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程序化护理与康复

2011-04-12马粉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双下肢腰椎间盘切口

马粉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背部疼痛、双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可表现出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及足下垂等症状[1]。其手术治疗已普遍开展,但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揭示要保证术后的远期疗效,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与康复是本病痊愈的保障,现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的程序化护理与康复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8月共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62例,其中行程序化护理与康复并有完整资料的共30例,男 22例,女8例,年龄 29~75岁,平均49.6岁,病程7 d~25年。主要症状:多数患者早已明确诊断,但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加重的一侧腰腿痛20例,顽固性下腰背痛,1例下肢酸胀麻,伴间歇性跛行的10例,术前均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MRI确诊,其中腰4,5椎间盘突出2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8例,25例术后切口引流24~48 h,余5例未放置引流,22例留置导尿1~3 d,余8例能自行排尿,住院时间11~17 d,平均14.2 d,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与康复方法

2.1 术前护理程序

心理护理:患者病程长者达数月或数年,且经过多种治疗,效果不显著,对手术存在疑虑及恐惧心理,担心达不到预期效果,害怕手术留有后遗症,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如对患者讲解此病的起因、治疗的基本知识,讲述成功的病例,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疗效,使患者通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医生护士与患者的互动,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了解,关心和重视,相信在实施治疗方案和康复护理的双重作用下,能使自己早日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从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以下训练:①俯卧位 头转向一侧,两臂上举,前臂置于头部两侧,头下垫一软枕,胸腋部及两髂部垫一海绵垫,使腹部悬空,不接触床面,以利于呼吸及腹部静脉回流,3次/d,30~60 min/次,循序渐进,直至能坚持2 h以上。②卧位排便训练避免术后因不适应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便秘现象。③指导患者掌握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运动、轴线翻身及卧位上下床方法,为术后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正确翻身、下床活动做好准备。

术前常规准备: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及术区备皮;通知患者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术前留置导尿,妥善固定;给予安慰鼓励并护送患者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程序

体位及生命体征观察:术毕搬运患者过床,3人分别托住头肩部、腰臀部和双下肢一起搬动,保持腰背部平直;为防止切口出血,术后头低足高仰卧6 h,待呼吸血压等平稳后即可翻身,翻身时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腰部旋转,可采用45°翻身,即左 45°~平卧~右 45°的方法,每 2 h 1次,由双人操作完成;监测、记录生命体征,特别是高龄,有心肺疾患、糖尿病等并发症,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差,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患者更应细心观察,做好监测记录。本组一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70岁患者,对其进行术后监测血压1次/h,手指血糖1次/2 h,进食后三餐前后测手指血糖,对症应用降压降糖药物等措施,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术前平均水平,同时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康复顺利,未出现并发症。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24 h内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背部切口引流通畅,术后每30 min挤压引流管1次,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形成椎管内血肿,同时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术后24~72 h引流液逐渐减少,量<3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若引流液颜色清亮且手术后3 d引流量仍>100 mL/d,则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2]。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术后72 h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平面、肌力变化情况,腰腿疼痛、麻木有无改善,肛门及尿道括约肌功能有无改变,并与术前比较,如有神经压迫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应立即汇报医生,给予处理。本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无腰腿麻木及肛门与尿道括约肌症状加重病例。

康复功能锻炼:为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确保近远期疗效,程序化康复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当日,指导患者在保持腰背部平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活动双下肢;术后1~2 d指导患者做双足背屈、跖屈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 d在护士协助下做下肢直腿抬高练习,由于手术或过度牵引可能引起神经根水肿,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因此锻炼要在患者不感到疼痛的范围内逐渐增加次数和角度,直腿抬高时硬膜囊可反复牵拉神经根,抬高角度在60°时神经根被牵拉幅度最大,术后5 d神经根水肿将逐渐消退,此时可增加蹲腿动作,即屈髋屈膝沿45°角度做蹲腿练习,力量可逐渐增加,同时嘱患者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式、三点式。鼓励患者按要求早期下床活动,开窗减压和减压固定患者,术后2周在腰围保护下直立行走及功能锻炼,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患者术后4周戴护腰下地活动,活动时间及活动量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术后8周内可持续佩带腰围,但避免久坐久立,慎防腰部前屈及扭曲,8周后改间歇性腰围保护,但避免剧烈运动。

出院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患病和复发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3]。①坚持腰背肌锻炼半年以上;②建议睡硬板床;③淋浴比盆浴好,可避免进出浴盆的弯腰动作;④提物,在医生的允许下恢复提重物(不超过15 kg),用股四头肌的力量,用手抓住物体靠近身体,直膝再行走;⑤弯腰,指导患者不要用力伸手或俯身去拾取物品,避免后弯腰动作,避免扭转身体接电话或趴伏在桌面上;⑥保暖,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而诱发腰痛。

[1]蔡俊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81.

[2]江 凌,米桂香,张伟.后路椎间盘镜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38.

[3]黄永禧,王宁华.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4.

猜你喜欢

双下肢腰椎间盘切口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