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疗策略

2011-04-14刘九生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猪只

刘九生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畜牧水产局,江西宜春 336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从2006年在我国由南到北流行以后,众多学者专家积极探讨本病的治疗方法,在防控措施和治疗效果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也在临床治疗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和探讨。现作一些简要介绍,供同行参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际上就是猪的高热综合征,它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疫病。由于本病传播速度快、流行广泛,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疫情所到之处,损失惨重,主要危害中小型养猪场户的猪群。本病又是猪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导致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因此防控的难度较大。加上本病常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混合或继发感染,临床上最常见与猪瘟病毒(HC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使疫病复杂化。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流行明显增加。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病程在15 d以上,长的可达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治疗药物。治疗难度非常大,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小,损失惨重。

一、改善猪舍小气候环境

从近年的流行情况看,本病是在当年5月份开始出现暴发流行,直到10月份才开始缓和或平息,其它月份虽然也有发生,但只是零星散发,传播和危害要小很多。这与气候有关。在本病集中流行期间,正是气温由凉转热、且持续走高的季节。本病临床特征之一就是高热不退,故有“高热综合征”之称。在高温高湿期间发生流行,两害相加,取其重,故发病急速,救治困难,死亡骤增。我国各类猪场的绿化是有欠缺的,往往重视花草,忽视树木,前者虽然美丽,但后者具有独特功效,树木成林后可以改善猪场小气候环境。这也是各类猪场长远发展的大事,如何谋划,值得养猪者思考。在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危害严重的情况下,改善猪舍降温设施是当务之急,增加风扇、排风机,或是水帘、滴水等降温设备。当猪群感染发病后,降低猪舍温度应该摆在第一位,这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稳定病情和患猪的康复。此时最好用井水,不用池塘或河水。饮水降温比什么方法都更直接更有效。

二、减少和避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环境安静,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任何应激因素对患病猪群的刺激都会加重病情,增加死亡。当猪群发生本病后,应尽量让猪群安静休息,不要惊动和打扰。呼吸困难病猪强行驱赶、捕捉、打针等人为刺激,极易造成衰竭窒息死亡。许多养猪者不懂得这个道理,猪群发病后就手忙脚乱,分不清南北,到处求医问药,饲料、饮水中乱加药物,打针喂药忙个不停。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效果,费时费力花钱猪照样死亡。据我们的临床经验,一旦确诊猪群患有本病,在发病头三天不给猪群喂药打针,饲养管理方法照常不变,越是打针喂药,猪的死亡越快。原因在于紧急接种时的驱赶、捉猪、打针等造成猪的应激反应。因此对病猪精心护理更为重要。

三、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营养浓度

在病猪群的饲养上,对饲料要及时予以调整,其调整方法是大猪改喂中猪料,中猪改喂小猪料,小猪改喂奶猪料,并且改干喂为湿喂。这种改换增加了饲料营养浓度和适口性,有利于猪群保持一定的采食量,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有条件的猪场应该改喂青饲料或熟食喂养,没条件的也要想办法补喂一定数量的青饲料,这对缩短病程,减少死亡是有利的。发病期间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A,增强机体的抗病力,VC降低热应激。使用电解多维或多维葡萄糖补充营养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治疗措施

1.控制混合和继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无特效药。本病为病毒性疾病,但又是多病因疾病,常混合和继发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加重病情,加速猪只的死亡,且往往因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因此,控制继发感染是本病治疗的重点。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并发感染,如青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每吨饲料加入支原净100 g+阿莫西林250 g+金霉素300 g,连用14 d,后减半再用14 d。或用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强效阿莫仙类药品,根椐病程及并发症的不同联合用药,连续用药8~12 d。但用药应在发病后的第3天,不应过早。又因猪群采食量的下降,药物应加在饮水中,饲料中不加或少加药物,以免影响猪群的采食。本病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只能用其控制或治疗并发感染。可配合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高免血清等广谱抗病毒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并使用黄芪多糖、甘草合剂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2.药物退热。对患病猪群可选用解热镇痛药使其退热,如安乃近片、阿斯匹林片等。用量每头大猪2片、中猪1.0~1.5片、断奶仔猪1片,1 d2次,拌于饲料中喂服。先将片剂碾细,加入适量水中,再拌于少量饲料中,最后拌于大群饲料中,药物与饲料一定要拌均匀,现喂现拌,药量要准确。一般只用药3 d,必要时应在停药3 d后再投服,切不可连续使用。药物退热应在猪群发病后的第3~5 d开始,不可过早使用退热药物。有许多养猪者见猪发烧就用退热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发热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是损伤与抗损伤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反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对症治疗。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千差万别,不同的猪群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对呼吸困难的猪只使用止咳平喘药物,如麻黄碱、氨茶碱、肾上腺素等,对高热猪只使用退烧药物,如安痛定、氨基比林等进行对症治疗。

4.辅助治疗。在猪群患病期间的饮水中每吨加入500 g电解多维,连续饮用10 d以上;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高免血清等广谱抗病毒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并使用黄芪多糖、甘草合剂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5.综合治疗。西药对蓝耳病毒治疗效果不明显,中药抑制病毒效果不甚明显。中西结合,抑制病毒控制并发症,有一定效果。故本病的综合治疗宜以清瘟败毒,凉血,清肺止咳,扶正驱邪兼抗菌消炎为总原则。清开灵(0.2 ml/kg·w),配合阿莫西林(15 mg/kg·w)、双黄连、地塞米松,肌肉注射,1 d1次,连续3 d。对重症的病猪用清开灵和葡萄糖输液,肾上腺素肌注抢救。全群猪只控制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预混剂200 g,饮水中加入20%替米考星400 g ,连续饲喂5 d,可大大减少猪只暴发此病。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