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四川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开发——以宝兴县硗碛上九节为例

2011-04-13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宝兴县藏家民族

杨 杰 陆 盈

(1.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近年在政府和开发商的大力支持下,一度涌现出了节日开发的热潮。对中国的学术界以及旅游开发单位而言,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和旅游人类学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者集合起来,解决旅游开发的实际问题,推动、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还鲜有学者涉及。本文拟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透视节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概念界定

节日文化旅游在国外称之为“节事庆典旅游”,国内的学者一般称之为“节庆旅游”。国内的学者崔卫华、李力(1999)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解释节庆旅游,广义的节庆旅游不仅指发生的事件,还指一些内涵丰富的旅游项目,包括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事件。狭义的节庆旅游指周期性举行的,一般是一年一次的活动,但是不包括交易会、展览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一次性事件。本文讨论的硗碛上九节是针对狭义的节庆旅游而言。

“在人类学界,研究旅游被认为是蓄意犯罪。”[1]2不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者日益关注旅游,关注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关系,关注旅游业,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开始建立。旅游人类学非常注意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它并不拘泥于那些在实际旅游活动中“吃住行游购娱”等一般旅行社所关心的和面对的具体问题,而是侧重于对游客与东道主之间的文化系统、社会认同、族群文化的多样性、东道主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与在生产、社会权力、生态保持等方面的关注。[2]26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游客和旅游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

2 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2.1 国内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的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满足了广大学者、摄影家和游客的需求,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比如西藏拉萨地区的藏历新年、雪顿节,四川西昌地区的彝族火把节,湖南、黔东南地区苗族的苗历新年,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会。但是,高品质的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是少数,大多数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还处于知名度不高、没有独特品牌的尴尬境地;很多省市民族地区的节日文化旅游还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

2.2 四川省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达到4项,国家级自然旅游资源更是多达十余个。四川也是民族大省,省内有60个民族县,全省55种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彝、藏、羌、苗、回、土家、傈僳、纳西、蒙古、满、布依、白、傣、壮等14个,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成分齐全,人口占5%。[3]四川少数民族聚居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占地面积大,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风情诱人,民族节日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品牌较少,根据IFEA (国际节庆协会)的一份统计,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旅游中,四川只有成都国际美食节上榜。事实上,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品牌提升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1994年,凉山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并确定每3年举办一届国际盛会。根据新浪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西昌火把节,仅8月5日开幕这天,全州共接待自驾车5000余辆,酒店入住率达到95%,境外游客来自挪威、新西兰、德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等地。就整体状况而言,四川民族地区节日文化旅游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很多具有较强开发性的民族节日文化旅游资源一再被浪费,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上九节就是显著的案例。

2.3 宝兴县硗碛上九节

上九节是宝兴县硗碛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传说盘古开天地,农历正月开始创始万物,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初九造天,初十造地。当地嘉绒藏族同胞认为万事万物是天帝对人间的恩赐,天在他们的心中极其神圣,至高无上。为表达对天的敬仰,硗碛藏家把农历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并作为自己的节日,以迎接万物萌生,庆贺去年丰收,祝愿新年吉祥。[4]51-53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夹金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7月12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宝兴县95%的面积都成为限制开发区,该县借助生态旅游和民族旅游优势保护民族文化,发展了如硗碛上九节等民族文化品牌,迎来了加速大发展的崭新阶段。2010年是宝兴县被批准为少数民族待遇县后欢庆的第一个藏历新年,2月22日,中国·硗碛上九节暨宝兴县藏历铁虎新年庆祝活动在宝兴县政府组织下于硗碛藏族乡隆重召开。笔者特地前往硗碛调查了此次上九节,认为当前硗碛上九节的发展,正面临两个方面的考验。

2.3.1 旅游吸引力不足

上九节是硗碛嘉绒藏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因为以下因素,造成旅游吸引力不足:

