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瑶与亦舒小说语言表现风格比较

2011-04-11邵卯仙

关键词:花城出版社琼瑶比作

邵卯仙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山西晋城048026)

语言风格也叫言语风格,它是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是语言表达上特有的格调和气派[1]。就语言风格的表现来说,特定的语言风格是综合运用非语言风格要素和语言风格要素的结果,是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所形成的表达特征的物质体现,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语言风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和分类,骆小所先生在《现代修辞学》中将语言风格分为以下5种:语体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语言的表现风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方式和表现的方法不同,以及表达的效果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语言风貌和格调[1]。本文关于琼瑶与亦舒小说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论述就是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展开的。

琼瑶与亦舒同为言情大家,她们的小说或化雅为俗,或化俗为雅,语带情韵,雅俗共赏。她们在对传统言情小说模仿与借鉴的同时,又各自走出一条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路子,都对言情小说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对琼瑶和亦舒的小说语言表现风格做对比,只是从对立统一的层面对两位作家语言表现风格做一个客观的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深读者对琼瑶小说语言风格和亦舒小说语言表现风格的理解,启发创作者开创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繁丰细腻详尽与简洁明快干练比较

琼瑶小说与亦舒小说都是言情小说,但写作手法却不尽相同,在故事情节设计、人物、景象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亦舒小说追求现代化、现实化,琼瑶小说苦心营造古典化、唯美化。琼瑶小说语言形式繁丰、描绘细腻、泼墨如水地描绘事物,或表达丰富情思和优美的意境。语义繁丰细腻、丰润华美。亦舒小说多用叙述性的语言,不对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也不着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其小说描写虽常无一字,整体形象却分外鲜明。

(一)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人物描写比较

(1)绿色是整个画面的主调,绿色的头发,绿色的眼睛,绿色的脸庞,绿色的毛衣,一片绿。这是一个带着几分忧郁,几分惆怅,几分温柔,又几分落寞的绿色女郎。[2]

(2)皮肤又细又皙又白,像刚出蕊的花瓣,粉粉的,娇娇的,她有对如梦如幻的眸子,雾雾的,蒙蒙的,静静的,水水的,总像在说话似的。她的鼻子秀气而小巧,嘴唇的弧度美好而轮廓清晰,像古代仕女图里的小嘴。[3]

上面两例是琼瑶小说主人公形貌的描写。例(1)用几分忧郁,几分惆怅,几分温柔,又几分落寞修饰绿色女郎,把画中的女郎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有诗意。例(2)把皮肤比作刚出蕊的花瓣,又用如梦如幻形容眸子,用粉粉、娇娇、雾雾等重字叠音词细致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文雅聪慧、甜美秀气的琼瑶式的美女形象。可见琼瑶小说语言可谓繁丰详尽、传神细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可谓生动形象、摇曳多姿。

(3)利壁迦剪了头发,像日本小男孩歌星似的,全部拨在耳后,于是眼睛更黑,下巴更尖,她穿一件双襟睛雨衣,站在一个花档前。[4]

(4)他是个很英俊的男人,年轻,好打扮,左颊有一深深酒涡,带来三分脂粉气,但不讨厌,身上配件齐全而考究,是有家底而出来玩的那种人。[5]

这两例是亦舒小说主人公形貌的描写。例(3)是一个年轻女性的外貌描写,但亦舒用墨极少,只用了一个比喻就说明了利壁迦新剪发后的清新、可爱。例(4)作者用“深深酒涡”这几个字轻轻一点就抓住了这个男人的形象特征,把这个男人与一般富家子弟区分开来,语言简洁如线条,寥寥几笔,小说人物就“立于纸上”。亦舒小说人物描写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着墨不多,简洁明快。

(二)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景物描写比较

(5)何梦白也去了江家遗址,一片瓦砾堆,焦木歪倾,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看来颇令人心惊和鼻酸。往日的一片繁华,只剩下了荒烟蔓草!真给人一份人生如梦,何时梦觉的感觉。何梦白站在那残迹中,可以想象江冰梅当时骤临剧变的惨痛……重新走在闲云寺的梅园中,重新来到那小溪畔,前情种种,如在目前。园里梅影参差,落花缤纷,桥头积雪未消,溪中残冰未融。他伫立久之,依稀见到那江冰梅天真的神韵,俏丽的身影,当时所赠的绣荷包,至今仍在怀中。[6]

(6)太阳沉落了下去,暮色慢慢的游来。天边已闪现出夏夜的第一颗星光。几点萤火虫从草从中飞来,围绕在他们四周飞舞穿梭,一只青蛙在岩石缝里探着头儿,榕树上有只蝉儿突然引颈而歌……云霏华厦里的客人们都悄悄聚拢,在暗中保护着它们的男女主人。这世界是爱人们的。不是吗?[7]

