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培育*

2011-04-11文建奇

湖湘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企业家道德责任

文建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培育*

文建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三个方面。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信托精神、竞合精神,在客观上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协调与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使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践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外部要创造适合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包括:高等教育改革、政府职能改善、法律制度安排、社会文化约束与激励;二是企业家本身要强调其人格的塑造。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道德人格;创新

一、新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现特定生产关系的责权利结合体,他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织,满足与挖掘社会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信息对企业经营作出判断性决策,承担经营风险与获取经营收入,在生产规模扩大与服务范围拓展的过程中分享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社会创新,是社会先进价值观念的代表。

企业家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企业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和谐社会需要全体公民共同打造,企业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各种职能各异的角色,作为普通公民概莫能外。作为特殊群体,企业家又是改革开放中率先富起来的群体之一,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自觉地回报社会。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理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换言之,为社会发展尽责,不仅是社会对企业家的期盼,而且更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因为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根据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必须遵循共同的生态准则。大凡有作为的企业经营者无不懂得此道,熟谙此理。作为普通公民与特殊公民的共同体,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责任。

首先,企业家的基本责任是经济责任。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人格代表,必须带领企业为客户创造产品,为企业增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现实中每个人的社会责任,首先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企业家的本职工作首先就是做好自己的企业。企业是否做得好,重要标准就是利润。社会赋予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杰克·韦尔奇认为,CEO的首要职责是确保企业的财政成功。只有强大、有竞争力、有赢利能力的企业才能对整个社会负责。企业要成长,需要不断超越和具备持续发展的能量,这个动力就是资本的积累与产品的创造,只有赚取利润的企业的机体才是健康的,唯有健康的企业才能丰富人类及社区的生活。中国有句古话“仓禀实而知礼仪”,因此,企业家增加企业利润,创造客户价值,创造与丰富社会财富,是他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其次,企业家的强制责任是法律责任。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在法律的约束下,调整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社会责任不是虚拟的空话,如果一个企业家置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不择手段地攫取利润,如何取得社会认同和公众的尊重就值得怀疑。在一个不被公众广泛认同、缺乏信任的社会环境里,企业家如何能够诚心诚意地为社会服务、为企业负责呢?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固然显得很重要。而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践行者更重要。如果企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家涉嫌诈骗,那么企业家必须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不受法律约束的企业或者企业家。

最后,企业家的扩大责任是道德责任。在企业运行时,企业家承担了各种职能角色,其在做出行为选择时,具有道德权利与义务,常常将自己的伦理准则贯穿应用于经济活动中。马克思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德康也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生来具有道德能力,均应证了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思维。因此,道德与经济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附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中,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精神土壤,以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规范;而经济生活又蕴含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并调整道德关系。正是在道德的感召下,各个国家通过修改公司法和相关的配套法规,逐渐增加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条款,确保公司在营利过程中,考虑到消费者、劳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将道德规范法律化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公司的责任,而且提升了社会各界的道德水准[1]。事实上,公司与企业家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托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发展关系等无一不体现了企业家的道德责任在内,资本无道德,但企业家有责任。

二、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其社会责任观

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竞争、创新、冒险、责任、诚信、合作、务实、勤奋、创业、敬业、学习、拼搏、执著等等均可以称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兼具激励和约束作用,企业家通过企业家精神来提升自我,企业家精神有很强的操作性,必须有商业化的环节,企业家只有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才能践行企业家精神。

1.创业精神——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核。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企业家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是社会最重要的细胞,企业家是社会的细胞核,企业家精神就是社会的基因,提倡并呼吁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引起全社会对企业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除了依赖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三要素,知识、科学、技术、组织、流程和新的创意、创新、创造等无形生产要素,通过创业活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企业家精神是顺应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特有的本质,是个性最充分的发挥和解放,是利益和欲望驱动法则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度统一的融合。企业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创业活动,最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突破与提升,促进社会持续进步。

2.敬业精神——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本源。由于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自利性,给予人经济自由选择权,鼓励追逐利润最大化,而且物质财富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成功的尺度,因此,社会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是对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及个体追求并实现其利益的积极性予以充分肯定。因此,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逐渐地被“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所替代,人们更注重于以运用才智赚钱和创办实业的“企业家精神”为尺度,来评价人们的行动。正是在这样的经济价值观的引导下,企业家精神获得生成、生长、升华的良好契机。功利价值标准的激励,使企业家把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增长作为事业成功的筹码,甘冒风险,勇于竞争,不断积累管理经营企业的经验,培养非凡的创新能力,摘取成功的果实,从而有效刺激社会个体对经济利益的欲望。企业家已经不再将创业、经商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是为最终为官创造条件,而是把企业、把产品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他们志向远大,目光深邃,对事业的追求永不松懈,将敬业当成自己的责任。

3.信托精神——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是由各种资源集合而成的组织,其在运行过程中要体现各种资源的意志,而企业家又是企业意志的实践者,因此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包含强烈的信托原则在内。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家应该并且只体现资本的意志,但现代的观点认为企业家是一个责权利的结合体,他还需要体现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等多方面的意志,必须同时考虑公平与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环境与企业发展,企业的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企业利益与相关者利益等问题,他事实上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托人,企业家必须严肃对待各种利益相关者,人们有理由向企业家提出诸如拥有权利、诚信、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道德期待。企业家只有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道德选择、道德评价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与超越,实现自己的信托责任。

