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的因素探析*

2011-04-11林宇晖刘爱莲

湖湘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科学

林宇晖,刘爱莲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制约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的因素探析*

林宇晖1,刘爱莲2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健全和不合理、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非协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和低效性、党政领导干部行为的失范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和消解性等方面,影响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提供前提条件。

科学无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因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其精髓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有神论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及其本质,并从哲学层面对生活世界与人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哲学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动力等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对科学无神论的因袭,又是对科学无神论的创新,二者在本质内涵、思想内容、理论渊源和品格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契合点。现实中,多维因素阻碍了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的发挥,其根由如何?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学习,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必须直面上述问题并发掘问题背后的根源。

一、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未能奠定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P82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2]P314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财富迅速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两极分化趋势加剧。正如费正清先生曾指出:“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中国:一方面农村中为数极多从事农业的农民社会,……另一方面是城市和市镇的比较流动的上层。”[3]P20恩格斯认为:“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4]P485农民在社会结构中人数众多,本应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撑。但城乡分割的经济差异都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发挥主导作用造成障碍。农村财力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环境,造成农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较强的“职业上危机感,分配上被剥夺感,社会上不公感,生活上贫困感,精神上压抑感,心态上失衡感”,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城市贫民转而求助于神,从迷信、宗教中寻找心灵寄托。因此,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瓦解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健全和不合理解构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组织保障

“制度文明能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物质文明建设一样不停的、可持续的发展。”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问题不只是理论层面的问题,最终还要依存于社会合理的制度建构,以刚性的制度来表达和强化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将主流价值观转化为刚性的制度形态,成为制度的精神灵魂。邓小平在谈到制度的意义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P333这里虽然讲的是制度对人的培养的意义,但它同样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甚至对充分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价值。

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党政领导干部在倡导科学无神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功能不明显,权责关系不明确。党政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人民赋予他们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党和人民对他们有比其他领域人群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要求。既然党政领导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力量,在其中发挥主导示范作用,那么就要对有违法违纪、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及参与迷信活动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悖行为的党政领导干部加以严厉惩处,才能保证其主导地位不受削弱。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制度支持和保障。但遗憾的是,有关党政领导干部信仰问题的制度规范较宽松。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参与迷信活动的行为没有得到惩罚。这正是制度不健全,组织干预滞后等原因造成的。

制度的不合理为企业员工和农民群体信仰宗教等有神论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生产方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科技的发展本应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遵从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企业薪酬制度的不合理,退休金“双轨制度”的不公平,国企与民企之间员工评优制度的不对等,都使得企业员工的生活、养老无保障,精神无寄托。与城市居民相比,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农民(工)群体都享受着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导致了农村居民在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同的社会资源。在“社会安全网”尚未建立和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员工和农民(工)群体对未来会普遍感到忧虑,进而产生焦虑心理。因此,部分企业员工和农民(工)就容易到宗教中寻求情感慰藉。加之 传统信仰体系的务实特征,更加误导了企业员工和农民(工)对主流思想与有神论之间的价值判断。正是由于企业员工和农民(工)信仰的这种“物化”追求,使得企业员工和中国农民(工)的传统信仰体系在遭遇到市场经济的那一瞬间彻底地解构了,也带来了信仰的改变,这为宗教等有神论思想在企业员工群体和农民群体的广泛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虽然党和政府以文件、纲要等形式对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进行原则性指导,但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健全,从而弱化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非协调性动摇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4]P30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文明建设有一系列论述,反复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强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但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一些单位或部门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轻视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基层党组织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将主流意识形态束之高阁。在高校中,西方价值观盛行,工具理性排挤下,人文精神淡化。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终极目标,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员工精神生活暗淡。农村中各项惠农政策有效改善了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的政策不配套影响农民(工)对科学无神论的认识,从而缺乏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对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膨胀,而精神空虚、精神生活的匮乏,盲目地遵从有神论等现象都诠释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非协调性。一方面,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忽视对科学无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建设,导致了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党员腐败、个人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的蔓延导致人们日常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无法消融的异质性基元,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排斥、抵抗和消极作用,使之虚化。