第一,硗碛藏族乡的地理位置偏远,距雅安约130km,行车需要3小时,距成都约300km,行车需要4至5小时。成都至雅安有高速公路,行车需要1.5小时,而雅安至硗碛虽有S210省道,但道路崎岖,主要路段都是在山间穿行,需要约3小时。按照旅游业的规律,周末游客一般会选择行车在2小时以内的景区,因此,成都和雅安的游客基本上不会考虑把硗碛作为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二,人文价值高,但名气小,宣传不足。笔者2010年2月21日从成都出发到硗碛参加上九节,在成都没有发现有新闻媒体对上九节的活动进行造势和宣传,在前往硗碛的途中,只在宝兴县城看到两条宣传横幅。在上九节开幕的当天,到场的新闻媒体有中国新闻网、四川电视台、雅安电视台、宝兴电视台、雅安北纬网等,节后四川新闻联播、雅安新闻、中新网、国家旅游局网页均对节日进行了报道。虽然报道的级别很高、范围很广,但是由于节日活动已经结束,没有起到推广作用,也没有带来任何商业价值。而同期举行的“西岭雪山南国冰雪节”活动的推广费用近500万,营业额近5000万。两者虽然不具有可比性,但是西岭雪山南国冰雪节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三,上九节的节庆时间只有一天,如果游客要专程来参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较大。2010年硗碛上九节暨宝兴县藏历铁虎新年庆祝活动中,当地群众、喇嘛、演员在上午10点就位,而政府组织的表演节目从下午14点开始,16点基本结束,接下来只是当地村民的自娱自乐。到场的非本地人基本上是相关单位领导和记者,单纯的游客寥寥无几。

第四,上九节举行时还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很多人还在家乡拜亲访友,就是回到城市的游客也开始了新的工作,在不了解上九节重要人文价值的前提下,普通游客很难产生观礼的动机。因此,如何让大众了解和参与上九节,值得深思。

2.3.2 基础设施不足

硗碛受地形的影响,位于一小块山间平地上,所有的平地主要用于建筑居民楼、菜市场、广场,停车场只能安排在车站旁的空地,而该空地只是简单地做了平整,没有硬化,没有划线,停放的车辆基本上处于乱停乱放状态,停车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居民和游客将车停在道路两边,又易造成交通堵塞。

硗碛乡新场镇没有公共厕所,包括在上九节主会场,游客必须借用当地民居的卫生间。整个新场镇也没有垃圾处理场,所有的垃圾都直接倾倒在新场镇口的公路旁,而垃圾堆放场下方就是朝霞组的居民点,如果不妥善处理,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水污染。

此外,交通指示牌、旅游指示标志设置不合理。游客驾车到达硗碛水库大坝下有一个分道,按照标志应该驶下S210线,向左转前往新场镇。但是此路段路窄、坡陡、弯多,而当地居民一般都是沿着S210线上坡,再经过硗碛水库大坝进入新场镇,这条线路路宽、直、坡缓,易驾驶。但是,指示标志却误导游客驶入状况较差的线路。而进入新场镇后,环湖路面还有一部分路段没有整治和硬化,凹凸不平的路面容易划伤汽车底盘。硗碛当地的交通指示牌部分里程有误,旅游指示标志不全,容易误导游客。

3 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期望能为宝兴硗碛上九节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3.1 打造独特的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文化内涵,抢占春节休闲游高地

旅游产品贵在独特、新颖,只有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旅游产品才能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硗碛上九节有着自己独特优势。当前四川其他民族地区过上九节的还有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太平桥乡三岔沟内的纳布村、纳粘村、丹扎村、长胜店村,那里世居有1700余名羌族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就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上九节”。与丹巴县的上九节相比,硗碛上九节具有两项优势:第一,交通上有优势。从成都到硗碛的路途平坦,不需要翻越高山,而成都到丹巴则必须翻越海拔4000m以上的巴郎山或者夹金山。第二,文化内涵上有优势。硗碛上九节和硗碛锅庄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九节时群众表演常用的“硗碛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突出的文化内涵必将产生强劲的吸引力。

硗碛上九节相对于同期的春节、冰雪节、温泉节等也具有5项优势:第一,氛围浓厚。现在国人都在感叹“年越过越没有味道”,相对于内地的城市,硗碛上九节的节庆氛围就特别浓厚,一大早各村的村民就三三两两邀约在一起盛装前往硗碛新场镇的“民族广场”,各村都组织了自己的牛灯、龙灯或狮子灯以及其他表演节目,村与村之间还会暗中较劲。各村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如柳落村的年轻人善于舞蹈,嘎日村的“天鹅抱蛋”也是一绝。

第二,嘉绒藏族服饰文化的吸引力。除了硗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硗碛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对远方游客产生吸引力。硗碛居民的盛装服饰色彩鲜艳、款式独特,既不同于拉萨等地的藏族服饰,又不同于平武的白马藏族或羌族。硗碛妇女善于用小型的织布机编织腰带,样式精美,花纹独特,妇女以腰带的精美为荣。硗碛嘉绒藏族妇女的首饰也很精美,首饰传女不传媳,她们佩戴的头饰“甲琼”一般都经历了几代人。

