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2011-04-12张志广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时学期

张志广,韩 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张志广,韩 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通过分析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就业存在专业技能薄弱,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过高等原因,指出计算机专科教育中课程设置、课时与学时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3/2/1的计算机专科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计算机专科;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扩招和计算机专业的普遍开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在各学科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几年前非常红火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如信息与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率均低于80%。《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列到了“红牌”的位置,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被列到了“黄牌”的位置。专科学生就业难,除了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苛刻的因素之外,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提高专科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科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专业技能薄弱,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网上计算机软件行业专科起点的招聘信息中,对JAVA程序员的要求大致为:计算机或设计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程序编码习惯和编码能力,熟悉数据结构和算法,对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有一定的理解、熟练Java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掌握 JSP、Struts、Spring、Hibernate 框架、熟练Oracle、MySQL一种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面对上述企业需求,大多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感到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两部分,理论课讲述的是基础理论,但由于学时所限,还要删掉一些章节,即使是基础理论,一些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在考试中甚至连冒泡排序都写不出来。上机课只是做一些课本上的小实验来巩固知识点,学生是照着课本敲代码,很难锻炼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码能力。笔者曾经讲授Java EE的课程,60学时分为30学时理论和30学时上机,要用这60学时来完成 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这3部分内容,让学生达到熟练和精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他岗位的要求也大致如此,因为企业需要的是有实际动手能力,能给他们带来效益的员工,而专科毕业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基础,很难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笔者在百度搜索了计算机专科起点的近一个月的招聘信息,其中要求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达到60%以上,而这对应届毕业生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虽然专科会有半年的实习期,但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学校,很难得到实践锻炼机会。

在企业越来越看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今天,这些缺乏工作经验、技能薄弱、动手能力差的专科学生就业难就不足为怪了。

(二)缺乏沟通、交流和应变能力

除了技术类岗位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计算机营销、计算机教师等岗位。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社交和沟通能力。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长大以后,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百般呵护,使孩子形成很强的优越感,从而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另外,长期处在学校的环境之中,面对的人群单一,遇事不多,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造成了语言表达能力、遇事应变能力的缺失。而企业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能够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能够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过高

目前,随着扩招人数的逐年递增,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本应因此逐步下调,但事实并非如此。毕业生仍很看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条件,以高薪、白领、大城市为择业首选。根据调查,在回答“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您期望的月薪是多少”的问题上,有30%的大学生选择了月薪5000元以上,39%的大学生选择了月薪3000~5000元,选择20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只有3%。而在回答影响择业因素中,选择薪水较高、福利待遇好的占50%;选择工作稳定的占44%;选择与自己能力、兴趣相适应的占23%;选择社会地位较高的占21%;选择工作较轻松的占19%;选择专业对口的占18%。与注重经济收入相适应,大学生的择业地点趋向沿海开放城市或省会城市等经济较繁荣的地区,有超过50%的大学生选择到沿海开放城市或省会城市工作,还有30%的大学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而内地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则受到冷落[1]。大学生普遍认为,大中城市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工资待遇高,能够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计算机专科教育弊端分析

(一)课程设置

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经常拿自己调侃,调侃之一:“计算机专业最没前途了,因为计算机专业大体分三类,硬件、软件和网络。硬件方面不如电子系,软件方面不如数学系,网络方面不如通信系……”这其中就折射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列出某普通高校专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高等数学(一)、基础英语、电路基础、办公自动化、Adobe Photoshop、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实验、C/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LINUX概论、信息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VB程序设计或JAVA、SQL SERVER 2000、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基础、电子商务、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主要讲 DREAMWEAVER、FLASH、FIREWORK)、信息资源组织管理、3D MAX、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设计。选修课有:高等数学(二)、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数据通讯原理、互联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互联网及其应用、工程经济等。这样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不突出、缺乏针对性。40多门课程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丰富,基本上囊括了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办公软件、多媒体、平面、三维设计、数据库、网页设计。设想如果学生把这些课程都能学通学精,那可以说就培养了一个多面手,即能胜任程序员、又可以做平面设计、可以做网络管理、还可以做硬件维护。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每门课有限的学时能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培养的是一桶“万金油”,而不是一把“锋利剑”。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拿不起来。另外,专科学生的培养定位应是企业优秀的蓝领。一些对专科学生来说深奥、枯燥的专业理论课程对学生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

虽然课程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成效甚微。除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外,学生毕业之后赖以生存的专业课的设置应是课程设置的重点。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没有抓住企业实际需要的脉搏,重点不突出。一些与就业无关紧要,甚至已经在企业中淘汰的技术课程还出现在课程表中,除了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之外,别无益处。

(二)课程与学时安排

课程安排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笔者在百度输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科 教学计划”,查看了20所普通高校专科计算机语言课的学时。C语言课程学时最多的为90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最少的仅有60学时。JAVA课程大致也是如此。再看看计算机培训机构中的课程设置,中软国际卓越培训中心JAVA软件工程师的培训中,JAVA体系的课程为12周,北京亚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Linux C课程为12周,其中还不包括项目开发学时。培训机构全天教学,按每周5天课程,每天6学时来算,也有360学时,而且培训机构的学员还都是大专起点,在校已经有语言基础。从以上的对比中得出结论:专科的课时安排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在调研的20所院校的计算机专科教学计划中,第5学期或多或少的都安排了教学内容,有些课程是与就业关系紧密的专业课程。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在大三的时候,专科学生已经开始忙于找工作,有的学生要准备专升本考试,出勤率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已经严重落后于整个IT行业的实际发展、落后于正在流行的IT技术潮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直到目前,还有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的落后教材!例如,现在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依然在讲授的FoxPro课程,是早已经被绝大多数IT企业淘汰的一种落后的编程技术。许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尽管理论功底都比较扎实,但所掌握的许多专业知识是被IT企业所淘汰的技术。出于节省培训成本支出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许多IT企业不愿意招聘那些刚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这也是计算机专科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在这方面,以北大青鸟APTECH为代表的一批IT连锁培训品牌,已经远远走在了传统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前列。据了解,由于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贴近IT企业的实际需求,学员倍受企业欢迎、就业前景非常好,甚至出现了学员“对工作挑三拣四”、“月薪3000元以下不予考虑”的现象。这种现象,同眼下计算机专业高校毕业生所遭遇的严峻就业形势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

