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腹泻病及防治

2011-04-13罗文健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胃肠炎沙门氏菌流行性

罗文健

(重庆市涪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涪陵 408000;)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在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肠蠕动增强,致使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同时伴有黏膜排出、水分增多和粘液分泌增强,因而排出物稀薄。一方面,腹泻是机体的一种防卫机能,具有保护自身的意义,可以有效排出胃肠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之不被机体吸收而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如果发生剧烈而又持续的腹泻,则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可能因脱水和酸中毒而造成腹泻生猪死亡。

一、流行病学

(一)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自出生到断奶期间都可发生本病。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痢(常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以1~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以10~20日龄者居多),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奶仔猪)。病猪和带菌猪,特别是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养猪多的规模场和养殖户。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的90%以上,且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00%;仔猪发生白痢时,一窝仔猪发病率可达30%~80%;仔猪发生水肿病时,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10%~35%,常为生长快的健壮仔猪。猪场一次流行后,一般经久不断。

(二)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可从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细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交配和人工授精感染,1~4月龄的猪对本病的易感性较高,但在初乳中无抗体或处于不良环境(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等)时,发生本病则不受年龄限制。6月龄以上的猪免疫系统已逐步完善,感染后很少发病,但在相当时间之内带有本菌。

如猪与沙门氏菌的平衡被破坏,疾病也随之发生,故本病常发生于各种不良应激作用之后,如饲养管理失当,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等,特别是在感染猪瘟时,往往并发或继发感染本病。

(三)猪梭菌性肠炎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亦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在20%~70%。本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肠道、土壤、下水道和尘埃中,且容易形成芽孢,故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感染,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肠道疾病。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随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传染给易感猪。

本病流行有三种形式,(1)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侵入猪场后,很快感染所有年龄的猪,常见于冬季,10日龄内仔猪病死率很高。(2)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易感猪群在猪场内长期存在。常会发生本病的地方性流行。其特征是病死率和病的严重性相对较低。(3)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本病流行间隙期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新侵入猪场引起猪群重新感染。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排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本病毒常与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增高。

(五)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的接触性感染的肠道传染病,特征是呕吐,腹泻和脱水。本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以12月和翌年1月发生最多。

二、临床症状

(一)猪大肠杆菌病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菌血清型不同,本病在仔猪的临症表现有黄痢型、白痢型和水肿型三种。

1.黄痢型。又称仔猪黄痢。潜伏期短,出生后12 h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1~3 d。出生时全窝仔猪体况正常,但经过一定时日,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

2.白痢型。又称仔猪白痢。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性粘腻。病程2~3 d,长的1周左右,能自然康复,死亡的很少。

3.水肿型。又称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但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常发病。其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改变、气候变化等有关。突然发病、精神沉郁,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病初呼吸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常便秘,肌肉震颤,不时抽搐,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常见眼脸、脸部、结膜、齿龈,颈部及腹部皮下出现水肿。

(二)猪沙门氏菌病潜伏期短则2 d,长者可达数月之久。视猪体抵抗力及细菌的数量和毒力不同而异。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精神不振、厌食、体温突然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 d不等,病死率很高。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本病的常见病型,与肠型猪瘟的临诊表现很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5℃~41.5℃),精神不振,寒颤,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长期腹泻,排出淡黄色或灰绿色水样粪便,混大量的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性分泌物,很快消瘦,生长停滞。被毛粗乱,皮肤有痂状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病程持续可达数周,腹泻时发时停,终至死亡或成僵猪。

(三)猪梭菌性肠炎按病的经过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仔猪出生后1 d内就可发病,症状多不明显,仔猪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虚弱,很快变为濒死状态。少数病猪没有下血痢,便昏倒死亡。

2.急性型。本病的最常见病型。病猪排出含量有灰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状稀粪,日益消瘦和虚弱,病程常维持2 d,一般于第三天死亡。

3.亚急性型。病猪持续性腹泻,病初排出黄色软粪,以后变成液状,内含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5~7 d死亡。

4.慢性型。病猪在1周以上时间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呈灰黄色糊状,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数周后死亡。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5~18 h(有的可延长2~3 d),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仔猪突然发病,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幼猪、肥猪和母猪的症状轻重不一,通常1天至数天,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个别猪呕吐,出现灰褐色水样腹泻呈喷射状,5~8 d腹泻停止而康复,极少死亡。

