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及发病原因

2011-04-14李金岭吕广国何凤军张守红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病疫情畜间人畜

李金岭,吕广国,何凤军,张守红

(1.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 150111;2.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畜牧发展中心,黑龙江双城 150100;3.黑龙江省双城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双城 1501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羊、牛、猪、犬以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被我国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布病流行,约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病威胁,全世界布病患者约有500~600万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且此病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每年新发病人数为50万。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用显微镜看到了一种微小的细菌,1887年又进一步对死亡士兵的脾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培养到一种微小细菌,证明在士兵中传播的这种不明热疾病是由该细菌引起,当时称为马尔他微球菌(Micrococcuss melitensis)。自分离出第一株布鲁氏菌以来,在百余年过程中人们对布鲁氏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尤其近十年,由于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布鲁氏菌属内的奥秘也不断被揭示。我国在建国前对这种疾病几乎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畜布病进行了调查及防治。目前我国人畜间布病也波及28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每个省市区的人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流行。

一、 布鲁氏菌的生物学特点

布鲁氏菌分布不仅地区广,而且寄生的宿主也相当广泛。它们既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又可感染和寄生于60多种野生动物,布鲁氏菌属细菌有6个种19个生物型组成。

(一)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布鲁氏菌对感染宿主有一定的选择性 某种布鲁氏菌经常感染的宿主,最适合其在体内寄生、繁殖、致病较重,这样的宿主称为最适宿主。例如:牛种布鲁氏菌感染牛,牛就是其最适宿主。如因偶然机会牛种布鲁氏菌感染了羊或猪等其它动物,这些宿主被称为转移宿主。

(三)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是布鲁氏菌的另一个生态学特点,在感染人和畜的寄生过程中存在着布鲁氏菌属内种间的干扰现象,毒力强的菌种能干扰毒力弱的菌种,S型菌能干扰R型菌。布鲁氏菌在其最适宿主内能干扰非最适菌。

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

(一)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及带菌畜,本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人患病主要由畜传染,人与人之间传染机会极少。当患病母畜流产时,大量病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和子宫分泌物一起排出,成为致病性最强的传染源。此外,病畜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排水沟等而使病原菌扩散。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三种途径传染。病菌随患病母畜的阴道分泌物、乳汁排出,特别是流产的胎儿、胎盘和羊水内含有大量的病菌,易感动物采食、接触病畜流产时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饲料、水源,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创伤、眼结膜而感染,也可因人工授精感染。布病向人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接产时的接触性感染。

(三)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山羊、牛、猪、犬、鹿、骆驼和人均易患布鲁氏杆菌病, 以羊牛猪顺序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以患病羊对人威胁最大。幼龄和老龄家畜的易感性较低,成年家畜特别是妊娠家畜对该菌的易感性最高。母畜较公畜易感。

(四)发病季节 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末夏初偏多。

三、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及流行状况

布鲁氏菌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目前流行范围仍较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其中有170多个国家有布病疫情报告,其余的国家因受战乱等各原因的影响未公布疫情。近几年人与动物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布病疫情最清楚的是欧洲。人畜间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有:土耳其、希腊、西班牙、马耳他、意大利、苏格兰及原苏联的一些国家等。在亚洲蒙古人民共和国人畜布病也比较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统计的2003年14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布病疫情资料中有59个国家地区报告有人间疫情,报告66323例新发病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布病在世界部分地区有回升趋向,尤其在亚洲更为明显。印度新德里人间布病发病率原来只有0.96/10万,感染率很低,而最近有人调查各类职业人员感染率却达到28.6%~99.8%。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对布病疫情调查、检测、报告、流行规律的探索和分析,以及布病疫情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究。全面开展了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重点专项问题研究。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布鲁氏菌的分型、鉴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在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在1905年首次由Boone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病患者,1932年和1938年在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 头牛中有21头流产,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鲁氏菌。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白城对羊布病进行调查,发现羊的感染率高达33%。1938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白城发现布病病人,这些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就有布病流行,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畜布病进行了调查及防治。但是鉴于布病发病特点,90年代以来,布病疫情呈持续增长态势,愈演愈烈。国内在25个省市区以上有人畜布病疫情,西部、东北及华北省区疫情较严重。1993年之后,我国以西部、东北及华北为主的全国大部分省区的布病疫情明显回升。2004年布病发病率较上一年增加87%。

从中国人畜布病的疫情监测历史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前人畜布病在中国疫情相当严重,由于政府重视,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畜布病进行了调查及防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畜布病的发病率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自1995年开始人畜布病又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1996年布病上报新发人数三十几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布病疫情较重的10多个省区,也是布病暴发点出现的省区: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西藏、吉林、新疆、河南和黑龙江等几个省区。尤其进入2000年以后,布病疫情强势走高,每年的报告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由全部37种报告传染病的第17位升至2006年的第10位,这种状况在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是极其罕见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当前布病疫情的严重性,防治的迫切性。

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

(一)与社会和平环境破坏有关不言而喻,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战乱状态,无暇过问一般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人口流动大也是引起传染病重新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伊拉克畜间布病疫情如此严重,自然与其多年的两伊战争及海湾战争有关。

(二)检疫制度不健全 布病是以家畜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由于检疫制度的不健全,许多未经检疫的家畜频繁流动于市场,造成传染源的输入与输出,势必引起布病的暴发与流行。近几年,由于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养殖业,一些农户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饲养小尾寒羊、奶牛等作为致富手段。但是对所购家畜是否检疫意识淡薄。有的县市区人畜布病的暴发与流行,就是因为从邻县购入未经检疫的病畜,造成传染源的输入与输出,从而引起布病疫情。例如:1985年山西省长治市某乡的调查发现,从疫区购入1只羊,仅半年时间使全村43 只羊全部感染,自首例确认后,仅两个月发展到29例。孙广玖等报道,辽宁省布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不经布病检疫的牲畜流动。

(三)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群众对布病的防治知识严重缺乏,根本意识不到布病对人的危害性,没有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人和家畜共居一室、共用一盆、接产不带手套、接产不洗手、流产及污物乱扔、畜栏不消毒等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四)旅游业对布病疫情波动的影响 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对促进交流和相互了解以及增加友谊和发展贸易等都带来了无可非议的好处,与此同时,对某些疾病的传染和扩大也提供了一定机遇,布病就是其一。近几年来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加之海啸、台风、地震、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时有出现,都有可能导致布鲁氏菌菌种的变异等等,探索天文现象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五)某些部门重视不够,配合不协调 布病防治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不高 布病的防治不是某一个部门做好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政府、疾控、畜牧、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才是有效防治布病的关键所在。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畜及其产品是主要传染源,而人又是主要接触者,所以要防治布病必须人间、畜间同步进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检疫部门必须加强对家畜的检疫,工商部门必须加大对畜肉品的检查力度。基层卫生组织专业人员较少,人员素质较差,队伍相当不稳定,加之经费缺乏,得不到及时的培训,严重地影响了布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略)

猜你喜欢

病疫情畜间人畜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部署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感染人畜共患病的调查与思考
和林格尔县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及畜牧养殖模式调查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谨防人畜共患猪流感
俄罗斯滨海地区爆发生猪口蹄疫疫情
越南猪蓝耳病疫情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