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与实践

2011-04-07杨世鉴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考核作业

杨世鉴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与实践

杨世鉴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形成性考核改革,提高形成性考核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实践

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广播电视大学自1999年开展“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完善形成性考核。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有了重大的突破。从2005年起,广播电视大学针对传统纸质媒介下的形成性考核存在的弊端,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改革。应该说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开放教育发挥网络优势,深化考试改革的具体体现。但学生在参与课程考核过程中仍面临很多现实障碍,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深化形成性考核改革,做好学生学习支持服务,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大胆尝试。

一、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特点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考核工具或手段开展的课程考核活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有如下特点:

1.基于网络的考核环境

基于网络的考核环境是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与传统形成性考核的一个重要区别。网络技术在形成性考核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对传统的考核内容及考核理念有重大的影响,同时还为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考核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责任教师会将整个形成性考核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同时对于每一阶段的考核都规定了完成任务的起始时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交作业,否则不能正常提交。这样既能提高作业审批的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师生互动性

形成性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形成性考核模式,一般只是学生向教师提交作业的单向过程,教师很难将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学生。同时由于作业在传递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考核的效果。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4.考核过程实行分级管理

为了使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更加科学、有效,整个形成性考核过程实行省校课程责任教师——市校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分级管理的模式,各自拥有不同的权限,特别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既可以检查课程辅导教师对学生作业批阅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可以了解全省范围内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为该门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观念陈旧,导学特点不突出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不仅是考核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传统考核理念的一次变革,其目的就是推进自主学习,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但是,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实施多年,其指导思想仍不明确,没有充分体现促进自主学习的理念,形成性考核和学习过程往往是脱节的,形成性考核与自主学习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也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2.考核内容单一,考核形式单调

不少教师认为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就是将传统的纸质作业册变成网上完成作业的形式,因此,在设置考核内容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测验模式,一般只强调做什么,而不考虑怎么做、如何做。由于试题内容单一,考核题目基本相同,在惰性的驱使下,很容易形成学生不再关注学习而更多采取相互抄袭手段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得形成性考核成为单纯的“任务”,而丧失了其学习手段的功能。同时,在考核内容构成上,忽视了对网上学习、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的考核。

3.考核管理过程不完善

在目前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管理过程中,突出问题是过度依赖计算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淡化了人在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认识到网络只是考核的一种媒介,最终不能代替人的作用,人与机器的交互最终是为学生与教师交互提供服务。同时,各级平台管理者的职责没有明确,特别是对于省校责任教师,没有有效扮演起监督者和调控者的角色,仅仅履行了权限审批者的职能。造成的结果是分级管理的优势没有发挥,各级平台形同虚设,考核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

4.考核环节设计不尽合理

目前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考核方式,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考核方式相差较大,给学生和管理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对于不同阶段考核的起始时间缺乏弹性,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特点。不少学生由于工作、家庭等因素而错过提交作业的时间,造成不能按时完成相应的作业,时常出现无作业成绩而使形成性考核成绩偏低甚至由于形成性考核成绩达不到要求而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的情况,给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造成了障碍。

三、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目标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考核内容死板、形式单一及反馈不及时的缺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使学生由被动完成考核到主动参与考核,全面提高形成性考核的质量。

2.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形成性考核过程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原则是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

(2)突出考核过程的实践性。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实践性的考核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杜绝了学生靠抄袭就能完成作业的弊端,促使他们必须亲自动手积极实践。

(3)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既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便利性,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者学习的复杂性。因此在设计考核过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考核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二者兼顾。由于很多学生对网络还不是很熟悉,则在设计考核流程时尽可能简化、便捷,提高整个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

四、提高形成性考核质量的具体措施

1.转变传统考核观念,发挥考核的导学作用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一次全面变革,这需要从教师到学生要改变以前的考核观念,重新树立新的认识。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基于网络既不是简单的利用网络,搞“试题大搬家”;也不是完全依赖网络,从而退出整个考核过程的管理。正确的认识是,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为开放教育多年来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难得的契机。具体而言,网络平台使“教师——资源——学员”三者有效地联系起来。学生基于网络完成考核,其过程就是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最终实现人与人(即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教师通过形成性考核,能够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此完善教学过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应成为考核改革的受益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导学,不是学习的负担更不是教师监督学生的手段。

2.改善考核形式,丰富考核内容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与传统考核形式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更加突出了“考核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教育理念,因此要在考核的形式和内容上适应这一要求,教师通过形成性考核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出全面评价,学生也能够将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考核及时反馈给教师。以《资产评估》课程为例,该门课程是河北电大最早一批采用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模式的省开课,笔者作为该门课程的省校责任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原有的形考模式进行了改革。考虑到《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考核内容上不仅包括原有考核中的测试性试题内容,同时将对实践环节考核内容引入到考核之中。根据课程的学习进度,将原有一次性完成的实践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整个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

3.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强化考核的质量监控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来保证。目前的形成性考核平台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即省校责任教师——市校管理员——评阅教师。省校责任教师负责评阅教师权限的审核及对整个考核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市校管理员负责向省校提出评阅教师申请及对市校各教学点进行管理,评阅教师负责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从表面看,三级管理机制层层审批,层层监管,能够达到对形成考核质量的监控。但事实上,在网络环境下,监督者往往是缺位的,也就是说形式上的监督机制,并没有在形成考核管理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建立适应网络环境下形成性考核特点的管理规定,规范考核过程。其次要明确省校责任教师的职责,要使其做到对该门课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尤其是对评阅教师评阅质量的监控。

4.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考核环节设计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而非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同样,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给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整个形成性考核环节的设计上,要处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策略。以《资产评估》课程为例,一方面在各阶段性考核的时间限定上比较宽松,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完成作业的时间,并设置了两次时间提醒;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考核内容,这样考核的机制会更加富有弹性。总之,要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员的特点,不断对考核环节进行优化,方便学生的学习。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还处于不断地摸索和改革过程中,各种问题还会出现。这就需要广大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潜心研究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并从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出发,建立有效的改革模式。

[1]杨孝堂.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中的形成性考核[J].开放教育研究,2000,(2).

[2]杨孝堂.开放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情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

[3]徐亚君.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4,(2).

[4]杨立军.学习支持服务: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实践探索——关于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YANG Shijian

(Hei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China)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process of open education reform,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open learners.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still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erfecting stage.How to further reform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currently an urgent issue needing to be resolved.

based on the web;formative assessment;reform;practice

G434

A

1008-469X(2011)02-0019-03

2011-02-12

注:本文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AQ0318)的研究成果之一。

杨世鉴(1980-),男,河北青县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及教学模式改革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考核作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作业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家庭年终考核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