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在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1-04-14张一达赵红莲张学红

山东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罗非胸痛班组

张一达,赵红莲,张学红,于 健,王 峥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中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显著提前,并且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复流患者,严重影响着介入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我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无复流的可行性。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2009年12月,选择我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60岁以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考虑存在较高无复流发生可能病变的患者90例,男82例、女8例,年龄(49±5.6)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明显血栓负荷的病变46例,存在较重斑块负荷的病变41例,其中3例患者既存在血栓又存在明显斑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1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52例。所有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1~3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替罗非班组在行介入治疗前先给予替罗非班,而后行介入治疗。常规治疗组介入治疗前不予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发生情况,并比较介入后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胸痛、再次血运重建情况及出血事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替罗非班组1例发生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3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胸痛,无再次血运重建患者,轻度出血事件3例。常规治疗组6例发生无复流现象,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11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胸痛,3例行再次血运重建,轻度出血事件2例。无复流及缺血性胸痛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半衰期短,并对急性缺血事件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减少缺血性胸痛发生率,虽然在血运重建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血运重建数量少于常规治疗组,导致这种结果可能与样本量少及目前较规范的基础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有一定关系。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理论上可以促使动脉粥样斑块更早和更好地趋于稳定,降低血栓负荷,提高术前的血管血流自行恢复比率,从而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进而改善近远期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6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血栓比例较60岁以上患者明显增高,对于60岁以下人群做好预防工作尤其重要。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饮食中脂质比例高,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高,做好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结构的改善对于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大有益处。结合我科临床实际,对于60岁以下人群,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无复流的发生及临床不良心脏事件较高龄组更有益处,且出血发生率更低。本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可减少60岁以下无复流高危病变患者的无复流及相关缺血性心脏事件,改善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虽然医务人员一直对无复流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力求早期预防、积极治疗无复流,但在目前的工作实践中,无复流仍然是广大医务人员面临的难题。目前替罗非班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对替罗非班在防治无复流方面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论证。

猜你喜欢

罗非胸痛班组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