。

她说:“前天,是我50岁生日,一大早,我还没睡醒,在外地的老头子就给我发了个短信:‘老婆,感谢你陪我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让你受累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健健康康的!’我们那代人不会直白地表达爱情,对亲情的传达更多于爱情,那个时代大家的爱情生活大抵如此。”

谈起自己的爱情故事,成女士幸福的笑脸中还隐藏着几分羞涩,她说:“我的美好爱情就只有我和我老公的故事,我们都只谈过一次恋爱。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是通过媒人认识的,而我们是自由恋爱,算是很超前的。当时我们离得不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亲戚家里碰了面,他对我很有好感。之后,他经常找借口,来我们家借东西,一借一还的过程,就熟起来了。”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半年,后来他的父母找媒人牵线搭桥,我们才正式交往。我们所谓的交往,就是他陪着我一起上山干干农活,边干我们边聊天来增加对对方的了解。有时,趁父母不注意,或者偶尔有单独出去干活的机会,会偷偷地拉一下手,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行为。有一次,他扶着我教我学骑自行车,被我妈妈看到了,回去后被妈妈数落了半天。之后,就顺理成章地谈及婚姻了。当时,他吃的公家饭,有正经的单位,加上他处事机灵,所以很顺利地过了我父母那关。”

成女士接着说:“那个时代谈婚论嫁时,父母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反对,两个人感情再好,很难走到一起的。而对待婚姻的问题上,也没有现代人那么现实和挑剔,只要他是清白人家,人品好,名声好,家庭条件差不多就可以了。”

“那个时代的人结婚都偏早,结婚前大家似乎都对婚姻没有概念,就糊里糊涂进入了婚姻状态。结婚时,他父母给我们买了一个新床,花了150块钱买了一些布料和一张被子,就算完婚了。结婚后,我们就什么心思都没有了,嫁鸡随鸡,只想着要一辈子死心塌地跟着这个男人,再苦再累也要在一起。之后,我们就像《金婚》里演的那样,两个人拌着嘴,在柴米油盐的烦恼中度过了几十年。”

看到离婚率逐年上升的现状,成女士感慨良深地说道:“我们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会一门心思地想着好好过日子,从不轻言放弃婚姻,因为婚姻中的我们就像一根绳子两端的两只蚂蚱,是很难分开的。”

这就是“60后”的爱情——全心全意,平淡却执著。

“70后”:奔着结婚去恋爱

如果说“60后”是“责任重于一切”,“80后”是“把握物质,并被物质把握”,那么处于夹心饼干中间的“70后”则是“困惑而坚定”的一代,他们处于保守和反叛的交汇处,骨子里的保守遭受到现代叛逆思想的挑战,形成了独特、矛盾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他们不相信地老天荒,不像“60后”只想着从一而终,却也不游戏爱情,本质上还是渴望传统的婚姻生活。

作为“70后”,王萍(化名)对那个时代的婚恋有着更深的感悟。她说:“我们那时的人恋爱、婚姻相比我们的父辈们要自由多了,但不张扬。不过,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父母、同事、邻居等介绍认识的,多数人在相亲时不怎么说话,甚至见了几次面还不知恋爱怎么谈。如果两人好上了,就会一起玩,看看电影之类的,也会有一些亲昵行为,比如牵牵手,拥抱。当时还是比较含蓄,不会像现在年轻人一样,在大街上搂搂抱抱或者热吻之类的。当然,也有些思想开放一点的谈一段时间后会住一起,像这种谈完后大多数是要结婚的,否则,会很丢脸的。”

王萍忆起了自己的往事,她说:“我和我老公是高中同学,读书时我们就互有好感,但当时都不敢说。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又到了同一个单位,自然就好上了。当时大家都年轻气盛,相处久了,难免会有一些很亲昵的行为,因此还招致了一些流言蜚语。家人都觉得影响不好,于是交往一年后,我们在双方家人的催促下,就结婚了。”

她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大家谈恋爱都是为了结婚做打算的,很少有人会抱着玩玩而已的想法谈感情。”

“一旦结婚后,我们就会安心地在家尽好自己的本分。当然,也不会像上一代的女人那样,能忍就忍,铁了心地跟着这个男人。能好好过,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维护这个家,不轻言离婚,但如果真出现不可挽救的裂痕,离婚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像上代人那么可怕。”

也许,正如夹心饼干最精华的部分在中间一样,“70后”对待感情的态度或许更为理性和客观。

这就是“70后”的爱情——困惑而坚定,跋涉在感性与理性之间。

“80后”:房子车子票子PK爱情

“80后”这一代人的爱情自觉性是空前的,他们真正地感觉到了爱情的存在,他们相信爱情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他们敢于坦言自己对爱情有着精神需求和肉体需要,他们执著、而又直率,而另类、叛逆的同时,又不敢放弃道德底线,不会忘记现实的重重压力。所以,爱情和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是精神和物质、责任与放任的一场博弈。

回顾起自己的恋爱史,25岁的洋洋感叹地说:“我们这代人把爱情和婚姻分得很清楚,谈恋爱的时候都是跟着感觉走,爱得很纯粹,‘不在乎天长地久,只享受此刻拥有’,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爱情来了的时候,我们能爱得死去活来。可是,一旦面对现实的压力,物质的冲击,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如此不堪一击,爱情最后还是输给了现实。”

