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011-04-13刘远正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母源技术培训猪瘟

刘远正

(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涪陵 408003)

江东街道畜牧兽医站在街道和区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区局制定的“仔猪阉割首免,双月强化免疫,春秋集中补免”的生猪免疫制度,在猪的免疫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苗保管、运输、使用等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免疫接种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应激反应致死,使防疫工作出现“畜主怕,防疫员难”的现象,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加强疫苗的生产、运输、保管、使用等环节上的管理,不断提高疫苗的效价、免疫质量及制定应对之策已成为当前防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猪免疫失败的原因

(一)疫苗因素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散养户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用完,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其次疫苗受其他药物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有的畜禽因病使用抗生素药物)使疫苗药效失效,再次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等。

1.疫苗质量问题。

(1)疫苗可能受到同种病毒或其它病原污染。

(2)疫苗效价达不到要求。

2.疫苗保存温度不当。猪有的疫苗要求冷冻保存,有的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如不按规定温度保存,则极易造成疫苗失效。

(二)免疫操作技术的问题

1.器械消毒不严。由于缺乏消毒观念,预防注射时,不按要求消毒器械。

2.消毒药品使用不当。预防注射时,防疫人员往往只用碘酊作局部消毒,而不用酒精脱碘或应用过多的5%碘酊消毒,碘酊未干就急于注射疫苗,使碘酊与疫苗接触,造成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失去免疫效力。

3.注射针头选择不当。兽医在防疫注射时为了注射便,常常选用短而粗的针头进行防疫注射,针孔大而浅,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吸收速度,同时容易造成疫苗从针孔中向外流失,减少了有效免疫剂量。

4.疫苗的用量过多或不足。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抗体产生的多少随抗原的增加而增加,但抗原超过一定的安全范围时就会导致“免疫麻痹”,相反疫苗使用剂量过少,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

(三)母源抗体干扰与免疫程序不合理做过猪瘟免疫的母猪,其新生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抗猪瘟母源性中和抗体,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需在60日龄或稍后母源抗体才能基本消失。如果新生仔猪存在母源抗体,且抗体水平没降到适当水平就给仔猪接种疫苗,这样就会造成母源抗体封闭现象,即疫苗抗原与母源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清除。由于疫苗抗原量的减少,它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抗猪瘟病毒抗体,致使抗体不足,不能中和自然界强毒对机体的侵袭,从而发生猪瘟。

(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常见疾病如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圆环病毒感染及伪狂犬病在猪群的存在,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五)疫苗间的干扰不少人为图省事,同时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干扰作用的疫苗,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当,影响抗体的产生。

(六)个体因素猪的饲养管理条件骤变,环境条件恶劣、营养不足,或接种时猪只患有某种疾病,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均会影响抗体合成,从而降低免疫功能。

二、相关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提高免疫质量,防止免疫失败,减少因免疫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把好各个环节,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以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安全。

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区局和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本办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主动接受动物防疫,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保障疫苗质量,严格技术操作,综合防控生猪疫病,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或0℃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综合防疫,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是实施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基础。

(2)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分胎次饲养、减少应激是防止猪病传入的有效途径。

(3)定期开展免疫监测,评价免疫效果,建立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是提高猪群体免疫水平的技术保障。

(4)正确选用疫苗,严格技术操作,注重生物安全。

3.增加畜禽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目前因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畜禽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对村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有些村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村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本办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重视防疫工作,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

4.加强活畜市场监督管理,做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我站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与周边兄弟乡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牲畜屠宰场(点)的检疫监督力度,有效地进行市场监督管,真正达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畜禽防疫经费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防疫员技术培训,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母源技术培训猪瘟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