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青光眼滤过术80例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分析*

2011-04-12颜廷芹

关键词:前房角型脉络膜

颜廷芹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眼科,山东 泰安 27100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青光眼手术的成败。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行各种抗青光眼滤过术80例96眼,其中术后浅前房并发症26例32眼,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49例,年龄18~72(平均52.8)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6眼,继发性青光眼9例。96眼中行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8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4眼。

1.2浅前房类型及发生时间 按Speeth分类[1],浅I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П度:除瞳孔区的晶体前囊与角膜内皮相贴外,其余整个虹膜面与角膜内皮相贴;浅Ш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一般认为术后第1天未形成前房或形成后数天内又消失者均定为浅前房[2]。本组96眼,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65眼,术后第1~5天出现浅前房21眼,第6~9天出现浅前房10眼。31例浅前房中,浅I度25眼,浅П度5眼,浅Ш度1眼。

1.3浅前房治疗方法 常规阿托品眼液散瞳,20%甘露醇静滴,醋氮酰胺口服,局部应用及静滴地塞米松,滤过泡加压,结膜瓣修复,脉络膜上腔放液。 角膜缘穿刺前房注气、注水、注透明质酸钠、双眼包扎,卧床休息,应用镇静剂。

2 结 果

本组9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31例,其中脉络膜脱离13眼,引流过畅17眼,伤口渗漏1眼。不同青光眼发生浅前房的比例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本组为53.4%;开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12.1%,青光眼滤过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未发现术后浅前房。

3 讨 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是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本组发生率为32.3%,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率较高,而且程度严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这与其本身浅前房晶体虹膜隔前移等解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老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更具有其独特性,因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如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放液速度过快,前房突然消失,晶体虹膜隔前移,术后前房不形成,持续时间长又加重晶体浑浊膨胀使前房形成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角膜水肿、混浊、虹膜前移等并发症。而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率则较低,本组6例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虽然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狭窄闭塞,但术后未发生浅前房,这可能与人工晶体光学部分和襻之间角度有关,使人工晶体向后倾,使之前房加深,避免或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

造成浅前房主要原因为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伴有引流过畅的浅前房表现为浅前房伴有结膜切口渗漏或高滤过泡与低眼压。术后护理不当,术后剧烈咳嗽、便秘、挤压、碰伤等也可导致前房浅。本组13眼中,男3眼,女10眼,术后浅前房为I度,发生在术后2~5天内眼压均<5 mmHg,造成引流过畅多和结膜切口对和不佳,结膜瓣撕裂,结膜瓣渗漏、切口过大或者对和不齐,巩膜瓣太薄,巩膜瓣缝线过松等因素有关,巩膜切口过大等原因有关。伴有脉络膜脱离的浅前房表现为浅前房低眼压及无滤过泡形成,因房水分泌减少所致,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原因。本组13眼浅I度9眼,浅П度4眼。经直接检眼镜检出9眼,均可见边缘清楚的灰褐色隆起,大多在颞下部,所有经B超均能检出。有的学者认为,脉络膜脱离与术前高眼压,老年玻璃体液化、血管硬化等因素有关[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在高眼压下手术,手术切口偏后致睫状体与巩膜突的附着松解,房水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术中房水流出过快以及老年血管对血流动力学变化代偿能力差等情况下发生[4]。术后虹膜炎、葡萄膜炎严重时可使睫状突上皮细胞分泌房水减少,致眼压下降,同样使葡萄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液体进入脉络膜腔。持续性低眼压也可使血管扩张致液体外漏。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先天性青光眼本身具有慢性持续性高眼压的特点。长期持续性高眼压势必对脉络膜血管造成损害,使脉络膜血管的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因此认为具有慢性持续性高眼压特点的青光眼患者,更容易发生脉络膜脱离。

低眼压浅前房常规治疗包括滤过泡加压,卧床休息,常规睫状体麻痹剂,一般用快速散瞳剂:美多丽或托品酰胺,为活动瞳孔,避免虹膜后粘连,散瞳后可解除瞳孔阻滞,可使晶状体-虹膜隔后移,有助于前房的恢复及解除睫状体痉挛。 高渗剂的应用:可使玻璃体浓缩,晶状体-虹膜隔后移,促使前房形成。皮质类固醇:全身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减轻眼部炎症反应等方法。结膜漏通常自行愈合或通过加压包扎方式愈合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必须缝合结膜漏。经过以上方法,大部分患者3~5天恢复。对常规治疗前房难以形成及3度浅前房在24~48 h内进行前房重建术,以防止虹膜粘连,角膜内皮水肿晶体混浊等不良反映。对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则在脉络膜脱离部位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气、注水或注透明质酸钠。本组2例前房注平衡液恢复前房,2 d后前房又消失,改用透明质酸钠,因其分子量大、粘性大、弹性也较大、维持前房深度较理想。注气安全易行,但维持时间短,透明质酸钠前房维持时间长,但易导致一过性眼压高,待房水循环恢复,透明质酸钠吸收,眼压及前房均可维持正常。患者精神焦虑对前房恢复也有一定影响,本组1例脉脱浅前房患者,经放液,前房注液恢复不理想,加服安定及解释病情,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充分休息前房得以恢复正常。

恶性青光眼是青光眼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数天内,亦有在数周或更长时间内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其解剖基础,病人多存在小眼球、小角膜、浅前房及窄房角,故多见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尤其是长期高眼压,术前眼压不易控制,经用药物眼压虽暂时下降而房角仍然关闭者更易发生。伴有恶性青光眼浅前房,一旦发生,应早期联合应用阿托品眼水,局部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随着眼压被控制,病情好转,前房逐渐形成,药物可逐渐减量并停用,但阿托品眼水需局部长期应用。如药物治疗未能凑效,应手术减压。如伴有膨胀期白内障,可行白内障手术。

4 预 防

术前尽量保证眼压降至20 mmHg以下,防止在高眼压下行青光眼滤过术。切口位置不易过后,一般不超过角膜半透明区后界0.5 mm为宜。术中避免眼压骤然降低,让房水缓慢流出。术中操作应轻巧准确,止血适当。 严密缝合结膜创口,对手术区的结膜损失哪怕是一小块的结膜撕裂,也要精密细致的缝合。对于65岁以上及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出现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应及早考虑,是否有脉脱的发生。

术后必须嘱咐患者,不能用增加眼压高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弯腰低头、从床上坐起来时,不可过猛。

[1] 孙世珉,刘焕业.虹膜嵌顿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81,17(3):141.

[2] 孙兴怀,嵇训传,褚仁远,等.青光眼滤过术浅前房原因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39.

[3] 邹欣.外伤性睫状体脱离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8):1330.

[4] 谈松年,陈彬福.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81,17(3):145.

猜你喜欢

前房角型脉络膜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