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进展

2011-04-09师爱香曹永吉

河北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瘦素胰岛葡萄糖

师爱香 曹永吉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进展

师爱香 曹永吉

糖尿病,2型;胰岛素;治疗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达标率低,大部分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明确了早期强化治疗,可以降低T2DM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但对胰岛功能没有保护作用。有研究首次证实初诊T2DM强化治疗可以改善胰岛功能[1]。之后国内外大量强化治疗研究涌现出来,胰岛素在T2DM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综述如下。

1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T2DM发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IR贯穿T2DM发生发展的始终;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早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消失,在静脉滴注葡萄糖时剂量-效应曲线平坦,无胰岛素的急尖峰分泌[1,2]。持续存在的糖、脂毒性和IR不断损伤胰岛β细胞,高血糖为诱发和加重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病程进展,高血糖增加β细胞内的糖含量,损害葡萄糖氧化过程和信号传导,降低胰岛素基因表达,加速β细胞凋亡,减少前胰岛素原生物合成,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曲线也越来越低平;高血糖还加重IR,使胰岛素作用出现缺陷,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

对葡萄糖反应的敏感性是β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前提。当β细胞与高浓度葡萄糖相对短期接触后发生可逆性改变,称为“葡萄糖失敏感性”;当β细胞与高浓度葡萄糖长期接触后发生不可逆性改变,称为“葡萄糖毒性”[3]。Weir等[4]提出T2DM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分为5个阶段:(1)正常代偿期,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胰岛β细胞代偿性高胰岛素分泌。(2)稳定代偿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波动在 5.0~7.3 mmol/L,表现为糖调节受损。该人群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大部分人血糖可逆转为正常。(3)轻度失代偿期,FPG波动在7.3~16 mmol/L,此阶段经治疗可逆转为第2阶段。(4)中度失代偿期,FPG波动在16~20 mmol/L,胰岛素的分泌量尚能使机体不出现酮症。(5)严重失代偿期。出现高血糖毒性时血糖浓度分界点在 11 ~12 mmol/L[5]。

在T2DM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清除糖、脂毒性,减轻IR、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β细胞处于休整状态,减轻β细胞的负担,促进其修复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Ilkova等[6]首先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用于新诊断T2DM患者,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13例患者中有9例可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获得6个月以上的持续血糖控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重建“对饮食治疗反应性”,有利于长期的代谢控制。但未探究其机制及胰岛功能的改善情况。

祝方等[7]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了22例初诊T2DM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不用任何降糖药物即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部分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翁建平等[8]治疗了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35例治疗后静脉注射葡萄糖诱发出明显的胰岛素和C肽分泌相,比治疗前每一时点浓度都有明显提高,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值明显提高,说明β细胞功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部分患者还出现了典型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尖峰;空腹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胰岛素原水平和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出现明显下降。这可能是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的原因。

叶新华等[9]对45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诺和锐+诺和灵N”强化治疗2周,发现空腹及糖耐量试验(IVGTT)各时间点胰岛素及C肽的水平较空腹和治疗前均升高;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C肽曲线下面积(AUCcp)、FIns/FPG和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改善,出现了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但未见到明显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说明初诊T2DM患者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胰岛素抵抗明显缓解。

刘文星等[10]对116例初诊T2DM者进行15~60 d不等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发现30、60 d组较15 d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指标明显增高;60 d组治疗后△I30/△G30较30 d组明显增高;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缓解时间与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I30/△G30治疗后增高值、WHR呈正相关。提示适当延长胰岛素强化疗程,使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可更好地促进胰岛素早时相分泌的恢复,减轻IR,使糖尿病获得更长时间的缓解。

2 胰岛素对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

血浆瘦素(PLEP)水平受多种因素调节,胰岛素通过对脂肪细胞的营养作用和(或)直接地刺激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Kolaczynski等[11]发现,胰岛素作用48 h后血浆瘦素水平明显升高。Sinha等[12]的研究显示,平均血浆浓度为100 mU/L的胰岛素作用8 h后,血浆瘦素浓度开始升高,这种胰岛素升高瘦素的延迟效应可能是胰岛素缓慢地促进脂肪细胞ob mRNA的表达,引起脂肪组织瘦素分泌。陈诺琦等[13]观察到胰岛素治疗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当空腹胰岛素(PINS)升高并持续24 h后,可见PLEP的上升。提示机体可能存在脂肪-胰岛内分泌调节机制,胰岛素的长时效应(≥24 h)可直接地促进脂肪细胞合成与分泌瘦素。

胰岛素可通过如下途径升高血浆瘦素:(1)直接促进瘦素从脂肪细胞的内质网中释出,即直接刺激瘦素分泌;(2)缓慢地促进脂肪细胞ob mRNA的表达,引起脂肪组织合成与分泌瘦素,间接地升高血浆瘦素水平。

