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机制

2011-04-13晋照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图书馆

晋照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4)

1 研究与开发用户资源

知识服务建立在现代化的市场需求下。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更多的是针对用户的需求展开。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根据用户年龄、学历、生活背景、职业、环境和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观性见解和心理素养的不同,来对用户进行需求的整合与管理,努力提高各行各业要求下的知识服务利用率。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全程参与,结合用户的具体要求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组织、筛选、整理、开发,能够为用户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有一点最为重要,就是在开展知识服务前的准备工作,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用户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用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出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知识服务的最好收效。

2 树立知识服务理念,强化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意识

图书馆所开展的知识服务,建立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所以要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用户接受型”思维,树立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意识与思维导向。明确用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必要基础,努力改变“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用户接受服务”的传统思维与服务模式,变用户的被动为主动,完善传统的图书馆与用户的双向联系,才能实现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积极转变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外,更应该积极的强化自我的创新思维,共同完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从客户角度,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举办读书月、交流会、发放现场知识服务需求问卷等方式,尽可能详细的通过爱好、兴趣、职业进行了解用户来图书馆的目的、希望通过图书馆实现自己的什么预期,以及对图书馆未来的建议等。从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只有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结合用户需求,增强知识创新与创造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实现知识服务的创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3 建立丰富的知识资源库

首先是客观资源,也称之为显性知识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普遍的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资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组织、编辑、存储,形成现代化的实体与网络同步的显性知识库,替代了传统意义的搜索、查找。用户可以直接登陆计算机网络进行搜索、挖掘、整合与比较筛选,极大的解放了传统整编与搜索的工作,即方便了图书管理,更提高了用户的利用率。实体与网络同步的显性知识库也成为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

其次,是用户的隐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和用户头脑中的经验等信息。知识服务是不断完善的一种能动性的双方共利服务。图书馆除了要积极的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之外,还应该继续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交流或者问卷等方式,挖掘用户的多种需要,并完善到知识服务库中,从而提高知识服务的水平。

4 变革组织形式,创建知识服务需要的组织结构

知识服务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能动力和发展主体,一出现就呈现出针对用户的更加明确化、专业化、动态化、个性化特色。对图书管理人员而言,知识服务极大解放了传统图书的管理束缚,追求自主性、渴望专业权威和创新成为知识服务下人员的专业提升方向。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组织管理机制的发展都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了用户的需求,并成为其不断发展的主导因素。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对内,传统的图书管理以采购、分编、浏览、阅读、收藏为流程,主体是图书馆。图书资源缺乏与市场的交互,与用户的交流。文献偏重于学术与理论的研究,书刊的浏览与阅读偏向于权威。新的知识管理要求图书馆应该将用户需求作为图书采购的主体,尊重用户对市场和信息主导下的知识选择,实现图书资源管理和网络资源管理的同步更新。将传统图书下浏览、阅读改革为以用户为主导的知识和信息的搜取和使用,形成新经济环境主导下的筛选、制作、搜取、使用流程。对外,要求图书馆在发展知识服务的同时,注重合作与共享。一方面通过扩大图书馆的开放力度,集思广益,以合作为基础,建立社会性的公共信息化资源。另一方面以共享为导向,扩大信息化交流和资源整合效益,共同提高各用户、各需求之间的共享与发展。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图书馆员技能培养,提高服务素质,努力建立现代化图书管理中具有全局意识、精通专业知识、熟练现代信息技术、尊重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型人才。其次,建立开放性、能动性、创新性的知识服务团队。图书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更多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参与,要秉承开放与兼容为主体,增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努力组建多层面的专业知识服务动态团队。在此团队中,要以服务用户为主体,立足图书资源管理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知识资源的创新与用户交流和管理创新。要求能够积极有效的筛选、整合、利用知识资源,针对用户提供匹配方案和扩展建议,实现用户需求的最新最佳最满意的方案。第三,图书馆员还可以通过对内吸纳科教优秀人员,对外多角度的在职培训、市场培训、对外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和完善综合素质。

6 加强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图书资源的整理与扩展、图书馆员的人员素质、图书馆接待用户的服务和反馈三个主要方面。图书馆服务质量除了资源与人员的软硬件完善,更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让用户满意。即指用户在图书馆接受服务的同时主观的感觉与感观有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和满足,并对此进行评价与建议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图书馆员应该结合用户的心理活动、购买评价、服务评价进行整理综合。一则直接的了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否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二则通过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极大完善知识服务的售后机制,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是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完善知识服务管理。

第一,从用户角度,加强在知识服务下的互动和沟通。用户作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接收对象,有权利评价、监督、指导、建议图书馆的服务用户要求能够熟悉运用各种针对性服务的反馈渠道,以保证准确、及时、有效的提出反馈信息。

第二,从图书馆角度,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积极主动收集用户信息,注重用户反馈建议。让用户满意是检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首要标准。因此,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坚持强化用户的主体意识,高度重视用户的反馈信息。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建立服务意见箱、召开读书座谈会、派发用户问卷、建立用户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络反馈鼓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方式及时准确的把握用户反馈、满意程度、服务效果建议,及时调整图书管理服务方向,提升知识服务质量。

第三,从双方的互动上,首先用户所接收图书服务,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以个人好恶进行评价处理。其次,图书管理要重视反馈的动态信息,完善动态管理,让用户切实参与进图书管理的服务评价中来。对于积极参与回馈信息的用户都表示接受与尊重;对已经处理的反馈和评价信息,给予公开和回复;对反馈中的优质服务建议,给予适当鼓励;对于不能采纳的信息,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继续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给予欢迎。总之,加强服务质量的控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是图书管理与用户相辅相成,不断合作与共进提升的过程。

7 创新图书馆文化,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以知识的管理为导向,实现用户的满意,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直接服务目的。创新图书馆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完善丰富的知识资源;变革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增加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图书馆员的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控制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图书管理反馈信息机制;构筑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图书馆文化,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通过知识学习来管理和约束自我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努力发挥知识经济下图书馆的公共与公益效益。

当然,知识服务从传统服务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实践完善的。比如受管理经费的制约,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兼备所有的信息与资源的收录。又比如受到人员素质的影响,图书管理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专业化与个性化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图书管理服务,各个图书馆间除了积极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还应该本着合作共享的原则,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提高图书馆与图书馆间、图书馆与其他机构间的合作,利用科技与网络同步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以更好的实现知识服务,实现用户满意。

[1]柯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吴秀珍.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途径[J].图书馆,2008(5):92-94.

[3]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