例(5)景色中透露出凄清之意,暗含了主人公落寞孤寂的婉伤心境。例(6)通过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描写了男女主人获得爱情的欣慰和惬意。以上这两例语句优美,或比喻或排比或拟人,句式精雕细刻,词语清新秀丽,描写细腻深沉,充分显示出琼瑶小说柔婉隽永的语言风格。

(7)东方渐渐鱼肚白,海港朦着层烟霞,一片灰紫,我无暇欣赏,赶回公司。[4]

(8)一路上但见夕阳无限好,满天的红霞,天空远处,一抹浅紫色的烟雾。[10]

(9)我一个人坐着,窗外的暮色渐渐罩笼,我也没有开灯,天竟黑了。[9]

以上这几例是亦舒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粗笔写意,就像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语句平实简单,纯属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而已,小说也比较缺乏韵律感,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简洁明快。可见亦舒小说善用叙述性的语言,不注重细节描写,即便有描写也是白描居多。

二、庄重柔婉典雅与幽默泼辣机智比较

琼瑶和亦舒都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用法却迥然不同。亦舒经常在小说中巧妙地嵌入精美诗词,达到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的同时,也给小说平添了不少雅趣和谐趣。而琼瑶古典诗词的运用却使小说呈现出典雅柔婉的诗意色彩。

(10)雨,为什么人在悲哀的时候,那雨声就特别撩人愁思呵……最后,她的思想停在一阕词上:“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好一个“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她想着,低叹着,一时间,情思恍惚,愁肠百转。[10]

(11)竹风,窗外正下着细雨,这正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时节。现在是黄昏,窗外那些远山远树,都半隐半现在一片苍茫里……我的思绪始终飘浮在窗外那斜风细雨中。“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我承认,我有些儿萧索,有些儿落寞,有些儿孤独。[11]

以上几例是琼瑶小说中的语段,琼瑶小说中古典诗词运用俯拾即是,这里仅选以上几例和亦舒小说古典诗词运用作比较,通过比较更能衬托出琼瑶小说典雅庄重、柔婉深美的特质。

(12)“之俊,冠盖满京华,”叶成秋笑:“你何故独憔悴?”[5]

(13)永超魅力偶尔一露,便胜却人间无数。[4]

(14)丽华说:“你看这里多热闹,挤得水泄不通,夜未央,人未老,你何苦难为自身。”[12]

(15)我若无其事地说:“老朋友要来看我。你瞧瞧,尘满面,鬓如霜,还能见人吗?”[5]

例(1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选自杜甫《梦李白二首》中的诗句,不过这里拆开来运用,出自两个不同人之口,就觉得有点调侃的意味了;例(13)“便胜却人间无数”摘自秦观《鹊桥仙》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例(14)“夜未央”中“未央”取自《诗·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例(15)“尘满面,鬓如霜”来自苏轼《江城子》词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以上几例或引用或化用诗词,再借现代人物之口说出这些富有古诗词意味的用语,使小说多了几分幽默调侃的味道。

(一)同用比喻修辞格,效果迥异

琼瑶擅长使用比喻修辞格,亦舒也不例外,她比较喜欢从女性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喻体,信手拈来为小说服务。虽然也有一些诸如“一头金发闪闪生光,像名种波斯猫的鬃”[4]、“有弹力而滑嫩的面颊如一只丝质的小枕头”[5]这样阴柔风格的比喻,但大多数比喻机智泼辣犀利、一针见血。由于亦舒和琼瑶小说这方面的用例较繁,这里仅择以下语料加以比较。

(16)她开始弹奏,行云流水般的弹奏,那琴声如微风的低语,如森林的簌簌,如河流的轻湍,如细雨的敲击……滑落出来,滑落出来。[13]

(17)窗外在下雨,竹风。那些白茫茫的云层厚而重的堆积着。飘飞的细雨漠漠无边,像烟,像雾。也像我那飘浮的、捉摸不定的思绪,好苍茫,好寥落。[14]

例(16)把琴声比作微风的低语,比作森林的簌簌,比作河流的轻湍,比作细雨的敲击。例(17)把飘飞的细雨比作烟,比作雾,比作飘浮不定的思绪。以上几例比喻修辞格不仅使小说语言朦胧柔婉、如诗如画,也给琼瑶小说营造了一种柔婉典雅的语言风格。

(18)唐晶微笑说:“谁生就的劳碌命?这世界像一个大马戏班子,班主名叫‘生活’,拿着皮鞭站在咱们背后使劲地抽打,逼咱们跳火圈、上刀山,你敢不去吗?皮鞭子响了,狠着劲咬紧牙关,也就上了。[15]

