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抢抓机遇领导艺术探析

2011-04-11文锦菊

湖湘论坛 2011年3期
关键词:江泽民机遇领导

文锦菊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抢抓机遇领导艺术探析

文锦菊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十分重视把握和抢抓机遇,在领导实践中表现出了抢抓机遇的高超领导艺术。学习他们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对于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核心;抢抓机遇;领导艺术

抢抓机遇是重要的领导能力,更是重要的领导艺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实践中具有抢抓机遇的高超领导艺术。学习和运用他们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对于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唯物辩证法大师和革命战略家,善于抢抓机遇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1.高度地重视机遇。毛泽东认为,抢抓机遇,力争主动,是争取革命和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指挥原则。他认为,任何战争总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的变化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时机、战机。指挥战争要特别注意时机、地点、部队这三个关节。如果不从这些客观条件上抓住战机,都将不能取胜。因此,聪明的指挥员必须审时度势,找准战机,把握机遇,获得主动权,才能克敌制胜。中国革命各个阶段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都是毛泽东重视抢抓机遇,实施正确决策的结果。

2.清醒地洞察机遇。毛泽东发现机遇总是独具慧眼,明察秋毫。《论持久战》便是洞察机遇的典范。抗日战争的发展完全不出毛泽东预料。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众叛亲离,大势已去。毛泽东洞察这一极佳机遇,创造了歼敌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3.主动地创造机遇。毛泽东善于在机遇形成过程中,甚至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积累有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有利机遇,克敌制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党我军总体上处于劣势和不利地位,毛泽东天才地创造了积极防御、持久中的速决、运动战、游击战、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战略战术,积累有利条件,终于使双方力量发生根本逆转,创造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决战机遇。

4.牢固地把握机遇。机遇的偶然性决定了机遇的不可逆性。毛泽东总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牢固地把握住机遇,须臾也不放松。在解放战争决胜阶段,面对蒋介石“引退”、“总统易人”、“划江而治”的幌子,毛泽东把握机遇,果断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粉碎了蒋介石苟延残喘的美梦,夺取了全国胜利。

邓小平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突出地表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1.审时度势——重于抓机遇。邓小平认为,把握机遇、力争主动、驾驭局势,不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领导原则,同样也是取得改革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领导原则。他总是以战略家的眼光审时度势,重视把握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机遇,校正中国“航向”。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给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邓小平把握这个机遇,适时地调整了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提出了驾驭这个机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大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了改革与建设的辉煌业绩。

2.解放思想——敢于抓机遇。邓小平把握机遇的卓越领导才能得益于他的思想解放。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他敢于冲破“禁区”,突破“框框”,抢抓机遇。苏东危机宣告了计划经济模式的历史作用已经耗尽,表明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有利机遇。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勇气和彻底的求实精神,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及时提出和逐步实施了市场取向改革的系统思路。在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他又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了充分肯定,把握住了发展市场经济这个机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洞察秋毫——精于抓机遇。中国如何抓住改革机遇,不同的眼光有不同的选择和结果。邓小平高屋建瓴,敏锐地发现中国改革机遇首先在于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首先在于农村改革。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发现和把握,也是邓小平作为成熟政治家的独到眼光和表现。中国正是按照这一战略思路稳步推进全国的改革,“使中国成了世界上经济最有生气的国家之一”,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坚如磐石。

4.锲而不舍——恒于抓机遇。邓小平强调,“时机”不能错过,“机会难得,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对看准了的机遇总是抓住不放,毫不松手。他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极佳机遇,始终如一地推进对外开放,一环紧扣一环地抓。从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紧接着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始,逐步发展到1992年开放13个边境市、县、镇和内陆所有的省会城市,从而在中国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与内地相结合,有重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地带总人口达3.2亿。这期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阻力,邓小平都没有动摇把握开放机遇的决心,也没有放慢开放步伐,推动我国进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时期。

5.因势利导——善于抓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善于用好机遇。邓小平善于用好机遇有四个特点:一是实事求是。要求各地根据历史状况、资源结构、区位优势、发展水平以及产业转移时序的不同,实事求是地把握机遇凸现点,选准切入点,确定最佳发展速度。二是因势利导。对机遇作科学、具体的分析,既站在宏观战略的高度,又着眼于具体动作中的走势,“动皆中于机会而取胜于当世”。三是走一步看一步,避免大起大落和大的波动、挫折。四是连续稳定。看准了机遇之后,对把握机遇的思路、政策就“保持长期稳定”,从而达到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标。以上四个特点都可以从邓小平运用渐进策略、把握改革机遇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采用渐进策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选择,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这是邓小平科学地把握机遇的一个缩影。