4.竞合精神——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规制。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自然系统中存在优胜劣汰的生态进化规则,在社会系统中同样适用。由于生产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难以再生性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边界性,使得企业与企业家不得不与竞争对手争夺资源、市场与客户。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丰富多样、功能适用、价廉物美、安全可靠、用户需要的产品,始终是企业家穷尽毕生的追求,正是因为竞争,才不断涌现先进的生产方式如JIT生产、敏捷生产等等,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家天生是一个合作者,包括对内合作与对外合作。企业家善于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培养真正有效的团队精神。一个好的企业家能使广大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能善用他人之长,团结他人,能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达成企业目标。在企业外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区域间经济合作日益加强,行业壁垒逐步消失,企业家敢于并善于与外企业、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等单位合作。在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环境下,合作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家既是竞争、合作规则的制定者,又受制于这些规则。

企业家通过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公众增加福利,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敬业强化创业精神,并引导创业,实现创业的梦想与追求;通过信托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体现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反映各种真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并协调这些生产关系;通过竞争,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合作,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所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信托精神、竞合精神,在客观上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协调与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使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践行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故社会责任观实质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企业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土壤。历史表明,找不出一种最适合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找不出唯一有效的制度模式,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要创造适合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二是企业家本身要强调其人格的塑造。

1.从外部环境培育企业家精神

(1)从高等教育改革培育企业家精神。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革新推动着世界持续进步。高等教育领域即是其中的一个,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与大学之间并没有太大联系,但是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就是美国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企业家精神能够激励大学勇于独立和创新,消除严重依赖国家、依赖政府的心理和行为,争取和保护大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积极争取政府项目但不能使大学成为政府机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而行动意识和行为能力则是这种精神的最终体现。识别机遇、设法利用机遇、争取外部资源、实施计划,无一不需要行动。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行为。

(2)从政府职能改善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应当提供创新,鼓励冒险,注重合作,讲究效率,崇尚竞争,容忍失败。同时要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保护好企业与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家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创造企业家的成长条件,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以及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减少政府干预,强化市场机制在企业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强调尊重与保护企业创新行为的同时,政府还应注意降低创业壁垒,降低人们进入企业家门槛的成本,也就是要首先使公民的创业变得相对容易,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意义深远。

(3)从法律、制度安排来规范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的经营决策建立在对于整个社会体制以及经济发展前景的稳定和乐观的预期之上,而一个稳定乐观的预期取决于该社会能否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宽松、健康的基本制度、法律、政策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健性,是微观行为主体企业与企业家决策预期的基础。在一个朝令夕改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企业以及企业家都会感到毫无安全感和无所适从。尤其是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制度转型和变迁期,经济体制的变动十分频繁,加上政府经济职能的突然转化而引起的政府行为本身的偏差,使得整个宏观制度环境处在一种随时可能变化的状态,这对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另外,要建立市场配置经营者的机制,企业家的选用要由市场调节,企业家的价格要由市场决定,企业家的奖惩要由市场说了算。市场机制的形成,不仅加快了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立和完善,而且克服了企业家成长的体制性障碍,还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4)从社会文化来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精神的良性发展。不同文化环境,就有不同的行为期望和价值观。自主创业意愿的强弱,取决于文化背景、亚文化群、家庭、教师及其接触人群对自主创业成功价值的评价,若评价较低,人们一旦失败就被耻笑,自主创业比率低下,相反则高。企业家行为是以强烈的事业成就感为基础动力的,只要出现创办企业是事业成功的标志的文化环境,人们经营企业的合作感、成就欲、敬业自律精神及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因,会在社会荣誉和物质生活等方面被全面激发,企业家精神自然就会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神话的是企业家,企业家在美国被视为民族英雄,占据社会的中心舞台,而我国传统文化中随遇而安、墨守成规、“官本位”等落后观念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因此,建立容忍失败、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使企业家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英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舆论导向。

2.企业家本身道德人格的塑造与培育

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企业家人才,才可能使得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使得其文化、智能、品德、行为等多方面的素质得以综合发挥,从而主动地将其自身的修养内化为自身独特素质的整合系统,即企业家个体结构中知、情、意、行诸方面都达到了均衡的高水平建构。因此,应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教育,积极帮助企业家解决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中日益复杂的道德选择问题,形成一种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真假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并使之正确理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2]。

塑造企业家的道德人格要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结合起来。儒家精神与商品经济法则有机结合,强调以儒家理念经营实业,做生意如同做人一样,要讲究德行,以仁义为立身之本,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职工,使企业充满祥和,在商业活动中坚持以义制利、以诚待人,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或商业精神。另外,针对我国当前信用危机呈现普遍化的情况,要特别突出强调提高企业家的自我约束效应。这是通过其内心信念而发生作用,在内心深处形成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要求企业家的行为符合一定道德要求的强烈愿望,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1]乔新生.资本无道德企业有责任[N].中国经济导报.2007-02-10.

[2]田耘.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4).

[3]汪岩桥.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4,(5).

[4]赵建梅,戴锐.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

[5]王守杰.国际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

[6]彭建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内容与动力[J].宏观经济研究.2010,(1).

F2

A

1004-3160(2011)03-0095-04

*本文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立项课题《全球化视觉下企业家社会责任教育问题研究——湖南省为例》[编号:0910ZZ59]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1-03-09

文建奇,男,湖南益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科学与管理。

责任编辑:孟毅辉

猜你喜欢

企业家道德责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期望嘱托责任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