(五)猪流行性腹泻潜伏期一般为5~8 d。水样腹泻,间有呕吐,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三、病理变化

(一)猪大肠杆菌病

1.黄痢型。剖检尸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2.白痢型。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系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3.水肿型。剖检病变主要为水肿,淋巴结水肿,心包和胸腔有较多积液,大脑间有水肿变化,胃底有弥漫性出血,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淋巴结有充血、出血,膀胱黏膜有轻度出血。

(二)猪沙门氏菌病急性者主要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脾肿大,色暗带蓝,硬度似橡皮,切面蓝红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其他淋巴结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软而红,类似大理石状。肝、肾肿大,充血和出血。有时肝实质可见糠麸状、为细小的黄灰色坏死小点。全身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肠胃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

亚急性和慢性的特征性病变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着一层弥漫性坏死灶和腐乳状物质,剥开见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这种病变有时波及至回肠后段。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部分呈干酪样变。脾稍肿大,肝有时可见灰色坏死小点。

(三)猪梭菌性肠炎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空肠部绒毛坏死,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病程长的以坏死性炎症为主,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样假膜,容易剥离,肠腔内有坏死组织碎片。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呈灰白色。腹水增多呈血性。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尸体明显脱水。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壁薄且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五)猪流行性腹泻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四、诊断

(一)猪大肠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菌检,采用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和PCR、ELISA等方法。

(二)猪沙门氏菌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从病猪的血液,内脏器官,粪便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脾等取材,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进行本病的快速诊断。注意将本病与猪瘟相区别。

(三)猪梭菌性肠炎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如发生于1周内的仔猪,红色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和病理变化(如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坏死猪肠炎)可作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查明病猪肠道是否有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猪传染性胃肠炎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五)猪流行性腹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但因本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要注意区别。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

五、防制

猪传染性腹泻病多数是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应激等因素相关联,因此防制(治)此类疾病必须坚持养、防、治相结合,以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疾病发生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原则。治疗应坚持母仔同治,增强疗效的方针。

(一)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应做到精细饲养,科学管理。一是建设和完善消毒设施,建立消毒通道,消毒间,消毒池等,建立健全并落实消毒制度,搞好消毒灭源工作,减少和避免疫原的传入;二是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突然改变饲料,消除发病诱因;三是搞好营养调控,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四是及时做好圈舍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五是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应激的发生;六是在猪的保育期和育肥阶段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空舍期间圈舍应彻底清扫、消毒,可减少和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

(二)搞好免疫工作目前这几种病除猪梭菌性肠炎外,其余都有疫苗用于预防疾病。预防大肠杆菌病可用双价基因工程苗(K88、K99)、三价灭活菌苗(K88、K99、987P)以及双价灭活菌苗(K88、K99、987P、P41)等在怀孕母猪产前40 d,15 d各按规定免疫注射一次,可使仔猪在出生后获得免疫保护。

猪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可用多价副伤寒死菌苗,单价死苗菌和仔猪副伤寒的弱毒冻干苗等按规定进行免疫注射。

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获得中和抗体的初乳和常乳,可获得免疫保护(乳源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45 d及15 d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华株弱毒疫苗进行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 ml,仔猪出生后吸吮免疫母猪的初乳可获得乳源保护。

猪流行性腹泻,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免疫妊娠母猪,仔猪都可获得母源保护。

(三)加强仔猪护理仔猪主要通过吃奶和舔母猪的皮肤等摄入病原,因此,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非常关键。接产时,母猪的每个乳头要先挤掉少许乳汁,以冲除乳汁内的细菌和污物,并用无刺激的消毒液擦拭乳房和乳头,并使仔猪尽快吃到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以增强抵抗力,在仔猪出生后3~15 d内,在后腿部肌肉注射1 ml/头牲血素(右旋糖酐铁)增强造血功能,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四)治疗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积极治疗。对猪大肠杆菌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并辅助对症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用活菌制剂如调痢生等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有良好功效。对猪沙门氏菌病,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治疗选用药敏试验有效的抗生素,并辅助对症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猜你喜欢

胃肠炎沙门氏菌流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