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2011-04-07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资产阶级

袁 泉

论《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袁 泉

《共产党宣言》全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始终强调每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决定着该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由此出发,结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阶级斗争理论、民族问题以及家庭关系等,体现了新世界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显著特点。

唯物史观;生产方式;阶级斗争;民族问题;家庭关系

《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公开发表,向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正式诞生。《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马克思新世界观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全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宣言》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以及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第二章规定了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第三章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第四章阐述了共产党和各党派间的关系,以及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

《宣言》虽然不是一部哲学著作,但是其唯物主义历史观却在序言中以思想主线的形式被提出。《宣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深刻考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通过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彻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评价说:“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在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1]这一论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说明。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再次强调该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由此可以看出,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且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水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此外,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制约和支配着全部上层建筑,因此我们应该从经济基础出发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规律。

《宣言》指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1]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先进的生产关系变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它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而如果要打破这个枷锁就意味着这种制度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沦为落后阶级和反动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一对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由此《宣言》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二 阶级斗争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对阶级斗争做出唯物史观的系统和全面的阐释。在《宣言》的最开始就直接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接着马克思又解释说:“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1]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社会都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在古罗马时代有贵族、骑士、平民和奴隶;在中世纪有领主、帮工、农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封建社会的温床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不可能消灭阶级对立,而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原来的阶级矛盾更加简单化了,社会被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无论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还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都会推动历史的发展,要么旧的生产方式被迫改革,要么旧的生产方式被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因此,阶级斗争推动着阶级社会向前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1]当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增长到它的生产关系所不能承受的地步,资产阶级所有制就开始受到威胁。最开始是个别的工人,然后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再后来是一个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开始反抗资本家,他们的斗争对象是个别资本家、生产工具等,斗争目标是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此时的无产阶级还是非自为的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多聚集成为广大群众,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各地的无产阶级有了联系,工人的斗争对象成了整个资产阶级,斗争的目标是为了夺取政权,此时无产阶级成为了自为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1]

三 民族和民族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的压迫和被压迫,必然会发展为民族的压迫和被压迫。资本主义世界原材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开拓,必然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所以,民族问题和民族斗争,并不是超阶级的,也不是独立于一般革命问题之外的,恰恰相反,民族问题是同革命前途紧密相连的问题。各民族内部有压迫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也有被压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是真正能够彻底代表民族利益的阶级,是能够为民族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奋斗的阶级。并且,民族问题只有与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才能得到解决,反对一切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最坚决反对任何民族的剥削和压迫,并积极援助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四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家庭关系

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婚姻关系如同资本家与工人的买卖契约一样,都是在“平等自由”的外衣下,隐藏着经济上的奴役。首先,家庭生活是资产阶级的特权,资产阶级的家庭建筑在商品买卖的基础上。《宣言》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1]其次,在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仍然是男尊女卑,妇女处于被奴役地位“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1]

至于无产者的家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着随时可能毁灭的惨剧。长时间过度的工作劳动,已经使无产阶级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应有的家庭生活。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更多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儿女沦为资本家剥削的对象。在壮劳力成为资本家不愿多花钱雇佣的工人之后,妇女和儿童被迫成为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牺牲品。妻子不再在家照顾孩子,小孩失去了母亲的看管;儿童不再待在学校念书,如此恶性循环,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被资本主义大工业瓦解了。所以马克思说:“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1]

《共产党宣言》全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始终强调每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决定着该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由此出发,结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阶级斗争理论、民族问题以及家庭关系等,体现了新世界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显著特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和历史任务,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成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理论指南。马克思恩格斯用自己的宣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一宣言将在以后的革命斗争和科学运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252-291.

ClassNo.:B0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HistoricalMaterialismintheCommunistManifesto

Yuan Qua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run through the book Communist Manifesto i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is decided by the specific social structure .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 and mode of production, the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and the theory concerning the ethnic minority and the relation of family can all be found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 The obvious feature of the new world outlook is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and the scientific character are unifi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ode of production; class struggle; ethnic minority issue; family relationships

袁泉,硕士,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重庆。邮政编码:400715

1672-6758(2011)03-0034-2

B03

A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资产阶级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