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13贺炳进杨启贵李玉李瑞峰

兽医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猪群断奶病猪

贺炳进,杨启贵,李玉,李瑞峰

(1.陕西省佳县动物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佳县 719200 ;2.陕西省定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定边 718600)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多病因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猪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以保育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迅速蔓延,由于病因复杂,一些专家将其称为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病。该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损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的猪。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长为10~25 d。而且发病猪的饲料转化率下降,使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增加,据统计发病猪群平均料肉比从3.1:1提高到3.2:1,甚至3.4:1,更为严重的是,屠宰猪的胴体瘦肉率降低,治疗费用增加。

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

PRDC是由多种传染性因子和非传染因子引发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致病因子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多有较大的差异。据近年研究资料,主要致病微生物因子有猪肺炎霉形体(M.Hyo)、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等外,还有众多的继发性或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如猪流感病毒(SIV)、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副猪嗜血杆菌(HPS)、胸膜性肺炎(APP)、猪链球菌(S.S)、多杀性巴氏杆菌(P.m)、萎缩性鼻炎(AR)等,以及猪蛔虫、猪肺丝虫等致病因子;但近两年,导致PRDC发生的病原微生物中,PRRSV、PRV、HPS等的致病作用的位置明显上升。所以在查找病因时,必须根据现场及各方面相关素材进行认真分析,不可主观臆断,尽可能的找出主导和主要的致病因子。

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许多有关PRDC报道显示,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常有喷鼻、“鼻子不透气”、以至“流鼻血”等症状。但临床多见的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病猪常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病例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和亚急性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有结膜炎症状。转为慢性病例后,病猪咳嗽喘气、消瘦、生长缓慢,有的病猪皮肤发白,有的病猪腹泻,死亡率不高,但哺乳仔猪多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有的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增高。当前急性型的PRDC常呈暴发形势,多见于新疫区的猪群,可找出明显的激发因素或饲养管理失误因素,它发病初期具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咳嗽、发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废绝,或有腹泻、便秘现象。急性型的PRDC在病早期的皮肤常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部分慢性或隐性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渗出浅红色液体并干涸结成棕黑色痂皮,附着于毛孔处。也见有极个别猪皮肤呈现苍白贫血现象。相当数量的病猪于病的中、后期,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侧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

四、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理剖检变化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主要病变有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有的病猪胸腔和腹腔内有许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少数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肾有出血等病变。

五、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建立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哺乳仔猪在3、7、21日龄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得米先)0.4 ml/头;断奶仔猪在28、35、42日龄分别注射速解灵(头孢噻呋450 mg/ml),每头每次0.6 ml;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用支原净(55 g/吨)、土霉素或金霉素或强力霉素(180 g/吨)拌料,同时可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妊娠母猪在产前1周和产后1周用支原净(100 g/吨)、土霉素或金霉素(280 g/吨)拌料,根据不同猪场情况,可提前或延长给药时间。用阿莫西林(200 g/吨水)全群饮水1周。

(二)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当猪诊断为呼吸道综合征时,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支原净、泰乐素、土霉素、金霉素、利高霉素、氟苯尼考、氟甲砚霉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等,各猪场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长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仅可用于控制细菌的继发或并发感染,对病毒的疗效不确切,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以缓解病情。

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一)做好免疫接种工作PRDC相关的主要疾病大多数属于条件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在正常呼吸道内生产不良,而在呼吸道受到损伤时才侵入到损伤部位定居、增殖而致病。因此,疫苗应用于健康猪方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必须是在良好的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发挥疫苗的最佳免疫保护效果,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相关疫苗,尽可能免疫母猪,通过母猪抗体来使仔猪获得保护。猪场应检查和改进原有的免疫程序,注意加强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两种病毒性弱毒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应不少于7 d,以避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对于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猪气喘病、猪传染萎缩性鼻炎等的免疫接种问题,应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二)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饲养密度合理,避免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热降温,防寒采暖,防潮排水,通风换气;为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降低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定期对猪进行血清学监测,淘汰阳性母猪和公猪,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把好引种关,对引进种猪必须严格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方可混群。

(三)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病能力猪是通过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当营养物质缺乏时,由于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抗体的产生和吞噬细胞功能,容易导致疾病。通过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每天供给猪足够的饮用水,以提高猪群对其它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七、小结

综上所述,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目前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猪群一旦发生,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患猪难以完全治愈并易复发。所以对PRDC的防制应是综合性的,不可能靠某一招一式就取得效果,更不可能立竿见影。对PRDC的发生和存在应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因它是由于卫生环境的日益恶化及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形成病情逐年加重越演越烈的局面,所以,一定要理清思路,提高对健康养殖的认识,改善养殖环境,优化养殖模式和设备,力求给猪一个可以健康生存和成长的空间,依靠科学技术,制定切合实际的最佳防治方案,坚持不懈的认真落实,才能达到对PRDC有效地控制。

(略)

猜你喜欢

猪群断奶病猪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