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兴隆县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2011-04-17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小水电水电水电站

王 敏

(河北省兴隆县水务局,兴隆 067300)

1 兴隆县水电特点及建设现状

1.1 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建设优势大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南部,毗邻津京唐,属燕山山脉东缘,山高谷深坡陡,是地形崎岖的深山区。地处燕山迎风区降雨量较多,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4亿m3,平均流量28.76m3/s,除滦河经兴隆县流入潘家口水库外,其余九条河流 (洒河、横河、黑河、柳河、车河、上潮河、清水河、泃河、州河)均发源于县内1000m以上的山脉,出口高程在100m至200m左右。

兴隆县具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开发建设中小水电站优越条件。全县水能资源总蕴藏量10.9万kW,可开发量5.21万kW,目前已开发0.1595万kW,占可开发量的3.06%。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将为兴隆县的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为地方增加新的财源。

1.2 水能开发现状

兴隆县水电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建成水电站35处,总装机容量为2583kW,年发电量480万kWh,但由于水电站规模小,电站设备及设施简陋,年内水量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供电可靠性及质量不高。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电网的架设,农村均使用网电,现仅存5处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595kW,仅占可开发量3.06%,设计年发电量560万度,全部向电网供电。兴隆县现存水电站情况见表1。

1.3 供用电情况

兴隆县属华北 “津京唐”网线。建有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6座,2座用户站(化肥厂35kV变电站,硫铁矿35kV变电站)。全县用电设备总容量为22.98万kW,最大用电负荷7.23万kW,2009年总用电量52427万kWh,需电量67543kWh。由于华北电网缺电较严重,兴隆县又位于津京唐电网末梢,拉闸限电现象时有发生,全县需电缺口较大。

1.4 居民生活用能现状

兴隆县地处北方,长期以来城乡居民生活燃料基本上都是以柴草为主。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城乡居民用上了电炊、液化气、煤等。据调查,现在全县用电作为能源烧饭、烧水及取暖的户有7872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1.33%,用煤的有58624户。用电作为能源可减小群众对森林和植被的依赖性,有效地遏制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促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对维护兴隆县的生态环境、防沙治沙和京、津地区的水源积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5 水电开发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兴隆县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开发水电资源,进入九十年代更是大力发展以小水电代燃料、节燃料措施,取得一些成效。广大群众尝到甜头,有推广实施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在建设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社会各界也从小水电建设中看到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全社会参与水电开发建设和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是十分有利的。

2 兴隆县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2.1 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

兴隆县地处京、津上游,毗邻京津,是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县之一,水源涵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加,超载放牧,滥伐林木等原因,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沙尘暴”一次比一次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尤其是每年春季,北方气候异常干旱,气温较高,再加上冷空气活动频繁,形成了连续数次扬沙和 “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近十年所罕见,严重影响了首都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

加快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以清洁水电代替燃料,既能使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又能有效地保护区域内的植被和生态平衡,解决群众对燃料的需求,提供充足洁净的电力能源,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按人均每年180kg薪柴消耗量计算,主要依靠水电作为能源后,全县32.39万人每年将减少5830.2万kg的薪柴砍伐量,节约购买薪柴费用2915.1万元。全面发挥绿色能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使县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表1 兴隆县现存水电站情况表

2.2 加快水电建设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水电及农村电气化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兴隆县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约6元产值就需用1度电,由于电网供电紧张,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开发廉价、清洁、可再生的农村水电资源,可有效缓解供电不足,农村年人均用电量从350度提高到1000度,大大提高了农村用电水平。同时对减少砍柴造成的植被破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水电资源,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关系到广大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财政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1) 社会效益

开发农村水电,建设电气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农民能够使用清洁的水电,节约大量的薪柴,减少森林砍伐,缓解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水电利用山区兴建水库后形成的落差装机发电,用售电收入弥补水价过低的问题,形成以小水电为龙头、以水办电、以电补水的水利发展格局,提高水利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2)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十二五”期间兴隆县规划建设的三座农村水电站将增加水电装机容量300余万kW,水能资源开发率达到34.35%,有效参加全县电网调峰,缓解供电不足,年增加发电量2540万度,全县绿色GDP增加3211万元,农民增收5030万元,利税增加464万元,水电利税贡献率达到6.5%,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解决农村缺电人口15万人,人均年用电量每年提高10.74%,2015年达到7376度,增加就业14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42人,增加调节库容9571万m3,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解决1.55万人、3.8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乡村道路30公里。