普通高校教师仍然沿用课本、教案、理论、上机的模式来实施教学。课本具有一定的知识滞后性,尤其在计算机领域,知识日新月异,没有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学生势必会被无情的淘汰。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还停留在放投影、讲理论,照着实验书指导学生上机的老套路上。教学中没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能准确把握企业需求的关键技术,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四)高校计算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技能,但是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出了校门又进了课堂。而计算机行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开发软件,能动手真正做实事的人才。尤其对专科学生而言,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优秀的蓝领,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势必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

三、计算机专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针对三年制计算机专科学生提出了3/2/1的教学模式思路。在校3年6个学期的教学中,可分成:3个学期教学,2个学期项目实践,1个学期企业实习。

(一)3个学期教学设置

把专科3年的教学任务放在3个学期来完成,而且要高质量的完成,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材和教学方法、考核办法都要在现有模式上进行变革。

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对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因此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并依据培养目标营造职场环境。尤其在学生将来赖以谋生的专业课的设置上,应该做到体系完备。例如,目前市场需求较大的JAVA开发人员,相应的课程体系为Java SE核心技术、Java EE Web开发技术、Java EE流行框架技术、Struts2/Hibernate3/Spring2流行框架、Java EE企业开发通用组件、UML与设计模式、数据库技术。那么在课程设置上这一体系就要完备,不能只开设部分课程。其他的专业课程也都应根据企业需要自成体系,在此不一一罗列。专业课的设置都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是企业所需要的,是学生将来找工作的利器,这样的课程学生才不会应付,因为都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

其次,课时的安排应更加合理。学习一门专业课就要学精,不能停留在入门级,而是要达到熟练和精通。这就要求在专业课上大量增加学时,可以采用多名教师分阶段上课的方式。课时的安排更应增加上机实践课的比重,上机课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实验的层次,应多向企业实际开发靠拢,提前预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以适应实际需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积极探索,力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授之以渔,而不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应加强计算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教师熟知企业真正的技术需求,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把握关键技术的传授,与时俱进,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技能。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而教材的编写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选择最新教材外,还要关注技术发展潮流,保持所教技术最新。

最后,要改变考核办法。目前的考核办法还停留在一张试卷、分数第一的层次上。这样的考核办法只能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应付考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考核更应该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用实践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一些专业课的考核中,可以考虑面试加笔试加操作的综合考评办法、模拟企业招聘环境,使学生提前适应就业招聘。

原来5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放到3个学期中,教学任务可谓繁重,可以考虑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根据就业方向把学生分流,每个学生学到的都是与其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培训机构4个月可以完成的专业培训任务,相信高校在3个学期也一定能完成。

(二)2个学期项目实践

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进入2个学期的项目实践。纵览企业用人需求,无不强调有实践经验,而这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软肋。为此,安排项目实践是重中之重。

项目实践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学校联系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项目培训,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也都是采用这种形式的培训。企业培训目前有就业培训和项目短期培训等形式。就业培训一般要先进行3个月左右的计算机语言强化训练,然后开发两个实际项目。短期项目培训只是进行项目开发的培训,周期在1~2月左右。企业培训固然可以强化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积累项目实践经验,但是过高的培训费用会让相当一部分同学望而却步,而且造成师资的浪费。

在3个学期的教学中,如果真正地让学生精通了一门计算机语言,企业的语言强化训练就可以省略了。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期的项目实践中,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学生项目实践活动。比如教师承接的横向和纵向课题、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的项目等都可以成为这两个学期学生项目实践的内容。学生分组组成开发团队,每个开发团队配有指导教师,完全模拟企业开发流程,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共同解决,一起进步。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更好地利用师资力量、带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2个学期的项目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至少应该完成两个项目的开发,而且要形成开发文档,以企业实际开发的规范来约束实践。2个学期下来,不但积累了项目实践经验,毕业论文也有了素材。

(三)1个学期的企业实习

学校在最后1个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企业进行实际的锻炼。这个时候学生已有了较好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的是社会交往、沟通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和学生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经上分析,3个学期的教学虽然任务繁重,但可以让学生更充实,学到他们真正想学的知识;2个学期的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的时候信心百倍;1个学期的企业实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提前适应社会。学历不等于能力,只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相信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也会大有用武之地。

[1]李龙秀,郑爱美,胡至深,等.福建省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3):52-59.

[2]石晶瑜,王春晖.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2-163.

[3]朱晓鹂.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68.

[4]郭军营.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1(34):11.

[5]许绘香,苏 玉,李志超.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2):58-60.

[6]李忆华,谭敏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51-52.

[7]柳佳刚.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引发的教改思路[J].科技信息,2009(14):362.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Three-year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ies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s

Zhang Zhiguang,Han Kun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of three-yea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s,such as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and high expectations,the shortcom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such as the setting of curriculum,time arrangement,course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pointed out.On this basis,a 3/2/1 mode of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puter specialty;teaching mode

G525.5

A

1672-7991(2011)04-0075-05

2011-11-14;

2011-11-15

张志广(1975-),男,河北省抚宁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和软件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学时学期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