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动摇着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思想基础,致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迷失。

四、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和低效性消解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

宣传教育效果与宣传教育的方法、方式及路径、载体密切相关。当前社会主要群体对科学无神论内容不够了解、对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认知不清都与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低效性有关。

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首先,思想认识上的“断层”。一些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他们对宣传科学无神论的认识仅停留在党报党刊发行和新闻宣传上,而对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的教育和鼓舞群众的职责认识不到位。其次,政工队伍建设上的“断层”。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陷入困惑,有些文化专干自身对科学无神论认知不清。再次,思想教育内容上的“断层”。照本宣科的工作方式,教条式的解答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不仅掩盖了科学无神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更造成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的抵触甚至蔑视。四是阵地建设上的“断层”。一些地方文化站、图书室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破旧,相当一部分乡镇不仅没有文化站,而且由于乡镇经费缺乏,乡镇广播电视事业也出现了滑坡现象,思想文化阵地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五是体制上的“断层”。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社会各群体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科学无神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没有及时延伸到这些新的空间。这样,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到这些群体成员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而大大弱化,导致一些群众游离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和影响力之外。种种“断层”现象,严重影响了科学无神论思想宣传普及,更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关于在社会各群体中宣传科学无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科学理念,在理论上己经形成了共识,但在实践层面,则存在着多采用单向灌输、空洞说教的方式,宣传方式刚性生硬,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宣传载体死板、单一等问题。目前,对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方面主要侧重于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但并没有结合社会各群体的特征进行宣传教育。相对而言,科学无神论内容抽象,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缺乏合适的读本,抽象的理论宣传导致农民(工)群体对科学无神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

五、部分党政领导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和证伪性弱化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群众基础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落实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带头人,肩负着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言行举止、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带动、示范作用。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6]P50-51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员领导干部,从应然角度来讲理应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最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扩大。这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从实然角度来看,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信主义信鬼神,不信马列信风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不坚定甚至就根本不信仰。这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

目前仍有不少党政领导干部信仰宗教,甚至带头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代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各级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迷信神灵的行为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到普通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凝聚人心、组织群众的践行者,是党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体现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连接着党心和千家万户基层群众的心,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有些基层党员干部失去了应有的模范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6]P5他们当中,有的热衷于形式主义,只图虚名,不求实效.以权谋私;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党的方针政策信心不足,执行不力,等等:这些问题和不正之风出现在基层,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最能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部分基层干部自身具有封建迷信思想,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活动的斗争中发挥坚强的战斗作用,从而瓦解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作用的群众基础。

六、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和消解性冲击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亦更为突出。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浸入中国,不仅在理论形态上消解了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的发挥,更在思想上同化了人们的信仰。在理论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弗洛伊德热”中,一些人就以其精神分析学说的某些观点作为自我与社会对立起来的理论依据,他们与社会背离,丢弃社会道德与理想。之后,尼采、叔本华的部分观点,再度成为悲观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不良心态的根源之一。西方有神论思潮的有效渗透,与国内运用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分析评价工作较为薄弱的现状形成反差。因而加速了有神论理论的发展,消解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在思想上西方思潮中所包含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顽固的神学思想等消极、落后和腐朽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无神论等先进思想形成对立。基督教“博爱、平等、自由”精神的宣传,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与寄托,同时也在思想上为神学思想留下一席之地,巩固了人们的有神论信仰。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渗透,挑战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冲击了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各因素的阻碍,掩埋了科学无神论的科学性。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科学无神论的理论支撑,社会大众唯有认知科学无神论、信仰科学无神论才能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进而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精神及其品质内化于自身,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B0

A

1004-3160(2011)03-0036-04

*本文系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研究》[编号:09BZX073]的阶段性成果。

2010-11-22

1.林守晖,女,福建三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刘爱莲,女,江苏淮安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科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科学拔牙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