洋洋经历了两段感情,大学的初恋是刻骨铭心的,直到今天回忆起那段往事,她还隐隐作痛,伤感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她说:“我们是在上公共课的时候认识的,开始追我的时候,他天天给我送玫瑰花,每天我都可以从花瓣里找到充满爱意而富有情趣的小纸条。有时,我生气不见他的时候,他会整晚都站在我们宿舍楼下等我。后来,我们恋爱了,干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比如,逛商场的时候,我累了,他就会把我从一楼一直背上去;下雪的时候,我们会半夜爬起来,然后拉着手去压马路,我们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飘零的雪花kiss;我生日的时候,他会让所有的朋友给我发祝福短信……大四的时候,大家的功课都很少了,我们就搬出去住了。”

“住在一起后,虽然双方的缺点一下子暴露无遗,但我们依然像热恋时那样对爱情、对未来充满了激情和美好的期待,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整天乐不思蜀……直到毕业后,一切美梦就像肥皂泡一样,一下子破灭了。大学时的恋爱就像是空中楼阁,再美妙、再浪漫,没有物质的支撑始终是不牢靠的。出社会后,我们要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工作后的两地分居,还要抵抗各种诱惑,心力交瘁后,分手是必然的。不是我们不爱了,是我们不能爱了。”最后,洋洋嫁给了一个有房有车的同事。虽然日子没有以前那么浪漫,自己也没有昔日的激情了,但她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

洋洋借用了《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一句台词,诠释“80后”对婚姻的看法,“现在社会复杂情况、诱惑和不稳定因素太多了,构筑婚姻的要素也增多了,工作、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哪个也不能忽视,不亚于经营一项事业。选择好了,生活就上几层楼;选择不好,前功尽弃。不看现实,凭一股子热情就爱,结果往往就是把感情耗尽了,俩人也走不了多远!”

的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爱情变得越来越不纯粹,婚姻的抉择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因素。“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虽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当下现实而残酷的婚姻观。

这就是“80后”的爱情——注重自我需求,徘徊于精神和物质之间。

“90后”:跟着感觉走,来去自如

对于“90后”而言,女人追求男人,女人挑逗男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过了20岁还没有性体验可能会被朋友嘲笑。他们大胆、热烈的恋爱观令人咋舌,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为的。

谈起“90后”身边的爱情故事,生于1991年的萱萱对“爱情”两字似乎有点不屑一顾,她说:“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早晨恋爱,晚上分手,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90后’大多很自我,不会去管他人是怎么想的。只要自己感觉累了就放手,恋爱就像是游戏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许头一天还爱意绵绵,第二天就会晴天霹雳!”

萱萱说:“在我们同学间,大家都觉得到初中没谈过恋爱的,就已经是‘晚恋’了,属于落伍人群。只要大家互有好感,在一起开心,我们就会谈恋爱。开始的时候,我们天天粘在一起,之后新鲜感褪去,就会慢慢没话说,减少联系,最后就自然分手。分手就像吃饭换菜式一样,都是司空见怪的事。很多人分手几天后,就会有新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谈三四次恋爱不足为奇。”

她说,“谈恋爱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会发生,大家都很无所谓。而且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玩玩的想法,很少有人会将谈恋爱和结婚联系在一起。除非那些出社会比较早,阅历丰富的人,他们可能会慎重点。”

谈起自己的恋爱史,萱萱毫无忌讳地说道:“我和我老公谈恋爱的时候,也和同龄人一样,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因为有感觉,相处比较开心,就交往了。在我看来,结婚证就是一张纸,根本保障不了什么。”

“结婚前,我对婚姻生活还充满了幻想,可是结婚后发现完全不是那样的。他不再粘着我,不再陪我逛街,不再陪我打游戏……偶尔发生争吵,他都不让着我,让我很郁闷,而且还要面对婚姻中的油盐柴米,让我有点后悔当初的选择。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做了别人的妻子,还做了孩子的妈妈。”她说。

下面是萱萱的一段日志,她描述了自己对婚姻的困惑,“就这样从一小疯丫头变成了人家的媳妇,又从人家媳妇变成了孩子她妈,就这样从孕妇变成了产妇,从产妇又即将变成怨妇……想想曾经也打着很重的眼影疯过,而现在却是满面素颜的在家乖乖地看孩子做饭,一副等待朱颜变黄脸的样子;想想曾经也争强好胜过,也是一副顽世不恭的样子,处处标显个性,而现在,个性都随着柴米油盐下到饭锅里就着饭菜吃了。曾经时尚的谈资变成了絮絮叨叨的育儿经……所有的美好都留在了从前!”

“90后”,虽然他们对恋爱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已经会用成熟的思维去看待恋爱,但他们也许还不能理解爱情的真谛,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困惑。

这就是“90后”的爱情——没有什么不可为,标榜个性的同时又带有几分盲目。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观、婚姻观越来越多元化,但无论我们生于哪个年代,对于幸福婚姻的渴望是一致的,这需要我们用真心、真情去摸索适合自己的相爱、相处之道。

□ 编辑 陈 晓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代人婚姻观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谁是这代人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