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要方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50例

2011-04-13青海省中医院肛肠科西宁810000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结肠镜腹痛西药

青海省中医院肛肠科(西宁 810000)

痛泻要方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50例

李积良青海省中医院肛肠科(西宁 81000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益气和胃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痛泻要方(炙黄芪、陈皮、炒防风、炒枳壳、苍术、茯苓、炒白术、炙党参、炒白芍、鸡内金、广木香、炙甘草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 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健脾,益气和胃的功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伴腹胀腹痛。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 2006年 5月至 2009年 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 IBS患者,其中男 61例,女 35例;年龄 27~ 58岁 ,平均 39.6岁;病程 2个月至 3年,平均 9个月;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症状[1],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 46例和治疗组 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诊断符合 1986年我国制定的肠道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诊断标准[2],并全部经消化道 X线钡剂透视或电子结肠镜结肠镜检查排除肠内器质性病变。具有①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 3个月);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③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 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⑤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谷维素20mg,1d3次口服;便秘型:吗丁啉 10mg,1d3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炙黄芪 30g,陈皮、炒防风、炒枳壳、苍术各 12g,茯苓、炒白术各 20g,炙党参、炒白芍各 15g,鸡内金、广木香、炙甘草各 10g,制香附 9g。里急后重、腹痛者加青皮,腹胀明显者加川厚朴 15g,便秘者加火麻仁 15g,肉苁蓉 15g水煎服,1d1剂,分 2次温服。服药期间忌油腻过多及刺激饮食,避免情绪激动。两组均 15d为 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大便 1次或 2次 /d,无粘液;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正常或次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偶有粘液;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次数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组 50例,显效 31例,有效 18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8.00%;对照组 46例,显效 9例,有效 21例,无效 16例,总有效率为 65.2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大便常规及培养、钡剂灌肠、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现,病理学检查也无异常,在排除了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血吸虫感染、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乳糖酶缺乏症、胃肠道激素肿瘤、内分泌疾病、盆腔疾病等器质性疾病后,才作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为良性疾病,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预后良好虽反复发作,适当治疗后可逐渐好转甚至消失。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有些患者还伴有焦虑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精神因素及饮食和药物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上多采用镇静安神及对症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本病例属祖国医学“泄泻”、“腹痛”、“便秘”范畴。其病因多认为与饮食不节、七情不和、体虚劳倦有关;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当等,导致脾胃失司,肠道传化失常而发病。其证候表现虽以脾、胃、肠为主,但其本则多在肝。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虚弱,土虚木乘,致肝郁脾虚,气机失调,日久则肠络瘀阻,病程缠绵难愈。若肝郁日久,以阳化热,灼伤肝肾之阴,则肠体失润发为便秘;若素体阳虚、清浊不分,升降失司,则为腹泻。故临床上常分为腹泻型与便秘型。前者多因肝郁脾虚或湿浊困脾,后者常见肝肾阴虚。痛泻要方加味后的基本方中,白芍养血柔肝止痛,香附、枳壳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脾补虚,参芪补气,苍术健脾燥湿,陈皮醒脾理气,防风升清止泻,炒用可以止泻,炙甘草调和诸药,且与白芍同用,可以缓解挛急。综观全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之功效[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诸药具有解痉止痛、抑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提高机体的痛阀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4]。诸药合用,既可促进和调节脾胃升降功能,达到升清降浊,消除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又可疏肝理气,使情志条达,怡情悦志,利于病情稳定恢复。吗丁啉能增强胃肠蠕动,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调整胃肠功能;又因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心身疾病[5],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焦虑不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胸闷等症,谷维素具有调节神经、镇静、抗焦虑作用,此类药物可改善病人的情绪,利于病情的控制,从而提高疗效。本观察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

[1] 丁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40.

[2]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6,956.

[3] 耿读海 ,张秀云.痛泻要方临证举隅 [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4):32.

[4]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109.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易激综合症诊治共识意见 [J].中化消化杂志 ,2003,23:427.

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疏肝解郁剂 /治疗应用 @痛泻要方

R57

A

1000-7369(2011)01-0009-02

(收稿 2010-04-07;修回 2010-05-12)

猜你喜欢

结肠镜腹痛西药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