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育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嬗变

2011-04-03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传统

● 刘 青

网络教育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嬗变

● 刘 青

网络教育时代是学习个体利用网络共同创造学习资源的集体智慧学习时代,创新的生命化学习环境使师生共同站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分享学习的快乐,颠覆了传统视野下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形成一种新型的共生性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生命化学习环境;指导者

一、传统教育环境下的“师道尊严”

受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也被深深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控制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和学生发展的方向。

(一)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处于儒家思想的浸润之中,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体现为崇拜以君、父为表征的社会政治权威,崇拜宗师孔子的知识传统及内蕴的价值观念,教师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自觉担当起“政治人”的践行者的角色。教师成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工具,代表社会向年轻一代施礼授道,传授三纲五常、宗法观念、忠君思想等级森严的政治理念。表现在师生关系上,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畸形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变成了一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传统教育受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影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自觉地维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乏味且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教师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变得根深蒂固。[1]

(二)传统教育的控制性

传统教育环境中的教师,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需要培训和教育的对象,把师生关系视为教与被教的关系。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之间是教与被教的二元对立关系。同步教学中,课堂沟通被封闭在“一对全体”的关系之中。教师以全体同学为对象面向中等生进行中间化的教育,接受能力好的同学感到学习轻松而“吃不饱”,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引发人生困惑,同龄学生因学习成绩优劣产生人为分野甚至成为校园暴力的隐患。似乎,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学生打磨成整齐划一的产品。然而,若所有学生在认知方面千篇一律,又何谈人的主体性。正如密尔所说:人类要成为思考中高贵而美丽的对象,不能靠着把一切个人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而要靠在他人权利和利益许可的限度之内把他培养和发扬起来[2]。教师面向全体其实是“目中无人”,即便有人,也从不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里,与其说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不如说教师更关注学生在一起消化教学内容的“效率”和课堂秩序的“控制”。这种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的课堂文化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时间和空间均质化,有效地发挥系统化的控制作用。

二、网络教育视域下的师生关系

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中,传统教学为了知识灌输和知识移植而设计的“人——人”系统为核心的教学环境被知识探究和创新学习而创造的 “人——环境”的创新学习环境所代替。“人——环境”打破了师生之间的权利制衡,消弭教育中教师的特权性、控制性,彰显了学生个体作为人的主体性。

网络时代的教育环境把师生置于同一创新教学环境之中,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共同创造学习资源、一起分享学习过程的集体智慧。教学时空中教师从促进学习走向了教练和指导者。教师知识的权威性不翼而飞,教师地位的神圣性被无情颠覆,师生智慧碰撞、知识共生共长。教育是师生共同期待,学习是师生和谐牵手的知性化认知过程。

(一)网络化教育环境

网络化教育环境是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它包含“教科书”、自我创新学习环境和虚拟教室三种基本环境类型。

1.自我创新学习的“教科书”

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中,网络本身成为图书,学习者利用数以万计的开源软件创造个性化创新学习环境成为现实。免费开源软件让网络成为图书并具有网页在线标注功能,对网页的整理批注默认为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他人整理好的现成互联网资料指导学习。

2.自我创新学习环境

自我创新学习环境指的是一门课程里有教室学习的部分,也有线上学习的部分,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整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3.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被专家誉为“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新学校的内部建筑新颖而具有创造性,甚至每一面墙、每一块地板都会说话,带有活动隔板的可供多种目的之用的房间和分隔的小房间,可以随时供大组或小组或个人学习之用。教育机构同时是俱乐部、车间、资料站、实验室、集会场等生活中的一切时空。虚拟教室支持通过网络向所有学生传递任何格式的影像和声音数据的移动学习。虚拟教室拆除了传统教室的藩篱,颠覆了传统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拆解了教育的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现实。在虚拟教室学习环境中,师生如“智慧蚂蚁”表现出高级的智慧活动,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复杂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与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智慧对话的机会,教育成为教师与学生运用智慧从事意义创造和分享知识的理性行程。

因为网络化教育环境是一种依靠集体智慧共同创新学习的环境,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越来越少,而激励思考的职责越来越多;除了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成熟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3]教师利用博客创立师生共同学习新时空,设定规则以建立专业学习系统。采用“推送”分布式代理把学习资源推送到学习圈。这种创新的学习圈,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强了教和学的交互性,有效增加了教和学的激励因素。

(二)新型共生性师生关系

网络教育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共生共栖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为导师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一反我们根深蒂固的“资深人员才能做导师”的思维,让新人给老人做导师。其目的是让“新人”把自己的时代观点、趋势、技术发展等资讯同“老人”分享。前网络社会,一位专家的地位可以屹立很多年,甚至终身不坠。在知识快速贬值的网络时代,网络兴起不过十五年,很多网络专家已被淘汰,他们只懂得单打独斗的webl.0时代,缺乏 web2.0的合作经验,以至于难以提升自己的格局与洞察力。反向导师为年老一代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并与年轻人一起成长。正如IBM全球主管学习与发展的副总裁TedHoff说:“导师制的核心是一个双向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人们能够分享经验和互助学习,使大家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无论是从工作上还是从个人社会生活上,我都从自己师徒关系中受益匪浅。”[4]

(三)网络教育环境的知性化认知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教育环境创设了知性化教学优化认知学习情景,体现了群体环境下的优势反应理论。置于网络教育环境的每个个体都是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学习,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会受到抑制。学习个体可以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在群体创新学习环境中激发思维的个体,试图比别人更快更好一些,学习过程中蕴含了竞争机制,个人将动员一切力量并充分发挥能量与创造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评价与激励,从而学会关注他人评价以赢得良好的评价和获取最优学习效果,群体中的学习者互为激励者和评价者[5],学习过程是团队精神的养成过程。所以说,网络教育环境中的师生是知性化的共生性师生关系,是生可以为师、师可以为生的反向导师关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8.

[2]约翰·密尔著,程崇华译.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4.

[3][4]邹景平.反向导师[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

[5]张春兴.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503-504.

刘 青/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虚拟学习的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何 言)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传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