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2011-04-11尹世尤

湖湘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凝聚力中华民族

尹世尤,彭 莉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尹世尤1,彭 莉2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力。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通过抓主流、树典型、重教育等价值引导,整合多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

核心价值;价值引导;价值认同;民族凝聚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是增进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举措。

刘云山在2007年《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讲话中指出:“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以文化为媒介,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和功能三个层面。首先,从文化的本质看,二者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的结晶。其次,从文化的构成看,二者同质同构,都以三大文明建设的成果为基本内容。再次,从文化的功能看,二者同功同能,都发挥着维系当代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纽带作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具有辩证的内在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体现为: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持续增强提供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持续增强反过来又强化、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当前多样化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系。其互相联系的四个基本内容是实现当代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基石。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价值认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形成全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指南,而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的最重要内容。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使科学发展观这一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现实的任务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认同,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观,坚定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主题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充分反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是引导人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伟大旗帜。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人民在应对危机,力保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并力图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中所展现出来的被称为“中国信心”的自信,就是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生动体现。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对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认同,确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巨大精神动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既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认同,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形成全民族共同遵循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反映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道德基点。

由此可见,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和践履,以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

二、价值引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基本方式

价值引导,是社会教化的一种具体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引导,从根本上说是要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世界观、理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上来,形成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目前社会形势下,进行价值引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主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进与深入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生活方式、就业选择、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种多样化民众意识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与之相应,各种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同时并存、相互交织,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道德失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择手段、不讲诚信等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等纷纷出现。从咸鸭蛋、辣椒酱里的苏丹红到三鹿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从银耳、蜜枣里的硫磺到火锅里的福尔马林等等,各行各业五花八门所谓“潜规则”的盛行,暴露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和相关行业、人员疏于廉洁自律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或个人的道德操守问题,深层次分析,实际上是企业或个人的价值观念,抑或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那就是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与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失去了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思想导向作用,促进全民族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认同,筑牢全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内涵丰富、相互联结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道德基础;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统摄、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进行价值引导的重要方式。

二是树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于引导舆论、鼓舞精神、激发斗志具有奇特的效果。

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度开启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历时9年。每年从各行各业中评选出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取向及时代精神,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10位人物,成功打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牌。“感动中国”因而被网友称作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经典之作”,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诗”。2005年起,由新华网与中央新闻单位、各省区市新闻单位共同推出《时代先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2007年开始,由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一次,评选出热爱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全国道德模范,为全体社会成员树立了引领时代文明的旗帜。网友盛赞:“他们用人性之光描绘出真情的画卷,用生命的光华铸就了道德的丰碑,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更是鼓舞世人传递道德的力量!”

多年来,党中央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相继推出了一批批典型人物,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标杆。他们或者是为官清廉的守望者,或者是法律公正的守护者,或者是群众利益的守卫者,或者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践行者。无论是法官宋鱼水、检察官白云、信访局长张云泉,还是导弹司令杨业功、马班邮递员王顺友,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们是时代的镜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化身。通过大力宣传报道,让人们在泪水浸润中品味他们动人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崇尚他们高尚的灵魂,进而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这是进行价值引导的另一重要方式。

三是重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形成要遵循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规律,从娃娃抓起,实施终生教育;同时,把它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去,渗透到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等影响人们思想的各种文化渠道中去,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中去,渗透到社会化管理中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是进行价值引导的基本方式。

总之,通过整合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通过榜样的力量,唱响时代主旋律;通过多渠道教育,滋润人们的心田,全方位、多层次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心骨,是通过价值引导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基本方式,是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

[1]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07-10-29.

[2]沈其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3]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4]李建华,姜俊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J].湖湘论坛,2008,(3).

D6

A

1004-3160(2011)03-0040-03

*本文系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廉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编号:9YJC710020]的阶段性成果。

2010-12-14

1.尹世尤,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2.彭莉,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凝聚力中华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