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监管改进措施在胸外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2011-04-09张健月娥春芝晓娟刘杨

河北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冲管贴膜换药

张健 商 月娥 章 春芝 孙 晓娟 付 伟 刘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操作方便、安全、使用时间长等优势得到广大医生、护士及患者的高度认可,但也会出现并发症,导致被迫拔管的发生。为实现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服务宗旨。本文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PICC置管患者中被迫拔管的原因,修订质量监管改进措施,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回顾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PICC置管患者98例,被迫拔管13例。其中患肢肿胀伴发热2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不完全脱出2例,透明膜下皮疹3例,带管回家期间发热2例。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综合以上原因,从置管多方面进行剖析,修订质量监管改进措施,并于2008年10月起实施。

2 质量监管改进措施的应用

2.1 冲管封管

2.1.1 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情况,有文献表明,肺癌组织本身能分泌促凝物质,如促血小板聚集物质、多糖蛋白及血浆素原激活剂等,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此类置管患者容易引起血栓性导管堵塞[1]。因此,对肺癌及血液黏稠度高的化疗患者,治疗期间输液完毕用20 ml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冲管,再用2 ml 25 U/ml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化疗间歇期每周用20 ml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冲管后,再用2 ml 50 U/ml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成人用肝素钠溶液浓度25~125 U/ml封管是安全的,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2]。

2.1.2 置管患者长期输入化疗药物或静脉高营养,使部分药物沉淀在导管内壁上,管腔变窄出现非血栓性堵塞[3]。因此,输入静脉营养药物、血制品、高渗液、高或低pH值、强刺激性药物后,及时用20 ml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冲管2~3次后再继续输入其他药物,从而起到冲击沉积物、降低药物刺激性和控制药物渗透压、pH值的作用,预防导管非血栓性堵塞。

2.2 伤口维护

2.2.1 PICC导管体外缺乏缝线固定,当透明贴膜松动,导管可随肢体运动进出体外,既增加感染几率,又会导致导管脱出体外。治疗间歇期和贴膜容易松动的患者,选用3M舒适透气型HP贴膜,可减少贴膜更换频率。加用导管固定器-思乐扣,可有效避免导管意外脱出。

2.2.2 透明贴膜下出现皮疹,分为2种换药[4]:①复方新诺明换药法;②如对复方新诺明过敏者采用庆大霉素换药法。2种方法均3 d监测1次局部皮肤细菌污染情况,症状完全消失后改用透明膜。

2.3 患肢管理

2.3.1 对担心导管脱出,故意减少患肢运动者,加强知识宣教,指导活动动作、姿势、顺序,督促活动锻炼,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形成血栓。但应避免提取重物、做引体向上运动,以防止胸腔、腹腔压力瞬时增大而致导管回血。

2.3.2 对置管成功,但送管过程不是非常顺利的患者,上臂置管静脉走向用蜂蜜加牛黄解毒片粉调成糊状湿敷,2次/d,连续使用3~5 d,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5]。

2.4 带管回家期间导管维护

2.4.1 有条件每周返院维护者,办理出院或间歇时,护士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属每周返院维护导管1次。有贴膜松动、患肢发热、发红、肿胀、穿刺点出血、导管回血等异常时及时返院处理。

2.4.2 地处偏远不方便返院,当地又缺乏导管维护条件者,在患者办理出院前,护士培训、指导家属更换离院前的1次贴膜,及冲洗导管方法。告知每周如此维护导管1次。反复强调有贴膜内松动、卷边应及时更换,患肢发热、发红、肿胀、穿刺点出血、导管回血等异常情况时必需及时返院处理。

2.5 质量控制小组成员不定时询问、监督患者导管使用通畅性,局部皮肤完整性,透明贴膜完好无损性。督促责任护士按规定时间更换贴膜、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

3 结果

通过实施质量监管改进措施,使被迫拔管率由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的13.27%(13/98),下降到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2.03%(4/197),效果下降明显。

4 讨论

PICC导管因保留时间长,避免患者每天接受穿刺之苦,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治疗患者。3M普通透明贴膜以便于观察伤口情况、价格低廉的优点,常被作为PICC伤口维护的首选,但透气性能较差,易卷边和松动。3M舒适透气型HP贴膜,黏合力强,透气性高,黏贴时间持久,能有效防止因潮湿而贴膜松动,从而减少贴膜更换频率。导管固定器-思乐扣可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自由进出体内,既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又可防止导管脱出现象。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配合应用的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两种换药方法用于透明膜下皮疹,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发展,避免细菌沿穿刺点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针对肺癌患者特殊的凝血状况和输注高营养、高渗、强刺激性药物的治疗特点,打破常规冲管封管法,采取加大0.9%氯化钠溶液冲洗量和加用不同浓度的肝素溶液进行冲洗导管和封管,有效降低了管道堵塞风险。患肢管理措施的应用消除了患者防止脱管的认识误区,预见行的避免了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质量监管改进措施的应用,明显减少了PICC使用过程中的被迫拔管,使患者能够无额外疼痛及忧虑状况下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真正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准。

1 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等.肺癌患者凝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肺科杂志,2009,14:725-726.

2 袁玲,李蓉梅,吕佳,等.PICC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45-948.

3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0-862.

4 章春芝,薛志芳,宁风琴,等.个性化换药在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3-44.

5 章春芝,任晓东,薛志芳,等.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39-640.

猜你喜欢

冲管贴膜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某贴膜机设计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
冲管机加工艺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