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髋部骨折压疮的防治及护理

2011-04-12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101400梁东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髋部压疮部位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101400)梁东梅

髋部骨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压疮为其常见并发症。因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差,其治疗及预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189例,经过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189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均为单侧骨折。男性:71例,女性:118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岁。骨折原因:摔倒致伤157例;车祸伤32例。入院时有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123例;有脑梗死后遗症(一侧肢体活动不利)37例;有糖尿病57例。

2 治疗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71例,空心钉内固定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锁定钢板固定105例,关节置换4例,保守治疗4例。

2.2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压疮8例,其中骶尾部7例,足跟部1例。根据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PUAP)推荐的4级分期标准:Ⅰ期为显示皮肤片状或块状红斑,皮肤可感觉疼痛、变硬或变软、发红或变凉。Ⅱ期为表皮或真皮的损害,表现为浅表溃疡,有粉红色基底面,没有坏死组织;或表现为水泡或炎性蜕皮,也包括排泄物对皮肤浸泡、刺激导致的皮肤浸软。Ⅲ期为表皮组织及皮下脂肪破坏,侵入整个皮下组织,但未及骨、肌腱、肌肉或筋膜,可有渗出、焦痂、坏疽或窦道,但仍可看到溃疡基底,或伴有细菌感染,溃疡面可浅可深。Ⅳ期,除有Ⅲ期的病理变化外,还累及皮下组织、肌肉、肌腱或关节滑膜,甚至骨骼,可出现坏死组织。感染严重时会有脓液及腐烂组织,伴随恶臭[1]。本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6例,Ⅱ期压疮2例,经护理治疗后恢复。均治疗好转后出院。

3 防治及护理

3.1 压疮好发部位 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坏和坏死的病理性反应。其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足踝部、枕部、肩胛区等骨突部位。

3.2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①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撞倒致伤较单纯摔倒致伤局部软组织损伤重,患者疼痛相对较重,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差,发生压疮可能性较大。②有无基础病:糖尿病及贫血等基础病皮肤条件较差,易造成皮肤磨损。脑梗死后遗症、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病等病患者肢体活动较困难,长时间受压易形成压疮。③家属关注程度:家属关注程度不足、营养不良等也易造成患者护理不细而出现压疮。

3.3 压疮的预防 ①提高危机意识:患者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疾病的基本情况,需进行何种治疗,疾病发展及转归,有何种并发症,以及患者需如何配合治疗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给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使用压力减缓用具:对于身体瘦弱,皮肤营养差的老年人,使用气垫床。足踝等骨突部位,可用水枕等保护。③定时翻身:患者卧床后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改变体位,使受压部位转换,以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而形成压疮。翻身时我们主张斜卧,此种体位可减小骨突部受压的可能性。④减少局部摩擦:尽量减少患者受压部位与床面的摩擦,皮肤条件较差的部位可因摩擦出现皮肤破溃,进而形成压疮。⑤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干燥。老年人卧床后因排尿、排便不自如,常造成会阴区潮湿、浸渍,如出现则及时更换床单及外用爽身粉等使局部恢复干燥。⑥肢体功能锻炼:患者肢体的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可避免一些因局部组织缺血而造成的组织坏死及压疮。⑦营养支持:老年人一般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合适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可减少因组织水肿而造成的压疮。

3.4 护理 本科室收治患者出现的压疮为Ⅰ~Ⅱ期压疮,主要是患者因疼痛不愿意翻身,或排尿、排便后处理不当,骶尾部长时间受浸泡所致。当发现压疮后,及时给患者更换干燥床单,更换体位,坚持定时翻身,或改用气垫等减少对某一部位的长时间压迫。对压疮创面外用碘伏或龙血竭粉促进创面愈合。压疮经处理后均于一周内愈合。

4 讨论

4.1 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性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压强为9.3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3]。髋部骨折后,由于局部制动使活动受限,致局部循环障碍,如再在臀部垫海绵垫等,会使床内的温度及湿度升高,导致皮肤的温度升高而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要量增加10%,加大了臀部压疮的易患性[4]。老年患者多存在一些基础病,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感觉减退,并常伴小血管阻塞性病变,故下肢亦好发压疮。还有重度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或其他疾病致使机体水肿,癌症晚期、各种疾病末期所致皮肤抵抗力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原因而好发压疮。

4.2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至少每2h协助他们翻身一次。在搬动患者时注意身体各部位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3]。可将水枕、凉液垫等垫于患者骨突部位,利用垫内液体的流动减轻局部压力,并可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组织耗氧。不主张使用传统的橡胶气圈及烤灯,因橡胶气圈影响热气发散、烤灯可使局部皮温升高,局部温度升高与持续压力结合将增加压疮的发生率。研究表明[5],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发生压疮后,在改变体位解除压迫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本科室多用碘伏及龙血竭粉治疗。碘伏具有杀菌作用,可有效预防或控制感染,达到清创的目的。使用龙血竭粉可解除局部“血瘀”,保持局部干燥减少渗出,使血流通畅,伤口肿痛消失,局部抗体产生增加,失活组织自行分离脱出,新生组织再生,促进压疮愈合。

压疮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当老年患者出现压疮后,其身体消耗显著增加,发生感染的机率明显升高,对疾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压疮主要以预防为主,需要十分的热情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髋部压疮部位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