通过开发水电资源及电网建设,可提高人均生活用电水平,使用清洁水电的电炊户增加到80%,累计可减少薪柴砍伐15.47万吨,保护森林植被0.52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34%,节约标准煤5.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01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017万吨,增加水面8000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有效改善当地和京津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服务“三农”的效益

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农民通过参加水电建设可直接增加劳务收入,电站集资入股是很好的投资渠道。用电水平提高也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可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电站建设及道路的改善可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得到有效提高,为农民从事养殖,开发旅游资源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用水质量和农业、林果、灌溉条件,水电站建设地的农民都可因此受益。

3 加快兴隆县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3.1 全面规划,综合开发

水电开发利用是和水利、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兴隆县的水电开发还处在水务部门“单兵作战”的阶段,其他部门对清洁水电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将水电资源开发列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兴隆县水电资源分布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符合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结合工农业用水及旅游开发同步建设;对骨干河道上较大电站优先开发建设;中小河流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注重开发建设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兴利与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重。发挥水电工程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最终实现“以电代柴、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水养电、水电互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政府部门牵头,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从实际出发,从资源、生态、扶贫、电源、电网、负荷、科技、管理、投资等方面考虑,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的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全面规划,才能使农村水电建设得到顺利实施。

3.2 明确权益,适应山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兴隆县仅存的5处水电站兴建时间较早,属国家投资,水务局管理,产权不明晰,投资主体单一,责任与权益不挂钩,职工干劲不足。老虎沟水电站属于差额事业单位,但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没有拨款,仅靠上网电费维持,相对于庞大的运营费用来说电费只是杯水车薪,加之设备老化、配套跟不上,没有资金进行除险加固、更新改造,水库渗漏严重,发电量逐年减少,职工工资已经拖欠多年。其他4座水电站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和运行资金均已承包出去,承包者没有产权,除赚取利润外,对电站更新维护、技术革新并不热心。

小水电建设具有以下特点:在国家的必要扶持下,地方与群众办的起;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这些特点适应兴隆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山区人民改变自身落后经济条件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今后的小水电建设中,要坚持 “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对现有的小水电站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多元资金,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各方面发展小水电的积极性。实行“以电养电”政策,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促进科技进步。实行股份制办电,按股进行分红,国家、地方国有股份分得的红利可以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继续用于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建立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水电发展机制。但目前,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以电养电”还处在探讨阶段。

3.3 加快水电站和配套电网规划建设

兴隆县现有的正在运行的小水电,除老虎沟发电量较大每年能达到50万kWh外,其他几座发电量较少,水电上网电价低,没有发电量大的龙头电站和配套电网,随着华北网电覆盖面增加,小水电受到较大冲击,用电量和发电量不断减少。

加快兴隆县水电建设步伐,需要规划一批龙头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建设具有调节能力的龙头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实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实行水电火电同网同价,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率,形成“以水发电,以水养电”的良性循环。

《兴隆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拟建三座水电站 (见表2),这三座电站在规划上充分贯彻了“流域、梯级、综合、滚动”的方针,结合重要负荷分布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在兴隆县经济发达的柳河和洒河流域选择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工程量小、经济效益好的位置,兴建水电站,使电源与负荷更加均衡,同时可对地方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4 结论

兴隆县水能资源丰富,水电资源优势大,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兴隆县就开始发展水电,最多时水电站达到35座,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水电发展陷入低谷,仅存的5座小水电站的发电量也日渐减少。由于水电具有清洁、廉价、可再生、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兴隆县今后将大力发展水电,“十二五”期间规划了三大主力水电站作为促进水电发展的主要措施。兴隆县有良好的水电开发经验和群众基础,加大水电站建设力度,可提高用电水平,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生活自然环境,增加财政及农民收入,将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表2 兴隆县“十二五”水利规划电站基本情况表

[1] 刘庆华.兴隆县水利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 李生根.江西省吉安市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探讨[J].吉林水利,2010(1):7-10.

[3] 青长庚.加快水电发展的几点意见[J].水力发电,2000(1):2-5.

[4] 张登仕.可持续发展与四川水电的开发[J].水电站设计,2000(2):55-58.

[5] 张超.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雾灵山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R].天津:天津勘测设计院,2001.

[7] 兴隆县水资源规划 [R].河北省承德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5.

[8] 兴隆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R].兴隆县水务局,2005.

[9] 兴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R].兴隆县统计局,2009.

猜你喜欢

小水电水电水电站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水电站设计》2020年总目录
农村小水电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含小水电配网电压分析及治理研究
长江水电之歌
智能集成式小水电设备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