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策略

2011-04-13李明高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耳病免疫抑制病原

李明高

(望城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湖南长沙 410200)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同原有的散养对比,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治表现有:生产环境控制难度加大,常见细菌性疾病暴发的频率加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普遍存在,预防治疗的难度加大,直接威胁猪群的健康状况,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机率增加。以上综合因素,给疫病防治增加了难度,提高了兽药防治费用,使养殖业收益回报大打折扣,导致养殖业亏损。本文就当前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防治措施,双管齐下,对办好规模化猪场进行探讨。

1.严格环境管理,打造良好养殖环境。动物都有一个最适的生存环境指标,猪的适宜温度为11℃~32℃,湿度50%~70%,冬季通气气流速度0.1~0.2米/秒,有利于浊气排出,炎热夏季应尽可能加大通气量,以降温、降湿,保持空气新鲜,降低空气中的尘埃和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最适的环境状况猪群表现新陈代谢正常,免疫状况最佳,抗病力强,生产性能最好,但在生产实践中养殖户往往难于协调温度、湿度、通气的关系,导致猪群不正常。尤其严寒的冬季,气温0℃左右,为了提高猪舍温度,往往采取封闭门窗,减少猪群的散热,但其排泄物蒸发,空气污秽,湿度增加,刺激猪的呼吸道,引起猪气喘病等呼吸道病的发生,而且如不从改善猪群环境入手,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正确的处置方法是冬季采取加热等提高室温的措施,同时适当打开窗户通气,降低猪舍温度和氨气浓度,夏秋季节则最大限度地打开窗户,加强通风,降温降湿。总之猪舍环境以人在里面没有闷热、刺鼻及其它不良感觉为好。

猪场中,栏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自然间隔距离,目的确保猪舍的空气质量,便于通风、降温、降湿和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一般猪舍间距应在8~12 m以上,有的规模场为节约用地,栏舍之间间距较小,导致通风不良,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栏舍之间疾病相互传染,导致猪病频发,治疗费用过高,饮料报酬低,效益不佳。

2.建立健全消毒保洁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基数。猪群发病的必要条件是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达到一定的量,猪体的抗病能力降低至一定的程度,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加强消毒和保洁工作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一般要求猪舍每天用水清洗两次,要求把猪舍地面及间墙的粪垢,全面彻底清洗干净,并要求猪体粘附的粪垢也要进行清洗。夏秋季节还要结合降温防暑,对猪进行每天2~3次洗澡,改变那种冷水冲洗,猪易感冒的陈旧观念。这样的清洗,使猪舍及猪体表面的脏污有机物被彻底清除,病原微生物失去培养基,基数降低。另外,建立健全经常性消毒制度,加强定期消毒工作,如5~7 d进行一次全场消毒,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将更为彻底。特别强调的是消毒工作必须彻底清洗后再进行喷洒消毒药物,因为许多药物消毒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大,有机物往往把病原微生物与消毒剂隔开,导致消毒剂消毒效果降低。有些猪场消毒工作坚持做了,但不规范、不彻底,猪群发病仍严重,其原因即在此。

3.净化免疫抑制性疾病,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所谓免疫抑制疾病就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猪以后,损害猪免疫系统,导致猪对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甚至丧失,降低猪的抗感染能力,使猪易患各种传染病,猪群死亡率增加,医药费增加,饲料报酬降低。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伪狂犬(PR)、圆环病毒(PCV-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猪气喘病(MPS)。猪伪狂犬病抑制肺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弱这种防御细胞处理和破坏细菌作用。圆环病毒 (PCV-2)、蓝耳病(PRRS)破坏肺部巨噬细胞,猪气喘病(MPS)损害肺黏膜一纤毛屏障,这些疾病都对肺部的破坏作用明显,降低猪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导致疫苗免疫失效,影响生猪健康。主要采取如下方法控制:一是加强检疫,严格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流入场内,二是淘汰处理和免疫接种相结合,对已感染一种或几种上述疾病的猪群进行淘汰,对受威胁猪群和普遍携带已无法淘汰净化的猪要进行疫苗接种,适当地投药预防,结合淘汰处理逐步净化。实践证明,这一措施行之有效。经一定时间的净化处理,猪群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发病猪逐步减少,饲料报酬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4.规范饲养管理,确保日粮利用率。给猪群配制合理全面的全价日粮,是保障生猪生长发育的基础。按国家饲养标准,确保日粮的粗蛋白、能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满足猪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应按照猪群生长阶段不同合理配制全价日粮。

猪群日粮中各原料成份质量必须保证,霉变、过期等饲料原料禁用,严禁添加违禁药物及生长剂。

猪场的日常管理也很重要,主要是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结合喂料和环境清扫进行2次以上的观察和个体治疗,确保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保证猪群的健康。

5.以微生态制剂为主体,增强对猪群保健观念。猪群的健康应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引入保健观念。微生态制剂指有利于猪群健康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主要指厌氧性的双岐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江西宜春生产的生酵剂99,经发酵后制作成保健液,按10%~20%比例拌入母猪和生长猪的日粮中,对于增加有益微生物的菌群,调整猪场的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尤其是致病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胃肠炎、水肿病等,效果明显。使用微生态生酵99后还达到粪便除臭、猪皮红毛亮、肯睡、健胃、促长、肉质改善的作用。

猪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具有其流行规律,一般选择疾病的敏感阶段进行预防性投药,阻止疾病的流行。母猪产仔后易发生产后热,仔猪发生黄痢。仔猪断奶后易产生应激,发生胃肠炎,可于日粮中加入生酵99或拌入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硫酸新霉素预防。夏秋季节蚊蝇流行,猪易患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于该流行期投阿散酸或泰灭净(主要成份磺胺间甲、贝尼尔、青蒿素、磺胺增效剂等)等药物预防,效果十分明显。

6.免疫接种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基础。由于种猪的引进调入,商品猪的调出,导致生猪的频繁流通,生猪的疫情越来越复杂。一些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性病,威胁猪群的健康。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蓝耳病)等传染病时有发生。中、小型养猪场常缺乏实验室化验检测设备,增加疾病防控的难度,因此,确保猪群健康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免疫接种,控制疫病传播流行,猪场应严格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同时可对仔猪副伤寒、链球菌、丹肺二联、圆环病毒等危害规模化猪场健康的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

猜你喜欢

耳病免疫抑制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