(19)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岂是一项艺术,简直是修万里长城,艰苦的工程。[16]

(20)你光顾哪个整形医生,面孔改造得像剥壳鸡蛋似的。[12]

例(18)把这世界比作一个大马戏班子,把生活比作马戏班的班主;例(19)把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比作一项艺术,比作修万里长城,比作一项艰苦的工程;例(20)把改造过的面孔比作剥壳鸡蛋。以上几例亦舒用比喻或针砭时弊或塑造形象,常以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说理通俗透彻,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机智幽默,思想性极强。亦舒小说不同于琼瑶小说的纯情,她揭开了现代都市温情脉脉的面纱,字字句句饱含着世态炎凉的感慨。

(二)同用四字格,作用大相径庭

琼瑶和亦舒也都喜欢使用四字格,但客观上造成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柔婉庄重典雅,一个机智幽默泼辣。

(21)纤纤的发丝衣褶,在微风中飘荡,她那小小的脸庞,在阳光下露著甜美而满足的微笑。荷花盛开,柳条摇曳,草地青翠,人儿如玉。[17]

(22)一时间,画船载酒,平波泛舟。宝马车轮,辗碎落花。百卉争妍,蝶乱蜂喧……西湖的春天,美好得如诗如画。子默和芊芊,就在这个春天里,踏遍了西湖的每个角落:苏堤春晓、柳浪闻莺、三潭映月、九溪烟树。[18]

(23)北国的秋,特别萧飒。银杏树的叶子,又落了满地,无人清扫。亭亭台台,楼楼阁阁,和院院落落,再也听不到人声笑语,看不到衣香鬓影。苍苔露冷,幽径花残。长长的回廊上,冷冷清清,杳无人影。[19]

以上几例四字格的灵活运用,使琼瑶小说语言生动形象、音韵优美、姿态横生、柔婉庄重典雅,四字格不仅给人以稳健平衡的匀称美,还为琼瑶小说增添了不少华彩。

(24)离婚是我自己的事,亲友们个个如临大敌,如丧考妣,真奇怪,这是什么样的心理?[15]

(25)咪咪对于我忽然决定娶她为妻的经过,一言不提,一句不问,娶妻娶德,夫复何求。[16]

(26)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我掩着嘴巴笑。[8]

(27)还说没有?一坐下来就是那个表情,双目空洞,嘴角牵动,像是四大皆空,万念俱灰的样子……[10]

(28)情海变幻莫测,情可载舟,亦可覆舟。可是请问,谁又愿置身一池死水之中,永无波澜。[16]

以上几例四字格的合理运用,不仅使亦舒小说含义深刻,富有美感,而且还能在人们评论或叙述中起到幽默生动、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琼瑶和亦舒同为言情大家,她们的小说必然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比如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入文,增加小说的古典诗意或者说增加小说的雅趣,内容多注重人物情感的冲突等等,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港台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作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体验,使琼瑶和亦舒的创作基点和题材选择各具特色,尤其语言文字运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亦舒小说通过具体描绘日常生活的悲欢苦乐来理性地呈现香港社会的世态百相,用不停地转换“镜头”来洞察日益纷繁的大千世界,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塑造核心人物,或表达人生的孤寂和惆怅,快节奏的语言满足了都市人的审美趋向。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也就简洁明快,幽默机智。琼瑶小说或描写聚散依依的人生或描写烟雨迷蒙的山水或描写男男女女花前月下的浅唱低吟,作者极力追求的还是唯美纯真的爱情。再加上琼瑶所处的台湾社会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琼瑶小说创作自然就显示出传统含蓄、繁丰详尽、柔婉典雅的风格。

[1] 骆小所.语言风格的分类和语言风格的形成[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64.

[2] 琼瑶.浪花[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3] 琼瑶.却上心头[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4] 亦舒.曾经深爱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

[5] 亦舒.胭脂[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6] 琼瑶.《白狐》之《画梅记》[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7] 琼瑶.《水灵》之《云霏华厦》[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8] 亦舒.她比烟花寂寞[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9] 亦舒.蔷薇泡沫[M].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

[10] 琼瑶.秋歌 [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11] 琼瑶.《水灵》之《柳树下》[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12] 亦舒.玉梨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13] 琼瑶.聚散两依依[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14] 琼瑶.《水灵》之《风铃》[M].昆明:花城出版社 ,1996.

[15] 亦舒.我的前半生 [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16] 亦舒.玫瑰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17] 琼瑶.金盏花[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18] 琼瑶.水云间[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19] 琼瑶.梅花烙[M].昆明:花城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花城出版社琼瑶比作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
《马诗(其五)》:良驹何时得驰骋
《题都城南庄》:我们总在不断重演着“错过”
比作诗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油菜花开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
著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