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1-04-13唐莉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肌注猪只猪群

唐莉

(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畜牧兽医站,重庆巴南 401344)

近年来,先后在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并先后向南方省份和北方与东北一些省、市、自治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病死及淘汰猪数量约达数千万头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该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猪高热病”流行特点

(一)流行特点

1.暴发流行,传播速度快。从本镇天台村、万能村散养农户和几个规模猪场的发病情况来看有如下流行特点。一般发病从5月底开始,6月中旬至10月为发病的高峰,一个猪场发病后,3~5 d可波及到整个猪群,并向四周蔓延。

2.发病有一定的年龄性。发病多见于10~25周龄的生长猪与育肥猪,以及部分母猪和保育50日龄左右的仔猪。哺乳仔猪与刚断奶的仔猪发病很少。

3.发病先从农村散养户开始,再到中、小型养猪场并逐渐向规模猪场传播,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高达30%~50%以上,个别严重的达70%左右;病死率为20%~70%,病母猪的流产率达50%左右,母猪死亡率约为10%~30%。可见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很高。

4.发病猪没有性别与品种的差异,大小猪均可发病。

5.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炎热潮湿的天气猪舍通风降温不良,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疫苗免疫混乱,免疫程序不合理的猪群发病严重,病死率很高。饲养管理水平高,疫苗免疫合理,生物安全措施好的猪群很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6.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乱用各种药物和退热药可导致死亡率增高。

(二)临床特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发病猪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为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食,背部、胸腹部及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发红,并出现小红斑点,形状不定,耳缘发紫。有的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眼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呼吸困难,气喘急促,有的流清鼻涕或脓性鼻涕,咳嗽,鼻端干燥。尿少色黄,粪便发黑,部分有腹泻。有的呕吐,磨牙,四肢划水状,后肢不能站立。有的仔猪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有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3~5 d,病程长的可达10 d以上。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又复发,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

(三)病理剖检变化主要的病变表现在肺部,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变化,肺脏肿大,间质增宽,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有的肺呈橡皮状,有的肺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有的肺呈大理石样变化,严重的有化脓灶;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状分泌物。胸腹腔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还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个别的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呈现胸膜肺炎的变化。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部分病例边缘有梗死灶,有的边缘有针状的出血柱。肾脏有的肿大、苍白,有的有针尖大出血点。部分病例心外膜、心耳、喉头黏膜和膀胱黏膜有出血点。个别猪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出血,部分猪呈周边出血。

(四)诊断由于本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样,仅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一定要早发现,早采取病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和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诊。

有资料报道南方几省病料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猪场都存在病毒与细菌和寄生虫等混合或继发感染。病毒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等。寄生虫为弓形虫。在一些猪场送检的饲料中还检测出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有的地区还检出未知病毒和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这些新的发现,应引起密切关注。

据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从发病猪体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并发现病毒的基因序列有缺失现象,所检测的病猪都是双重或三重以上病原感染,很少有单独感染蓝耳病变异毒株的,常见混合感染的病原为猪瘟、圆环、链球菌和肺丝虫等。

有报道将分离的变异毒株接种到健康猪只,接种猪表现出明显的前肢跪卧、后肢麻痹不能站立,甩头,旋转等神经症状,与临床上发病猪症状相似。证实猪高热病的发生与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有密切的关系。

二、“猪高热病”发病原因

1.病性。猪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诱发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2.发病原因分析。

(1)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及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猪群中较为普遍存在,多处于持续性感染,严重的损害了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麻痹、免疫耐受,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对猪瘟疫苗的免疫也产生干扰作用,一旦机体受到不利应激因素(如热应激)的影响时,易引发猪群的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2)夏季天气炎热,高热高湿许多病原体很快繁殖,侵袭力增强,加之各种传播媒介吸血昆虫(蚊、蝇、虻等)的叮咬,易导致本病在饲养环境恶劣的猪场发生与传播。

(3)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饲料保管不好而发生霉变产生毒素,猪只长时间饲喂,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因此机体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难以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4)许多养猪户引进猪不隔离检疫,并常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引种,致使带入隐性感染的种群成为传染源;购入猪只后不补注疫苗,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加之兽医生物制品市场混乱,用户使用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致使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保护力不高,易导致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5)散养户与中、小型猪场饲养环境恶劣,排泄物没有无害化处理,卫生条件差;饲料不全价,有啥喂啥,使猪只营养差与体质虚弱;天气炎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使猪群长期处于高热的环境之中,而发生热应激,这是诱发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猪高热病”防控对策

1.加强养殖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慎重引种,严格检疫;实施“全进全出”和封闭管理的饲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粪尿与污水要无害化处理;灭鼠、杀虫、驱虫;猪场禁止饲养其它动物;全方位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冬暖夏凉;保持猪场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2.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检测,每半年进行1次疫病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3.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质量与全价优质。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还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当饲料发霉时可在每吨料中加腾骏“霉消安”1.5~2 kg,拌匀后喂猪。

