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导

2011-04-12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社区服务中心102447崔伯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情绪社区糖尿病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社区服务中心(102447)崔伯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心理指导以 “上医医未病之病”为理论依据。中医的“治未病” 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预后防复三个层次[2~5]。其中既病防变心理教育对糖尿病尤为重要。

1 既病防变心理指导教育

患者心理历程为,刚发现得糖尿病时紧张恐惧,其严格控制饮食,生活也比较规律。接下来没什么情况出现,开始变得麻木,医生的话变得无所谓。后期并发症出现了,患者开始绝望后悔,但病情已不可逆转。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出现,患者及其家人应尽量了解糖尿病的知识,清楚患者所处的状态,在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心理指导[6~10]。

2 方法 包括知、信、行三个方面

2.1 知:是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认知教育是心理指导的前提。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本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情控制的方法及预后情况有总体的认识,并向其讲明只要认真和医生配合,本病是可控制的。通过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无知”状况,减轻患者悲观、紧张心理,并取得患者的自觉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的严格执行,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11~14]。

2.2 信:增强信心,科学合理地治疗糖尿病。教育患者应面对现实,培养健康情绪。让患者明白情绪的好坏,对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不仅可给人带来躯体上的疾病,并且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并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安慰和教育[15][16]。

2.3 行: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不良的情绪给予调整;其次让心态好的患者和情绪消极患者充分交流,摆脱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最后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在生活中让家人多关心照顾病人,消除患者低落的情绪。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患者感到来自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17]。

3 结果

通过心理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4 讨论

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以乐观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情绪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