第三,建筑文化的吸引力。硗碛居民居住的锅庄房式样有别于其他藏区的建筑,锅庄房大多是三层建筑,一二楼采用石子和黏土用夹板夯实而成,厚达0.6~0.9m,既坚固又保温。一楼主要功能是畜栏和储物,二楼主要是厨房和厅堂,厅堂中有一火塘,“锅庄”房名由此而来。三楼采用全木结构,正面和侧面配环形走廊,内有5-8个房间,正中是佛堂,两侧是主卧和客卧。三楼顶上是三角形的拱架,很像汉字的“众”形,拱架下是藏家粮、油、面、肉等生活物资。锅庄房的栏杆、门窗、墙面、廊柱等都用油漆绘有奇花异草、珍禽瑞兽等图案。

第四,饮食文化的吸引力。硗碛处于夹金山麓,空气新鲜,水草肥美,而且没有工业污染,其特产的玉米、荞麦、土豆、大白豆、高山药蜜、藏香猪、牦牛、山羊等都是很生态的食材。硗碛有丰富的野菜资源,如蕨菜、野韭菜、野油菜、豆芽花、龙宝尖等,还有丰富的菌类资源,如青岗菌、松茸等在硗碛的产量都很大。硗碛还出产美味的苹果、梨、李子、梅子等水果。村民们用硗碛出产的核桃加上酥油、茶膏、花生、鸡蛋等原料打制出的酥油茶是本地待客的佳品。独特而丰富的原料让硗碛人创造出了优秀的饮食文化,高山药蜜酒、酥油茶、锅圈馍馍、烘土豆、手工荞麦面、藏式炊锅、酸菜、香猪腿、油泡肉等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第五,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吸引力。硗碛居民主要居住在海拔2300m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四季分明。宝兴全县年均降水量993.7mm,年均无霜期319天,年均日照789.4小时。自从硗碛水库建立以后,大面积的水面改变了硗碛的小气候,湿度增加、早晚温差变小,非常适合夏季避暑。在冬季,硗碛的日照强烈,空气清新,可让参加上九节的宾客尽情享受日光浴。

3.2 充分利用藏家乐协会,平衡利益分配

当前,硗碛的主要旅游接待依靠的是大大小小的藏家乐,并且在2010年成立了藏家乐协会,当前协会会员拥有近500个床位。但是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浮现出来。如总体接待量较小,造成资源浪费,一些藏家乐平时没有生意,主人只好外出打工,在“五一”或国庆时才回来开门营业;接待收入差距大、不平衡,一些藏家乐一年接待收入颇丰,而有一些则只在大假才有接待收入,平时难以为继;营销手段单一,很多藏家乐不做营销,基本靠口口相传,这样导致许多游客不知道硗碛有住宿而放弃到此一游;价格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可充分利用藏家乐协会这个非政府机构来平衡利益分配,主要途径有:(1)由协会来负责硗碛的旅游宣传,费用由各藏家乐(包括神木磊景区)共同分摊,具体比例参照床位数决定;(2)协会负责提升藏家乐的服务质量,定期对会员进行检查和评定级别,并根据评定结果决定房价;(3)协会负责各藏家乐的销售,协会接到订单后,根据客人的要求和各会员的接待情况安排游客住宿;(4)协会负责硗碛民族节日的组织和接待,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旅游协会负责组织上九节、菩萨节、红叶节等地方民间节日的组织和开发,形成共同开发、同受益的局面,政府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引导;(5)由协会负责对在节庆中表演的村民给予补偿,现在节日表演基本上都是各村居民自发免费演出,旅游接待产生的收入分配与他们无关,长此以往不利于节庆活动的发展。

3.3 合理区别、安排旅游地居民和游客

严格区分旅游区和旅游地居民生活区,区分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尽量不要使旅游地居民和游客共享公共设施,减少发生摩擦的机会。目前政府正在民族广场大兴土木,修建表演场馆,但是,封闭场馆容量有限,必将限制当地居民的参加,如用经济手段来抬高门槛,就会导致当地村民花钱才能看到原来免费的自娱自乐。因此,在节庆中应谨慎使用封闭场馆。在旅游接待中,应在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秩序不受打扰的前提下开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保持友好的态度,从而真正接纳旅游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旅游人类学的视野下,“人与人”关系的改善,对促进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应该正视、研究这种关系,把人类学理论引入应用研究,处理现实问题,使之成为促进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节日文化旅游的催化剂。

[1]丹尼逊·纳什.旅游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四川省各民族人口情况[EB/OL].(2010-10-08)[2011-02-28].http://www.scmw.gov.cn.

[4]王先忠.硗碛藏家上九节[M]//姚世康.夹金山下浪漫城——文化宝兴.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宝兴县藏家民族
我们的民族
藏家之友
宝兴县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藏家之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恢复重建中的培训工作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