4.加强免疫接种。猪场要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本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制订出结合本场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做好常年的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平时对猪群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并根据抗体的生长情况,及时补注疫苗和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猪群的免疫效果。从发生疫病的猪场看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与生物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猪场很少发病,反之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5.重视药物预防。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抗病毒中药与高效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可有效的提高机体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技术。平时可于后备母猪配种前20 d、妊娠母猪产仔前后各7 d、仔猪断奶前后各7 d、育肥猪转群与出栏前40 d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发生高热病时,未发病猪群可立即通过饲料中加药进行预防,发病猪群因不吃食可经饮水添药预防,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预防方案介绍如下,可根据猪场实际选用。

方案1:1吨饲料中加腾骏“加康”(微囊化氟苯尼考)400 g(发病时可增至800 g)+替米考星300 g,黄芪多糖粉600 g,连续饲喂12 d。

方案2:1吨饲料中加三仪氟康王(含免疫增强剂)400 g(发病时可增至600 g),黄芪多糖粉600 g,板蓝根粉600 g,连续饲喂12 d。

方案3:1吨饲料中加腾骏“加康”500 g+强力霉素300 g,连续饲喂12 d。

方案4: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与板蓝根粉(用量按说明书执行),饮水10 d。

6.发生高热病时的应急措施。

(1)发病时,要立即采取病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以便采取对症措施;病猪隔离治疗,猪舍全面彻底清扫消毒,可用“复合酚”、“威利”强力消毒灵或碘伏等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2次,定期交叉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发病猪舍与隔离猪舍进行封锁,限制人员与物品流动;病死猪只不准倒卖、食用;病尸、粪尿与污染物一律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扩散传染源,蔓延疫情。

(3)与病猪同舍的假定健康猪只立即用药物进行预防,用药方案可参照上述药物预防方案进行;同场未发病猪舍的猪群,要根据本猪场发病猪只检验结果,结合免疫预防中存在的漏洞,确定补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时疫苗的使用剂量可适当的加量,并配合猪用转移因子一同使用,使其尽快产生免疫抗体,提高免疫力,可有效的防止疫情传播。

(4)猪舍夏季炎热要防暑降温,采用滴水、水帘、喷雾或开放冷风机、电扇及空调等方法降温;冬季寒冷要防寒保温,可用地热、火炉、暖气等方法保温;并注意消除一切应激因素,防止应激的发生。

(5)病猪的治疗。临床上治疗本病难度很大,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药对路、方案可行,药量足,疗程够,是可以治愈的。由于本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在临床上多见因发生病毒血症和细菌性败血症而引起急性死亡,故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因此,临床上治疗首先用药要侧重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l:上午肌注排疫肽(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每50 kg体重1 ml,重症加倍量,每日1次,连用2 d;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属细胞因子的一种),每40 kg体重1 ml,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2 d;排疫肽与转移因子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可混合一起肌注。或者用排疫肽与倍康肽(猪白细胞介素-4,每60 kg体重1 ml,每日1次,连用2 d)配合使用。第三 d改用肌注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用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连用2 d;同时配合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或穿心莲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等,每千克体重0.2 ml,每日1次,连用4 d。

下午如果继发感染主要为链球菌病与弓形虫病,可肌注红弓链康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4 d。如有附红细胞体感染,可改注复方三氮脒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 ml,每日1次,连用3 d。或肌注二次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注,每日1次,连用2次即可。

方案2:上午肌注排疫肽与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用法同上;第三 d肌注干扰素,同时配合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小猪10 ml,中猪15 ml,大猪20 ml,每日1次,连用4 d。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头孢拉啶或10%氟苯尼考注射等),每千克体重5 mg,每日1次,连用4 d。对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及链球菌的病例疗效尚佳。

方案3:上午:肌注干扰素,每40 kg体重1 ml,重病加量,每日1次,连用4 d;同时配合肌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用法用量同上;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或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l,每日1次,连用4 d。

下午:肌注抗菌肽(抗菌活性肽属细胞因子的一种,具有抗病与抗病毒双重功效),每60 kg用1 ml,每日一次、连用4 d。用于治疗病毒病混合感染为主,细菌继发感染为辅的发高烧的病例,效果尚佳。

方案4:肌注抗猪瘟高免血清每千克体重3 ml,加排疫肽混合使用(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2 d。同时肌注干扰素和清开灵注射液,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3 d。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氟苯尼考,每日1次,连用3 d。治疗以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例,效果尚佳。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严重病例应肌注5%糖盐水,加VC、VE等,并给与强心剂保护心脏等。

2.发病初期发高热时不要盲目的大量注射退热药物、如氨基比林、安乃近或安痛定等。退热药物使病猪体温下降过快可引起应激而突然死亡,同上退热药物能降低猪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疾病反复,因为病原体未消除。

3.发病猪只先用药物治疗,临床治愈7 d后,根据情况可补注1次未注的疫苗,防止疾病反复;没有发病的猪群,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后7 d,还应有针对性的使用预防药物进行1周的药物预防。

猜你喜欢

肌注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