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危害猪场的几种传染病防控措施

2011-04-13史志林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菌苗副伤寒口蹄疫

史志林

(重庆武隆县桐梓镇畜牧兽医站,重庆武隆 408500)

目前我国猪的疫病种类很多,特别是规模猪场,猪的某些传染病仍然是养猪业的大敌,而免疫接种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搞好猪场的免疫接种,现将危害严重的几种传染病的免疫程序简单介绍如下。

一、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感染发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但由于过去长期弱毒疫苗的接种,绝大多数猪只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猪瘟抗体,所以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急性、亚急性的很少见,温和型的较多,流行速度也较缓慢,其症状也不够典型,流行范围较局限化。

(一)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单凭临床症状诊断猪瘟有一定困难,常需要通过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剖检以及实验室检验等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诊。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1.在引进种猪时要做好就地免疫,对产生免疫抗体后再引入,引入后也要注意隔离观察。

2.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消毒。

3.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4.在疫区或受威胁区,对新生仔猪可采取乳前接种,对猪瘟的预防和控制不能单靠免疫接种,应从多方面提高猪的群体免疫水平,清除临床感染和恶性循环,才能控制和消灭猪瘟。

二、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锁喉疯。特征是呈现出急性败血症的变化,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和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一)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最急性的常表现为突然死亡,全身呈败血症变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呼吸困难、痉挛性干咳等症状。慢性的则多见于流行的后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

(二)诊断猪肺疫以中小猪发病较多,参考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为高热、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以及剖检时的败血症变化和纤维素性肺炎即能确诊。必要时作细菌学检查。

(三)治疗多用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四)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定期免疫接种。常用的菌苗有两种。

1.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大小猪均用30亿个活菌剂量拌在饲料中口服。

2.猪肺疫弱毒菌苗,肌肉或皮下注射1 ml,对新生仔猪在60日龄时接种,成年猪可春秋两季定期接种。

三、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的猪较少发病。

(一)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在不出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则表现下痢,皮肤发绀、结膜炎等症状。慢性型的主要病变在盲肠和大结肠上,可见肠壁淋巴结肿胀、坏死和溃疡,表面有灰黄色麸皮样物质,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到针尖大或粟粒大灰白色的坏死灶,这是仔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二)诊断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即可诊断,对有些急性病诊断有困时,可采肝、脾病料作细菌学分离鉴定。

(三)防治措施

1.治疗。对单纯仔猪副伤寒可用抗菌素如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2.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改善环境,减少应激。作好预防接种,对出生后30日龄以上的仔猪或断奶仔猪按规定剂量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

四、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以排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

(一)症状最急性的可于出生后10多个小时突然死亡,多在生后2~3 d拉黄色稀粪,很快脱水消瘦不食,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变化:主要变化为急性卡他性胃肠炎,以十二指肠黏膜变化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肠内容物呈黄色稀薄水样等。

(二)治疗常用抗菌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但最好在用药前能作出药敏试验以选出最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预防

1.对产房要彻底消毒。

2.对母猪上产床前要洗澡。

3.母猪产前35~40 d和15~20 d两次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菌苗。

五、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处的皮肤或黏膜出现水泡或烂斑为特征,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病原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目前已知道有七个不同的血清型,A型和O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这些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高温和酸碱的抵抗力较差。

(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气侯较寒冷的时候多发,传染性极强,可直接和间接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排泄物污染物及动物、昆虫、鸟类等可造成间接传播。

(三)症状病初体温上升,相继在蹄冠、蹄踵、趾间、口腔、黏膜、乳房、鼻腔等处出现水泡和烂斑,母猪泌乳量下降,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发病后,常因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检及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

(五)防制措施少量发生时,须采用综合紧急防制措施,扑杀和淘汰病猪、隔离、封锁、消毒、疫苗接种等。确有必要治疗时以加强饲养管理,有条件的还可用痊愈血清或全血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菌苗副伤寒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种类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口蹄疫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