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 保障水文事业科学发展

2011-04-14黑龙江省水文局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2期
关键词:水文局水文部门

黑龙江省水文局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局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2001年起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十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保障了水文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我们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摆在服务和促进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专门成立了水文系统部门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总体把握;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人”是决定性因素,为此先后组织40余人次参加了有关部门举办的预算管理知识培训班,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先后召开了10余次水文系统部门预算工作专题会议,培训人员80余人次,使预算改革的理念和预算管理的方法、程序、内容入脑入心。

二、做好清产核资是坚实基础

通过清产核资,建立各种基础数据的动态采集机制,保证全面掌握各单位人员、工资、资产以及政策标准等信息的变化情况,完善基础数据库。2000年、2007年和2009年,我局组织三次全面的清产核资,每次历时40余天,对省局机关和8个市(地)局的人员、资产和收支等情况,全面进行了清查盘点。各市(地)局按照省局制定的清查方案,对人员编制、实际在编人员、离退休人员、临时工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经费来源、经费使用情况等认真进行自查。经过对核实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汇总,全面摸清了全省水文系统人员配备、资产配置和年度收支规模等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在大规模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省局每年至少一次对各市(地)局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资产数据动态更新。

三、加强统计分析是重要途径

基本支出严格按照财政核定的综合定额标准分人员经费和定额公用经费编制。项目支出依据下达的项目资金控制数,结合水文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科学分类,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项目支出名称,统一支出标准,统一实物定额。水文工作分支多,站点多,业务范围广,全省有10个市(地)水文局,8个水情分中心,8个水质监测分中心,29个水文勘测队,另有各类水文监测站点2300余个。为客观公正、真实合理地编制上述单位(站点)年度项目预算,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水文预算定额的情况下,2004年我们组成专门工作组,历时半年,将全省水文勘测、水文资料整编、水文情报预报、水质监测、水资源研究及分析等日常水文业务工作,根据工作性质、内容以及各单位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和工作量的差异,对单位(站点)进行了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以1998年至2003年各单位、各站点的实际支出费用为依据,通过抽样调查、价格调查和大量统计分析,确定了以上各类在不同工作量情况下的实际经费支出数额和明细用途,最后综合汇总成单站(单点)的年度支出标准,为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了基本依据。2004年开始,我们综合考虑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和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支出标准,并在各市(地)局部门预算编制中广泛应用,确保了支出预算编制标准规范、符合实际。

四、预算执行细化是有效方法

预算一经下达,根据年度收支预算对全局的进出资金和每项结算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计划、进度、程序拨款和使用,专项资金严格专款专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为了提高可操作性,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设计了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计划,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掌握执行,保证了预算执行准确、进度适当,有效杜绝了随意变更、调整预算的做法和预算执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情况的发生。政府采购严格按照规定项目、采购程序执行,坚持公开操作,公平竞争,公正授予采购合同,消除“暗箱操作”,提高了采购质量和效率。采购的项目已由最初的车辆、设备扩大到基本建设项目,既节约了资金,堵塞了采购的随意性,又从源头上保证了资金使用安全。

五、整章建制是必要手段

为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财务内控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理财。

一是结合水文系统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省水文系统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规程和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

二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财务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工作机制,制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标准》和《会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是制定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办法》、《水文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及财务借款审批、报销等工作流程,严格预算支出程序和内容。

四是制定了《财务人员工作守则》和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权、利,规范管理行为。

五是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如《省水文局工作规则》、《车辆管理制度》、《省水文局关于严格控制会议的若干规定》、《会议审批制度》、《接待工作管理办法》、《办公用品采购审批制度》等,节约挖潜,向管理要效益,逐步形成用财有道、依法理财、控制有效的经费控制体系。

六、完善监督机制是有力保证

我们坚持自查、自纠、自我完善,“财政资金运转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巡视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外聘会计事务所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属市(地)水文局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同时省局组成审计小组,不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提高了管理效果,在每年上级部门组织的审计中得到了好评,省审计厅还专门在审计简报中宣传了我局财务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我们将加强财务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重要财务事项集体决定,增强决策的民主性、透明性;局领导班子每年与八个市(地)水文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资金使用管理责任状》,坚持“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一起签,严把水文工程廉政关。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各项水文建设工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在稳步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中见到了实效,尝到了甜头。

一是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我们在学中干,干中学,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积累了实践经验,提升了管理层次,实现了思想观念的全面转变:在财务管理的目标上,由过去简单的资金控制,向注重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转变;在财务管理的任务上,由组织和筹措资金,向用好管好资金、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转变;在财务管理的重点上,由重视资金的收支监督管理,向资金流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向以财务部门为龙头、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省局和市(地)局联动的整体“作战”转变。围绕四个转变,通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精细理财,全系统逐渐树立了“人本财务、法制财务、发展财务、安全财务”的现代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改革的需要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资金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实行部门预算以来,水文各项经费逐年递增。 2010年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达到6477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262%,彻底改变了过去没有公用经费,甚至每年连人员工资都缺口2个月的局面,委托人员工资、水文测报设施运行维护费不足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文发展建设投资达到1.53亿元,较“十五”投资增加0.94亿元,增幅达159 %,2010年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300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坚实的资金保障,全面提高了水文发展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的实施进程中提供了可靠支撑。

三是事业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资金充足了,后顾之忧没有了,我们把更多精力从过去想方设法要钱求发展,转变到研究本单位发展规划、选定发展项目和谋划大事上去,先后编制完成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水情分中心建设规划、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建设工程规划、水文危旧站房改造项目等各类规划设计20余项,重点谋划了一批既符合水文发展实际又影响长远的水文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

近年来,我局在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水文工作的重视、支持和悉心指导,得益于我们在预算管理上追求精细、科学、得力、实效,但距离改革的要求,距离各级领导的期望还有差距,与各单位相比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提高。我们将继续在预算精细化管理上再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强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强有力地保障和推动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水文局水文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水文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水利部水文局与中科院声学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作推进会在北京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