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加大学英语外语教学(EFL)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2011-04-07李迎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授大学英语教学

李迎新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中加大学英语外语教学(EFL)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李迎新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我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表现在教学方法、科研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学术自由等诸多方面。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在课程政策、课堂设计、课上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评估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中国的英语语言教学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非常值得中国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与借鉴。

英语教学;课程政策;教学评估;教育改革

一、引言

中国和加拿大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存在着文化和地域的极大差异。查阅其文化历史,观察其课堂教学,是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的最直接的方法。探究不同能引导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不足之处。本文拟从课程政策、评估体系、课堂设计、课上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考察两国英语外语教学方面的不同,以期从中得出有益于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中加英语外语教学的比较

1.课程政策

课程政策主要包括课程大纲和分数考核标准,其中课程大纲规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等。加拿大各所大学的英语教学政策不尽相同,但大体一致。现以布鲁克大学为例来说明其与国内的异同。

首先,在课程大纲设计方面。加拿大教授一般自行制定课程大纲,只需所在院系批准即可开课。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指定一本或几本教材。中国大学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自由度要小得多。英语教学大纲都是由学校或教育部统一制定,任课教师只能使用指定教材按大纲精神进行教学。

其次,在分数考核方面。加拿大教授自行制定所任课程的分数考核标准,但必须根据所在院系的统一评分标准制定,按惯例须包含三项以上的分数标准。比如以下是布鲁克大学IELP(Intensive English Learning Program)学院和语言系的两位教授的评分标准:

IELP课程:演讲与口才

教授:Karyn Husack

评分标准:

课堂参与(Participation):15%

课下作业(Homework):20%

课堂口头汇报(Presentation):25%

每周小测平均值(Quizzes):15%

期末笔试(Final T est):25%

应用语言系课程:4P82英语二语写作教学

教授:Deborah Yeager

评分标准:

课堂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小测(Participation,Class Discussion,Pop Quizzes):15%

调查报告论文(Research Paper):30%

总结与分析论文(Summary and Analysis Paper):25%

课堂写作(In-Class Writing):15%

家庭作业(Homework):15%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加拿大课程评分标准中,课堂参与和教学过程中的报告、小考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期末考试至多占所学课程的1/4。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考查的侧重点。比如,IELP东学院教授的评分标准的制定都是从基本知识的角度出发的,而语言系则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由于IELP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较低,他们大多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大学预科生。

而在中国的大学,评分标准很少由任课教师来制定,考核成绩主要由学期末的笔试来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所占比重很少甚至没有。以笔者所在大学本科生课程为例,学生出席参与、平时小测、课上表现和作业情况全部加起来只允许占总分数的10%。这在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估方面所占分量是很小的。这种政策实际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发挥。

2.评估体系

作为课程教学的指挥棒,评估体系对教学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评估体系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对学生的评估、学校对教师的督察和学生在学期末对教师的匿名评估。这样,考核和评估工作几乎贯穿于教和学的整个过程。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估,Boyle.E.教授认为: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最终成绩也会取决于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能放松,还要求有合作精神,是一种值得参考的模式。对教师的评估表现在:布鲁克学校专家团在课程进行到一定时间后进行随堂调查,直接听取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除此之外,课程将要结束时,学生要对任课教师进行匿名评估。评估分数及评语对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轻则影响下次开课时选课的人数;重则影响职称晋升,甚至影响是否能继续被雇用。

相对而言,由于中国大学生英语教学课堂上缺乏课堂讨论、课堂汇报、小组互动与合作,所以几乎没有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成绩评估,同学间评估在英语语言课堂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新鲜事。部分大学有时也搞学生对教师的匿名评价,但主要是在本科的部分课堂上,时常中断,实施得并不彻底。当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对大学本科教师教学进行评估,专家团走进学校和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3.英语课堂设计

加拿大大学教授的课堂设计“外松而内紧”——课堂看似随意、轻松,实则认真、严肃。从形式上看,教与学是很随意的。每次课大约2~3小时,教授可自行安排课间休息,有时甚至可以“迟到”、“早退”。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似乎教授可以自作主张。就学生而言,表面看来也十分轻松,课堂上可随意提问。在课堂上没有人对学生的坐姿和着装等有刻意的要求,也没有人刻意强调课堂纪律。在这样自由、随意的形式下,学生活跃的思维被大大地激发,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思考。

