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重温《青年团的任务》有感

2011-04-12

关键词:列宁共产主义道德

赵 文

(1.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重温《青年团的任务》有感

赵 文1,2

(1.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青年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建设共产主义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鼓励青年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斗争性;将教育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我国当代青年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社会急需的本领和技能、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列宁;青年;教育;青年团的任务

1920年10月2日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青年团的任务》的重要讲话,教导广大青年团员要奋发图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扎实掌握科学技术,为刚刚摆脱战争阴霾而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新生国家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并把自身锻炼成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9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进一步理解、梳理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列宁青年教育思想之基本内涵

(一)建设共产主义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并无成功前例可循,也无现成经验可鉴。对于这个新生的充满着无限朝气的社会主义新兴政权而言,国家建设走的必将是一条生机无限却又坎坷不平的道路,这不但需要苏维埃政权领导下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体劳动人民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明确地提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就只有靠在新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已不存在的情况下参加工作的一代人去担负。”[1]281列宁认为:“青年一代努力的结果将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1]282同时,列宁呼吁青年团员自觉充当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带头人,吸引一切男女青年参见共产主义建设,把“教育、培养和发动整个青年一代”参与国家建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来做,并断言如果“不吸收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1]288,共产主义社会就不能建成。

(二)批判地吸取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在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列宁既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这种“一刀切”的片面的、过激的、狭隘的做法,也反对不问良莠的全盘吸收,他提出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批判地继承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接受,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分不开的,是因为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必然建立的伟大论断“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是马克思“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的结论。马克思之所以提出这个影响世界的伟大理论,是因为对于“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1]284。因此,列宁向广大青年呼吁要向马克思学习,要继承并且是批判地继承以往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列宁还提出了一个批判学习人类知识的基本标准,即以“共产主义的需要”为标准。凡是有益于共产主义建设的文化知识,都要认真的学习、消化并应用到共产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去,使其为共产主义服务;凡是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的腐朽的、落后的、封建的、专制的文化知识,都应当予以坚决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摈弃,使其最多只能陈列在历史的博物馆里。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285无产阶级要想建立自己的文化,就要深刻地批判地学习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对这些文化按照共产主义的要求进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无产阶级文化,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1]285。因此,共产主义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人类知识的扬弃过程。

(三)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斗争性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形式。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从无产阶级整体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道德体系。共产主义道德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发展是与无产阶级自身的发展和成熟相伴随的,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和产生阶段——无产阶级产生到夺取政权之前产生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起来的较为完善、成熟的共产主义道德;完善和普及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起来代表全体无产者和劳动者利益的共产主义道德[2]14-22。列宁在这次演讲中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在区别于资本主义道德意义上使用的。就当时俄国的基本现状而言,他所说的共产主义道德是指第二阶段即形成阶段的道德。

列宁在解释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时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就意味着土地、工厂都是公共的,实行共同劳动——这就是共产主义”[1]293,而在当时俄国,“土地已经是公共财产了”[1]291。因此,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来看,共产主义道德在当时俄国已经发展到了第二阶段。然而,列宁明白,虽然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消灭了作为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资产阶级思想也因文化的顽固性及其变迁的滞后性,必然将在一定时间内仍旧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甚至为其复苏做出殊死的搏斗。而且当时的俄国作为在着强大的世界资产阶级旧制度包围下的唯一的工人共和国,“随时都有遭到新的进攻的危险”[1]293,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特点集中表现为斗争性。列宁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道德就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需要的道德。在推翻沙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任务完成后,“阶级斗争还在继续,只是改变了形式”[1]290,这种斗争显得更加隐蔽、更加艰难。列宁宣传:“无产阶级斗争的任务,并没有因为推翻了沙皇、赶走了地主和资本家而宣告结束,我们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正是要来完成这项任务。”[1]290面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列宁指出要通过新的共产主义的教育和反对剥削者的教育,改造在小农经济制度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农民,争取和团结农民群众,争取把全体劳动者都团结到无产阶级周围,共同反对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反对包括小私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制度,共同维护和巩固共产主义新社会新政权。因此,列宁高度重视共产主义道德的斗争性,要“使一切利益都服从这个斗争”[1]290,这种为完成共产主义事业所进行的斗争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也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列宁还告诫青年:“此时如果麻痹大意,听之任之,那一切都会开倒车,回复到资本家的政权,资产阶级的政权,就像过去一些革命中常有的情形那样。”[1]291因此,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斗争性是实现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本质功能的必然要求。

(四)坚持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列宁反对闭门造车式的训练、培养和教育,反对局限于学校以内的学习,主张教育和学习要同“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联系[1]292,即教育和学习要同国家当期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要同社会生产结合起来。列宁指出当时俄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有别于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方式恢复农业和工业,全面振兴国家经济。所以要求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并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工农业各个部门中去。列宁鼓励青年只有“掌握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1]288,才能完成当前的经济建设这一伟大重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列宁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有把学校活动的每一步骤,把培养、教育和训练的每一步骤,同全体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1]294这就是要求青年在正规的校园学习之外,要敢于走出校园,走出书本,关注社会,联系现实。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习的要求。因此,对青年的教育“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1]292,而是必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与共同劳动紧密结合的。为此列宁要求青年在实践中去承担和体验反对利己主义者的斗争,并积极帮助共产主义建设做出贡献,通过“正确地调配力量,有组织地为全社会的利益工作”[1]296,“每天都能实际完成共同劳动中的某种任务,哪怕是最微小、最平常的任务。”[1]297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是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这一基本要求的。列宁坚定地认为这才是共产主义教育。

