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2011-04-13董燕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知识库显性隐性

董燕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资料室,河南 郑州 450002)

1 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概念,来源于管理学领域,起初是针对企业的一种管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概念。其中,美国学者约根什·马尔霍特拉认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定义被广泛认可和引用。它比较完整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内容和手段,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实质,即知识管理以人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促进知识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为目的。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2.1 序化显性知识

对显性知识进行发掘、组织、加工,形成馆藏资源的知识库,以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显性知识包括纸质资源与各种实体的或虚拟的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一系列“知识标识”体系(分类号、主题词表等)来实现文献知识单元处理中的存取随即性和存储组织化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有序化的知识体系平台,使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以方便用户查询。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较为复杂,这就使得图书馆有必要根据教学科研活动和自己的馆藏特色,对网络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将其整合到特定的知识体系中,形成自己的网络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

2.2 发掘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经验、学识、技巧、灵感等方面的非编码信息。这些信息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可产生知识再造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高校师生,其间不乏高层次人才,蕴藏其中的隐性知识非常丰富。图书馆要创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氛围,推进一种机制,构建一种平台,以利于图书馆各类人员把他们思想中的知识与智慧贡献出来,与他人分享,提高馆员和读者隐性知识的贡献率。

2.3 建立知识的生产、传播、共享和运用机制

图书馆要制定一系列馆员评价标准,把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其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有计划地建立比较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使馆员通过知识交流达到知识共享,最终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3.1 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过去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3.2 知识管理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系统地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和挖掘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高服务水平。

3.3 实施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理论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知识传递,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4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 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当今世界,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淡忘。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以充实图书馆知识库。

4.2 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活动中,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信息和个人思想的组织文化环境。

4.3 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因此,高校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5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5.1 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对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推行知识管理之前,必须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形成知识管理的思维模式,把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体现在满足师生对知识、信息全方位、全过程需求的服务之中。

5.2 建立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构架

管理需要通过组织机构来发挥它的作用。组织机构是图书馆管理活动有序运转的保证。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组织模式是垂直型等级管理,一般由馆长、管理层和从事基础业务工作的员工三个等级组成,实行的是从上到下的纵向直线管理。而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则应调整为扁平式组织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以增强横向联系,实现水平管理。扁平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知识流通环节,实现知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5.3 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

5.4 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高校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1]黄海鹰.构建新型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J].图书馆,2005(2).

[2]梁欣.高校图书馆实施内部管理探讨[J].情报探索,2008(5).

猜你喜欢

知识库显性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