然而教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准备则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主要反映在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对教学的要求上。学期开始,教授便会把本门课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步骤和考核情况等打印后发给学生。教学内容是被教授们精心安排和组织过的,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应用,同时又往往和这位教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甚至一些前沿的教学知识密切相关。每次课前,教师都会发放一些参考资料(Handouts),课后会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来加深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每次作业教授都会认真批改并给出评分。

在中国恰恰相反,教授们往往是“外紧而内松”。紧凑的授课安排以及严格的课堂纪律,有时让学生感觉透不过气来。学生听课的同时还要详细地做笔记,一堂课下来,总是忙忙碌碌、紧紧张张的。教授布置的课下作业完全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完成,至于学生的完成状况及质量,教授们缺乏检查与监督。

4.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经布鲁克大学国际处的介绍,笔者有幸采访了布鲁克大学东学院IELP项目的几位教师,了解了一些英语语言教学的情况。IELP东学院直接针对非英语国家学生为完成大学学术教育而设计的英语语言教学课程,实行每周五天、每天五学时的强化学习模式。每天依次有阅读、写作、语法、听力训练和对话与演讲五门课程,全部由加拿大籍教师教学,每节课约有1/3时间由同学们发言或练习,课堂表现占该课程成绩的1/3,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强调实践。学生每天必有作业,每周必写一篇作文,每周必读一本英文小说。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并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周至少还有一次小测。这种强化式的语言教学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都提高很快。除了课堂教学,IELP还组织第二课堂教学。有专门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繁多的课外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同时锻炼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课外英语活动比较少。当然近些年许多大学都成立了“英语角”,国家政府也组织了许多大学英语演讲比赛,还有社会及私人办学开展英语短期的托福和雅思集中培训。这些都说明中国的英语学习状况正在得以改善,逐渐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

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偏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语法、词汇和大量练习为重点。导致学生的英语笔试成绩很高,但却是“哑巴英语”,不能用于社会实践之中。笔者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访学期间,观察调研了数门课程的教学,深入研究加拿大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同学间相互合作和交流,以及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到知识。布鲁克大学Debra Harwood教授的课堂教学典型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她每次3小时的教学时间里,授课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在当教师。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程汇报、分组设计和学习过程中,共同讨论、合作与交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与师生互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Debra Harwood的课堂活动不拘泥于教室,她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走出课堂去图书馆和工作坊,进行集体讨论,查阅资料等。总之,学生是在让自己感到惬意、舒适的条件下自由地学习与讨论的。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根据以上对我国与加拿大外语教学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我国的英语教学: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其次,我们应当学习加拿大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进经验。最后,必须改进我国英语教学的测评方式。特别是应该学习加拿大将学生间的互评也作为英语最终成绩的一部分的做法,加拿大的经验证明,这种评价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全体学生参加到课堂互动和交流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1世纪的英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从前的外语教师有一本词典和一本语法书就可以教学,现在的外语教师大概需要对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理论等都有所了解。由此可见,学科交叉是个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由于更新教学理念,应该把主要努力放在“: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中国外语教师不仅应该跟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还应以坚实理论为基础,在他们自己的特殊教学环境中,去探索可取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此外,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外语教育规划,将当前的政治经济利益与长期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协调一致,让学生意识到,外语能力会越来越被重视,将是求职的必备技能。

[1]马彦.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2]Boyle E,Rothstein H.Essential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A Practical Guide[M].Vancouver:ProActive,2008.

[3]Freeman D L.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EFL Teaching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

LI Yingx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The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be observed explicitly.There are many aspects worthy for us to learn from,such as teaching strategies,creative studies,resource sharing,talent cultivating,education fund investment and academic freedom.Compared with English teaching at Brock University in Canada,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course policies,class design,evaluation,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the alternative teaching of inside-classroom and outside-classroom activities.It provokes reflection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EFL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English teaching;course policy;teaching evaluation;educational reform

H31

A

1008-469X(2011)02-0067-03

2011-02-22

李迎新(1972-),女,河北故城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授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大学》
刘排教授简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