江泽民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应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的伟大实践中。

1.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中洞察机遇。江泽民以战略家的眼光审时度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各种偶然的事件和条件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发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洞察事物发展的有利机遇,制定与之适应的战略和策略。他从苏东剧变等偶然事件中洞察到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存亡、共产党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性。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在机遇与挑战的统一中抓住机遇。江泽民善于在不利条件中发现有利条件,把一个个风险转化为发展的机遇。他告诫全党: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风险和挑战。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使国际环境越来越有利于我国抓住全球化发展机遇。中央进一步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我国经济和社会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力、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力、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和对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力,创造和发展了国内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将风险变成了发展机遇,实现了连续13年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

3.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中驾驭机遇。驾驭机遇的过程就是主观能力与客观态势统一的过程。江泽民总是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各方面的工作。他以最大的努力驾驭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为中国创造有利的发展机遇。面对中美关系一系列严峻事件,他三次美国之行,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和协调,把不利变成了有利,把挑战变成了机遇,使我国获得了建国以来最长的和平时期,中美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了一百多年来的任何时期。

4.在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中把握机遇。机遇有其特定的时空边界。江泽民指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他要求全党紧紧把握我国正面临的近代史上第四次战略发展机遇,找准中国所处的世界方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方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方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科学技术合作与竞争,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构。江泽民关于紧紧把握住这次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的谋略、思路和部署的正确性,已经被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卓越成就所证明。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抢抓机遇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抢抓机遇的方法与艺术各有千秋,却无不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他们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客观环境不同,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必须因应时代与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因此,抢抓机遇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世界眼光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出台新举措、开创新境界。机遇只属于那些思想解放、与时俱进、遵循客观规律的人,而绝不会属于那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思想僵化的人。

2.抢抓机遇要慧眼敏锐,超前洞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抢抓机遇炉火纯青,都得益于他们超强的洞察力。机遇产生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产生于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机遇是一种形势,它的箭头总是指向未来,总是出现在慧眼敏锐者的前方,是一种有待发现和实现的潜在价值、财富和命运。每当机遇来临,当客观事物的发展已经显露出某些端倪和征兆的时候,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高瞻远瞩,洞察它、珍惜它并及时抓住它,不仅要深刻洞察到事物的新变化与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要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预见到这种新变化对事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机遇,决不能坐失良机,与机遇失之交臂。

3.抢抓机遇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抢抓机遇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他们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机遇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实践性,它只垂青于那些渴望它、追求它、并下决心抓住它的实践者、勇敢者、冒险者、创新者;机遇又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住性,它绝不会关照空谈者,绝不会等待落伍者,也绝不会怜悯乞求者。每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有极强的实践愿望、实践勇气和敢于吃第一个螃蟹的创新精神,坚决地把发展机遇变为自己的实践平台。

4.抢抓机遇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抢抓机遇的伟大实践中都表现出了超人的意志、毅力与恒心,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机遇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链条与环节,具有连续性、关联性、贯通性。历史告诉我们,抓机遇的过程充满困难、艰险与挑战,领导者必须持之以恒、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对于机遇,抓而不紧等于白抓,中途放弃必定前功尽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好机遇,不仅一个人、一个组织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且要代代相传,扭住不放。

5.抢抓机遇要求真务实,科学应对。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有了机遇还要以科学态度用好机遇,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否则,将会浪费机遇,甚至在挑战面前被淘汰。因此,我们在大好机遇面前,头脑要保持清醒。既要有高度的热情,又要有求实的精神;既要敢闯敢试敢冒,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又好又快;既要坚持微观放开搞活,又要加强宏观调控;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狠抓当前;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驾驭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C93

A

1004-3160(2011)03-0033-03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领导艺术的哲学观照》(项目编号09YBB405)的阶段性成果。

2010-12-12

文锦菊,女,湖南新田人,中共永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领导科学。

责任编辑:黄有泰

猜你喜欢

江泽民机遇领导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