二、列宁青年教育思想之当代价值

(一)青年强则国家强

列宁关于青年使命的思想告诉我们: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世界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一个国家开拓创新、繁荣前进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支撑,简言之,青年强则国家强。毛泽东同志曾用羡慕的口吻称赞过青年:“朝气蓬勃,正是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3]121邓小平同志也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4]95江泽民同志也对青年赞叹不已:“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3]324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也对青年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着重强调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阶段,是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此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水平还不高,经济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需要全体人民进行持之以恒的长期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青年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青年教育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与否。所以,列宁关于青年历史使命的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观念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等,全面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成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任何一门科学、任何一种技术、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全人类知识的基础上,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进步。因此,我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都是青年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积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它既包括物质文明遗产,也包括精神文明遗产,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也要看到,之所以称其为传统文化,主要是因为它是与过去的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五伦”思想,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仍不失其现实合理性,应当加以有度的继承,而“君臣有义”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新社会的建立,传统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摒弃,代之而起的应该是现代社会的“公仆与人民”的关系。“公仆”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于公共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则信任、爱戴和拥护“公仆”,把国家发展的重任和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担交到“公仆”手中。这种关系是社会主义“官民”关系的精要所在。因此,要想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焕发生机活力,就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所谓外来文化就是产生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渗透到中国的各种文化的总称。不同的外来文化因其性质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同,有的外来文化力图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于中国国情需要的文化理论,引导中国社会前进与发展,这种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还有的外来文化在“自由、平等、博爱、个性解放”等华丽词藻的外衣包裹下渗透到中国文化领域,意欲颠覆我国正统文化地位并取而代之,通过各种卑劣的伎俩企图使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发生变故,进而把中国“改造”为充斥资产阶级气息的华丽眩晕而又颓废糜烂的“自由社会”,这种文化就是当下资产主义社会泛滥不堪的自由主义文化。显然,这种文化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要坚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批判态度。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仅要学习列宁批判地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还要学习列宁批判吸收人类文化的标准——以“共产主义的需要”为标准。放到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里,这个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具体来讲在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就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符合这“五个”标准的人类知识,都应该批判吸收,反之则应予坚决批判。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按前文指出的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形成和普及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共产主义道德正处于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并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鉴于列宁提倡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有着理论起点的相似性和价值诉求的一致性,学习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思想对当前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引导青年用爱国主义的无限热情,用改革创新的巨大勇气,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荣辱标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斗争性,使其成为防止西化、分化、分裂思想的锐利武器。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西化中国、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国内的分裂、独立势力也未停止过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势力相互勾结,互相利用,不断渗透到我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并发出种种愈来愈强大的攻势。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应用,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先进技术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其手段愈来愈多、方式愈来愈隐蔽,影响面愈来愈广,尤其是对于分辨能力不高的青年人,真可谓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当今中国的“80后”、“90后”的青年人已被国人指责为“垮掉的一代”。因此,加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是国家当前的迫切任务之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年自觉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性,积极反对和抑制西化、分化、分裂意识的影响,主动地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使青年从“垮掉的一代”迅速地振作、成长、成熟起来,成为中华民族21世纪里的“有为的一代”。

(四)坚持教育与现实相结合

列宁关于教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青年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为引导青年坚持两大优良作风。首先是要引导青年走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提高青年学以致用、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观和实践观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那些脱离实践,囿于书本的纸上谈兵式的教育,毛泽东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种做法违背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原则,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他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5]798对死读书、读死书的做法,毛泽东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一个人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像这样的人是否可以算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我以为很难,因为他的知识还不完全。”[5]816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列宁极力反对青年离开现实沸腾的生活去读书,告诫青年必须把“教育、训练和培养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不要关在自己的学校里”。[1]295因此,当代中国教育要引导青年要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以致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青年改造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其次是要引导青年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青年应当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运动中,直接深入农村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利用自身所学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先进技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好“三农”问题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加强青年在实践中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之所在。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周原冰.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J].哲学研究,1984(9):14-22.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Lenin’s Thoughts of Youth Educ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Feeling after Restudying The Tas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Zhao Wen1,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7,2.Fujian Polytechnic School,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Lenin’s thoughts of youth education were expound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Tas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The thoughts includes four aspects:constructing Communism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for young given by time;the young are encouraged to inherit the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critically;belligerence of the communism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upheld;education and social reality should be combined closely.Lenin’s thoughts of youth education have great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couraging young to study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hard,grasp the skills and abilities the society need and participate in Chines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ctively.

Lenin;young;education;the Tas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821

A

1672-7991(2011)03-0017-05

2011-04-21;

2011-06-06

赵 文(1984-)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府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列宁共产主义道德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