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校园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04-07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校园思想建设

沙 君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和谐校园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沙 君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客观要求。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配合,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和谐校园建设乃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校园;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从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薄弱的国家,一跃迈进高等教育大国之列,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党中央在十七大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特别强调了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中诸多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无疑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2006年12月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命题。和谐校园建设无疑也是建设高水平高等教育,提升大学“软件”建设的有机环节。

一、校园及和谐校园的内涵

1.校园的内涵

校园是知识传授、知识产生、传播文明、培育人格的特殊机构和场所。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校园的运行状态可以分为三种:良性运行、中性运行与恶性运行。良性运行主要指校园能够得到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主要指校园的发展呈现一种模糊发展的状态,而恶性运行主要指校园的发展呈现一种畸形发展的状态。

2.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指的是构成校园的各要素和各组成部分处于一种良性和协调的状态以及校园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即所谓的“内和外顺”。但是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和谐校园并非指没有矛盾、没有问题的所谓“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的现象,而是指校园各要素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协调和运转,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性的平衡,而非单纯性的静止的平衡。

联系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我认为,和谐校园的内涵应该是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背景,遵循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高校为基地,以同舟共济、内和外顺、稳定有序为核心的一种理想状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校园为纽带和桥梁的所有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配置以及整体的优化;二是校园内部各要素及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转;三是校园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四是校园的发展以师生员工的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高等院校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高级知识分子和人才聚集的地方,是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加强和谐校园研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1.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最具创造力的社会子系统之一,它发挥着先导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一方面,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建设也需要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文化底蕴。

2.和谐校园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矛盾。要想战胜这些困难、迎接这些挑战,就必须凝聚师生员工的全部力量,才能使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得以继续深入。因此,我们可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而又先决的条件。

3.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客观要求

和谐校园的构建,可以通过科学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观;通过优美的校园物质和文化环境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宽容、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作用的实现

和谐校园的活力来自于学校的改革和创新,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地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来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

当前,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意识淡薄、道德诚信意识淡薄、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等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新型环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思想政治底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引导大学生勇于反省自己,提高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自觉加强自我约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学生会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督促教师树立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努力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以人为本,和谐服务,探究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首先,要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创新的精神激励人,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主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实践育人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

再次,要善于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要不断深入研究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扣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实现。

2.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来化解教师的思想矛盾

(1)采用合理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教师的社会价值,就是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教师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良品质、发展及提升能力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可以说教师的劳动对于学生个人及社会而言都是极有价值的。

(2)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目标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从职业道德出发,从社会的发展出发,坚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价值目标,通过职业的实践活动,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运用科学的人生价值实现手段。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

3.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化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矛盾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只有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了,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榜样,也才能从心底认同教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的尊严不仅来自于“德”,还来自于“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否则就不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强化教师了解、认同学生文化的意识。教师应努力把大学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亚文化放置在和自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同等的位置来看,促使其融合与发展。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加强学生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素质。对教师的尊重,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作为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要谦虚、坦诚,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坦率地与教师交换意见、交流思想。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健全学生的思想品质。主要做到:第一,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和创造力。

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要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校园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心理建设。

(1)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巩固思想文化基础。思想上的稳定,是高校稳定的基础性条件。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和谐校园的构建要着力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具有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可以起到增强向心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2)优化心理基础。首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以及顺利就业,是影响学生情绪和心理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而也就影响到了高校能否稳定的发展。

其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确保没有一名高校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

最后,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积极地调整心态;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供需矛盾,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拓宽其就业面。

[1]周玉玲,田晓明.试论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郭警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J].福建理论学习,2006,(10).

[3]戴丽红.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社会发展[J].探索,2006,(5).

[4]吴启迪.高教领导教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Construction of H armonious Campu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A Jun

(Law School,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3,China)

The harmonious campu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achieving the goalsof objective college education requirements.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can not do without the forceful coordination of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It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for the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o explore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ampus;harmonious campu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8-469X(2011)02-0102-03

2011-03-22

沙君(1987-),男,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