3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尿内皮素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肾性内皮素(ET-1)为UET-1的主要来源,UET-1能敏感准确的反映肾脏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微量白蛋白尿(UAER)是糖尿病早期肾病(DN)诊断的可靠指标,也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一个标志。

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的启动因素,UKPDS和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DN的发生。吕以培等[14]研究显示,T2DM治疗前空腹血糖(FBG)、HOMA-IR与UAER、血/尿内皮素(S/UET-1)呈正相关,说明高血糖与IR均是肾内皮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UAER及S/UET-1明显降低、IR程度降低。其机制可能是:内皮细胞没有对不同浓度血糖自动调节的反应功能,内皮细胞内葡萄糖与代谢中产物的持续增高,葡萄糖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造成氧化应激,激活多元醇途径、蛋白激酶C通路与非酶蛋白糖基化以及IR共同作用,内皮ET-1及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内皮细胞损伤并加速凋亡,引起肾单位功能、结构改变,使DN发生并发展。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IR及S/UET-1,减轻内皮损害而使UAER降低,是防治DN的重要手段。

4 胰岛素治疗对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抵抗素是2000年美国学者Steppan等[15]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内分泌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信号分子,在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可减弱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IR的一个中间介质,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某种作用。庄玮等[16]观察25名T2DM患者经胰岛素治疗1周后,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降低。认为应用胰岛素治疗T2DM,即可补充胰岛素相对不足,又可使抵抗素水平降低,并减轻IR,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胰岛素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表达的影响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炎性介导转录调节因子,参与体内免疫调控、炎性介导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riwijitkamol等[17]发现,T2DM 患者肌肉中 NF-κB 抑制蛋白(IkB)减少,IkB/NF-κB路径过度活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何媛媛等[18]发现,新诊断T2DM患者 NF-κ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NF-κB表达水平、HOMA-IR明显降低。Dandona等[19]发现胰岛素通过增加NF-κB抑制蛋白(IkB)水平、减少ROS产生,抑制NF-κB活性;Wang等[20]报告胰岛素可增加抗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使具有抗炎作用的IL-4、IL-10的水平升高,均提示胰岛素治疗的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在T2DM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浆抵抗素、S/UET-1、NF-κB、UAER 水平,升高瘦素水平,减轻IR,降低血糖,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使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使β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1 Pratley RE,Weyer C.The role of impaired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IIdiabetes mellitus.Diabetologia,2001,44:929-945.

2 Del Prato S,Marchetti P,Bonadonna RC.Phasic insulin release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in type 2 diabetes,2002,51:109-116.

3 Elizabeth D,Robertson RP.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lucose-induced desensitiz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and beta-cell exhaustion in the HIT-T 15cell lion.Diabetes,1998,47:606-611.

4 Weir GC,Bonner-Weir S.Five stages of evolving cell dysfunction during progresson to diabetes.Diabetes,2004,53:16-21.

5 Boden G,Ruiz J,Kim CJ,et al.Effects of prolonged glucose infusion on insulin secretion.Clearance and action in normal subjects.Am J Physiol,1996,270:251-258.

6 Ilkova H,Glaser B,Tunckale A,et al.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by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Diabetes Care,1997,20:1353-1356.

7 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良好控制的实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5-9.

8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0-15.

9 叶新华,杜云峰,高剑波,等.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5,13:114-117.

10 刘文星,王晓军,徐丽梅,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其疗程对初诊2型糖尿病长期缓解.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264-266.

11 Kolaczynski JW,Nyce MR,Considine RV,et al.Acute and chronic effect of insulin on leptin production in humans.Diabetes,1996,45:699-701.

12 Sinha MK,Ohannesian JP,Heiman ML,et al.Nocturnal rise of leptin in lean obese and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subjects.J Clin Invest,1996,97:1344-1347.

13 陈诺琦,黄国良,林为澄,等.胰岛素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80-183.

14 吕以培,张素华,黄永婵,等.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血、尿内皮素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70-371.

15 Steppan CM,Bailey ST,Bhat S,et al.The Hormone res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Nature,2001,409:307-312.

16 庄玮,成兴波.胰岛素治疗对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36-37.

17 Sriwijitkamol A,Christ-Roberts C,Berria R,et al.Reduced skeletal muscle inhibitor of KappaB beta content i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Diabetes,2006,55:760-767.

18 何媛媛,林杨,李素梅,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КB表达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125-127.

19 Dandona P,Aljada A,Mohanty P,et al.Insulin inhibits intranunclear nuclear factor kappaB and stimulates IkappaB in mononuclear cells in obese subjects:evidence for a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3257-3265.

20 Wang YY,Lin SY,Liu P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 in a Chiness population.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4,18:322-327.

R 587.1

A

1002-7386(2011)13-2016-03

10.3969/j.issn.1002 -7386.2011.13.058

项目来源: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0zf114)

072750 河北省涿州市,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曹永吉,072750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内分泌科;E-mail:eknfmcao@163.com

2011-03-08)

猜你喜欢

瘦素胰岛葡萄糖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